郭金平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9--01
脫肛是肛腸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又被成為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直腸粘膜、肛管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異位,脫出肛外的一種疾病,此病多發(fā)于小兒、婦女和老年人[1]。中醫(yī)通常認為脫肛一般是有由于患者氣血兩虧、老倦過度、久病體弱導致的氣血不足、中氣下陷,難以收攝形成;也可能是因為血熱、氣熱、氣血兩虛導致[2]。此病在臨床的治療方法比較多,其中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治療后復發(fā)率比較高,長期效果不佳。本次研究主要從中醫(yī)外洗的角度分析脫肛的治療效果,并選取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78例脫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肛脫相關診斷標準[3]。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10-66歲,平均年齡(42.14±5.36)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病程(2.03±0.52)年;脫肛程度:Ⅰ度13例,Ⅱ度15例,Ⅲ度1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11-68歲,平均年齡(43.17±4.8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24±0.23)年;脫肛程度:Ⅰ度12例,Ⅱ度17例,Ⅲ度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沒有顯著的差異性,P>0.05,可以實施統(tǒng)計學比較。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處于痔瘡發(fā)作期,并由內(nèi)窺鏡確認患者48h內(nèi)發(fā)生痔靜脈曲張;②患者伴有相關疾病臨床癥狀,包括脫垂、便血、脫門瘙癢等;③經(jīng)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嚴重肝腎疾病、精神性疾病者;②痔病合并肛瘺或肛裂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患者不遵醫(yī)囑用藥或不能定期隨訪;
1.2 方法
首先給予對照組患者外用復方角菜酸酯栓(生產(chǎn)企業(yè):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150)進行治療,塞入肛門內(nèi),一次1枚,2次/d。20d為一個治療療程,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給予觀察組中藥外洗治療,針對脾虛氣陷證患者用10g枯礬,五倍子、瓦松、石榴皮、升麻各15g等煎湯熏洗,第一次水煎10min后先利用熱氣熏蒸肛門10min,藥至溫熱時坐浴盆中10min,下次熏洗前只需要將藥液加熱就可以使用,2次/d;同時給予患者補中益氣丸口服治療,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伴有腹瀉,可以加用參苓白術散;如果患者為濕熱下注證,則用樸硝30g,馬齒筧、蒼術、黃柏、生大黃、苦參各15g等煎湯熏洗,第一次水煎10min后先利用熱氣熏蒸肛門10min,藥至溫熱時坐浴盆中10min,下次熏洗前只需要將藥液加熱就可以使用,2次/d。同時給予梔子金花丸口服。20d為一個治療療程,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癥狀總分為各項指標評分的綜合,癥狀節(jié)分下降之術則為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增減比例。同時注意觀察兩組患者治療1個月、6個月、1年后復發(fā)率情況,并做好記錄。
療效評定:治愈:治療后,患者癥狀消失,肛門指針病變部位壓痛消失,肛門鏡檢查肛竇充血、水腫、破損等癥狀消失;好轉:癥狀減輕,肛門指針病變部位壓痛減緩,肛門鏡檢查肛竇仍有部分充血;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沒有明顯的變化,設置有加重的跡象。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軟件實施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率”表示,用檢驗,有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出血、疼痛、墜脹感、脫出等癥狀評分比較沒有顯著的差異性,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出血、疼痛、墜脹感、脫出等癥狀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用藥前兩組比較,*P>0.05,用藥后兩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愈22例,好轉14例,無效3例,治療有效率為92.3%;對照組治愈20例,好轉18例,無效11例,治療有效率為71.8%;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情況比較
治療后1個月,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6個月、1年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3。
3 討論
肛脫是一種肛門病例疾病,脫垂部分位于直腸內(nèi)稱為內(nèi)脫垂,脫出肛門稱為外脫垂。直腸脫垂以兒童或老年人比較常見。成年脫垂嚴重者導致陰部神經(jīng)損傷,進而產(chǎn)生肛門失禁、潰瘍、肛門周圍感染以及壞死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4]。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和飲食方式的改變,肛脫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發(fā)展,目前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已經(jīng)上升到35.2%,在肛腸疾病中發(fā)病率比較高[5]。此病主要癥狀為便血、脫出、疼痛,如果脫出時間稍長沒有及時復位,可能會導致腫脹疼痛、甚至壞死等。臨床治療中西藥治療效果不佳,有時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給患者治療帶來較大的困難[6]。
近幾年,隨著祖國中醫(yī)學的發(fā)展,臨床上逐漸從中醫(yī)的角度治療肛脫。中醫(yī)認為肛脫主要是因為患者氣血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收攝,導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7]。特別是小兒血氣未旺、老年人氣血衰退、中氣不足,或婦女分娩后氣血虧損時特別容易引發(fā)此類疾病。所以,采用中藥外洗治療脫肛具有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中藥藥方主要是依據(jù)“酸可收”、“澀固脫”的理論配制,根據(jù)患者不同癥型,在由五倍子、明礬、樸硝等藥物組成的外用洗劑中分別加入瓦松、石榴皮酸澀收斂;升麻益氣升提;蒼術、馬齒筧、黃柏、生大黃、苦參等具有清熱解毒、清利下焦?jié)駸岬淖饔肹8]。內(nèi)外配合治療,起到很好的內(nèi)外兼治作用,效果迅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各癥狀評分、總體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中藥外洗應用于脫肛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癥狀消失,提高治療效果,而且降低復發(fā)率,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脫肛采用中藥外洗的治療方法,比單純西藥治療具有跟好的效果,不僅能夠降低復發(fā)率,而且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各種癥狀,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提高治療效果,和預后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陳萬兵,盧萬宏,毛忠南等.中藥外洗為主治療脫肛48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yī),2011,24(1):42.
李星,苗憲振.亞甲藍局部封閉配合中藥外洗治療肛周濕疹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yī)藥,2014,32(3):27-28.
陳萬兵,盧萬宏,毛忠南等.中藥外洗內(nèi)服治療脫肛48例臨床觀察[C].//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0年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375-376.
金云菲,王陽,李麗等.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復方角菜酸酯栓治療老年痔病脫肛癥狀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6,22(10):1735-1737.
劉丹,韋永昌,楊曉東等.中藥配合外治法治療脫肛156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3,41(6):118-119.
馬志雄.補中益氣湯治療小兒脫肛55例療效觀察[J].甘肅中醫(yī),2011,24(5):62-62.
柯敏輝,葉玲,鄭鳴霄等.消痔靈注射輔以中藥薰洗治療脫肛病30例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2,07(5):392-394.
李海金.綠殼蛋雞脫肛癥的診療體會[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3,49(2):86-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