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萍,余治家,馬 杰,賈寶光,楊治科
(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寧夏 固原 756000)
歐洲花楸育苗及幼苗生長規(guī)律試驗
佘 萍,余治家,馬 杰,賈寶光,楊治科
(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寧夏 固原 756000)
在寧夏南部山區(qū),研究沙藏對歐洲花楸種子出苗率,赤霉素GA3不同濃度處理對種子發(fā)芽、嫩枝扦插的影響及苗木生長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歐洲花楸種子在沙藏后第60天播種,播后第13天開始陸續(xù)出苗,播種后第38天基本停止出苗,出苗率為67.6%;以GA3200 mg·kg-1浸種6 h+沙藏30 d處理對種子萌發(fā)促進效果最好,歐洲花楸種子發(fā)芽率為90.3%,發(fā)芽勢為86.9%;歐洲花楸嫩枝扦插以ABT 500 mg·kg-1速蘸5~10 s扦插生根率最高(23.33%);1年生歐洲花楸和陜甘花楸苗高、地徑和葉片數(shù)的年生長規(guī)律均呈"S"型生長曲線,生長時段主要集中在6—8月,歐洲花楸年高生長量為154.2 cm,是陜甘花楸的5倍以上。
歐洲花楸;播種育苗;嫩枝扦插;生長規(guī)律
歐洲花楸 (Sorbusaucuparia) 為薔薇科(Rosaceae)花楸屬(Sorbus)中等落葉喬木。喜光,稍耐蔭,耐寒。樹高10~15 m,壽命通常80年,單株材積可達1~2 m3。歐洲花楸是2008年由中國林科院森環(huán)森保所于澎濤和王彥輝等人從意大利、匈牙利、奧地利和捷克引進,首次在寧夏涇源縣播種繁育,生長表現(xiàn)良好。歐洲花楸葉片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1~15枚對生,長橢圓形,秋季之前葉為綠色,秋季葉色變?yōu)辄S色或紫紅色?;ㄆ?—6月,聚傘花序,花白色。歐洲花楸果實成熟期9月份,果實橢球形,成熟時玫瑰色或琥珀色,像一串串瑪瑙掛于枝頭。果實橫徑10.13 mm,縱徑9.41 mm,果實酸澀,糖度含量為19.7%。單果內(nèi)含4~6顆種子,種子楔形,種子長 4.36 mm,寬2.22 mm,殼厚0.25 mm,種子千粒重2.75~3.50 g。寧夏南部山區(qū)本地也有花楸樹種,即陜甘花楸(SorbuskoehneanaSchneid.),果實則為白色,果實橫徑約8 mm,縱徑約6 mm,果實酸澀,糖度含量為12.1%,比歐洲花楸果實小。歐洲花楸在寧夏南部山區(qū)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病蟲害很少,是名貴的園林觀賞樹種,也是不可多得的多用途樹種[1]。隨著園林市場的發(fā)展,對歐洲花楸這個優(yōu)良品種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大,可是目前沒有大量可供的苗木。雖然前人對歐洲花楸引種繁育技術(shù)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2-10],但還不夠完整和系統(tǒng),本文對歐洲花楸基本特征、不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和播種方式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及苗木生長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以期為歐洲花楸的繁育及園林綠化提供技術(shù)參考。
試驗地位于寧夏彭陽縣紅河鎮(zhèn)上王村,地處35°46′8″N、106°39′4″E,海拔1435 m,年均氣溫6.8~7.4 ℃,年無霜期170~180 d,年降水量350~550 mm,全年日照時間2338 h,屬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試驗地土壤理化性質(zhì)詳見表1。
表1 試驗地土壤理化性質(zhì)
本研究的歐洲花楸原產(chǎn)地是歐洲阿爾卑斯山脈周邊的4個國家(即奧地利、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種源地海拔在100~1550 m,種子的千粒重3.07~3.29 g,純凈度95.6%~98.3%。歐洲花楸在寧夏的栽培地點已擴大到400 km范圍。選用2015年9月在寧夏南部山區(qū)4個不同栽培地采集的7年生健壯母樹的成熟果實,果實采后腐熟2~3 d及時調(diào)制種子。具體方法是在水泥地上將果肉踩碎,收到孔徑≥0.25 cm 的篩中,在流動的清水下反復沖洗,將篩出的果醬及種子混合物收到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混合物倒入孔徑≤0.15 cm 的細篩反復沖洗,將篩中剩余的混合物置于通風干燥處陰干,反復搓揉,除去雜質(zhì),裝于布袋中。
3.1種子處理
3.1.1 浸種和消毒 播種前50~60 d將調(diào)制好的種子,用40 ℃溫水浸種48 h,24 h換水1次。浸種48 h后用 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 h,后用清水沖洗種子至無色,將種子瀝干存放。
3.1.2 赤霉素GA3處理 將50 g浸種消毒后的種子取出平均分成5份,每份10 g,分別用赤霉素GA350、100、200、300 mg·kg-1溶液浸泡6 h,以清水浸種為對照CK(GA30 mg·kg-1)。
3.1.3 沙藏 2015年11月24日,將浸種消毒后的種子、赤霉素GA3處理的種子分別裝到規(guī)格為40目的尼龍網(wǎng)袋中,將裝好種子的網(wǎng)袋與消過毒的濕河沙分層放置。河沙濕度以手捏成團,放開即散為宜。將裝好沙子的種子放在3 ℃人工氣候箱中。沙藏過程每隔 5~7 d翻動1次,保持種沙濕度在60%~65%。
3.2赤霉素GA3對歐洲花楸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GA3處理后的種子沙藏30 d后,每個濃度分別取出300粒,每100粒放在1個培養(yǎng)皿,3次重復,放入溫度為3 ℃培養(yǎng)箱,進行發(fā)芽試驗,調(diào)查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種子的發(fā)芽率調(diào)查是從參試的第1粒種子發(fā)芽開始計算,到所有參試種子發(fā)芽結(jié)束為止。發(fā)芽率=(發(fā)芽種子粒數(shù)÷供試種子粒數(shù))×100%。種子發(fā)芽勢是在發(fā)芽過程中日發(fā)芽種子數(shù)達到最高峰時,發(fā)芽的種子數(shù)占供測樣品種子數(shù)的百分比,發(fā)芽勢=(規(guī)定時間內(nèi)發(fā)芽種子粒數(shù)÷供試種子粒數(shù))×100% 。
3.3溫室播種育苗試驗
在溫室,播種前3 d用規(guī)格為深≥10 cm、口徑 5 cm 的穴盤裝好消過毒的基質(zhì)并澆透水。溫室內(nèi)設9個樣方,每個樣方20 m2,共180 m2。2016年1月24日,取出浸種消毒、沙藏60 d的種子,每穴點播3粒種子,共播種0.66 kg。播后覆蓋基質(zhì)0.5~1.0 cm厚,播后每天噴水1~2次,保持基質(zhì)濕潤但不積水。出苗前,白天溫室溫度控制在20~25 ℃,保持室內(nèi)濕度60%~65%,晚上溫度不低于10 ℃。出苗后,每7 d噴灑1次多菌靈800倍液或0.5%的波爾多液,兩者交替使用,噴藥0.5 h后用清水洗苗;每10~15 d 葉面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共噴施3~4次,預防幼苗立枯病和猝倒病。
出苗率調(diào)查方法是在每個樣方隨機抽取30穴,按照每穴播種3粒種子,調(diào)查出苗種子數(shù)。出苗率=(破土出苗種子數(shù)/種子總數(shù))×100%。
3.4嫩枝扦插試驗
嫩枝扦插的插穗是從彭陽縣紅河鎮(zhèn)采集的6年生歐洲花楸的1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育苗基質(zhì)采用蛭石∶珍珠巖∶森林土(草炭土)體積比為1∶1∶1的比例配制,再與土壤消毒劑五氯硝基苯50 % 可濕性粉劑按0.8 kg·m-3的比例混合均勻。
采用多因素完全隨機排列試驗,插穗分別用不同濃度的ABT(ABT1號生根粉)、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浸蘸5~10 s。ABT設4個水平:100、500、1000、1500 mg·kg-1,分別記為:A1、A2、A3、A4;IBA設3個水平:2000、2500、3000 mg·kg-1,分別記為:B1、B2、B3;NAA設3個水平:500、750、1000 mg·kg-1,分別記為:C1、C2、C3;以清水處理為對照(CK)。3次重復。60 d后調(diào)查扦插生根率,生根率=生根株數(shù)/扦插總株數(shù)×100%。
3.5幼苗年生長規(guī)律研究
5月20日,溫室播種的1年生穴盤苗苗高達到30 cm左右進行大田移栽。
3.5.1 歐洲花楸與陜甘花楸年生長量對比 隨機選取30株生長基本一致的1年生歐洲花楸幼苗作為測定的固定標準株。在生長期內(nèi)每隔30 d測定苗高、地徑,直至秋季生長結(jié)束為止,定株記錄苗木年生長過程。測量苗高用鋼卷尺,精確到0.1 cm;測量地徑用數(shù)顯游標卡尺,精確到0.01 mm。
3.5.2 不同密度下幼苗苗高和地徑生長量對比 1年生幼苗移栽大田時設置3個密度,即60 cm×60 cm、80 cm×80 cm、100 cm×100 cm。在一個生長周期結(jié)束時(落葉期)測定各密度下苗高和地徑值,3次重復。
3.6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和SAS V8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
4.1沙藏對播種育苗出苗率的影響
歐洲花楸種子在沙藏后的第54天開始發(fā)芽,第60天發(fā)芽率為31.7%。沙藏第60天進行溫室播種,播后第13天開始陸續(xù)出苗,播種后第38天基本停止出苗,出苗率為67.6%。
4.2赤霉素GA3對歐洲花楸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圖1 GA3對歐洲花楸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用赤霉素GA3不同濃度浸種6 h、沙藏30 d后的種子進行的發(fā)芽試驗結(jié)果表明:CK處理的種子第26天開始萌發(fā),第74天發(fā)芽結(jié)束,發(fā)芽率為84.7%,發(fā)芽勢為82.5%; GA350 mg·kg-1處理的種子第34天種子開始萌發(fā),第76天發(fā)芽結(jié)束,發(fā)芽率為74.5%,發(fā)芽勢為69.3%;GA3100 mg·kg-1處理的種子第25天開始萌發(fā),第70天發(fā)芽結(jié)束,發(fā)芽率為85.1%,發(fā)芽勢為75.4%;GA3200 mg·kg-1處理的種子第20天開始萌發(fā),第63天發(fā)芽結(jié)束,發(fā)芽率為90.3%,發(fā)芽勢為86.9%;GA3300 mg·kg-1處理的種子第31天開始萌發(fā),第73天發(fā)芽結(jié)束,發(fā)芽率為71.8.1%,發(fā)芽勢為70.2%。由圖1可知,GA3200 mg·kg-1處理對歐洲花楸種子萌發(fā)促進作用最明顯,效果最好。
圖2 不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濃度對歐洲花楸扦插生根率的影響
4.3不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及濃度對歐洲花楸扦插生根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歐洲花楸嫩枝扦插生根率在不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處理下各不相同,生根率并不是隨著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濃度增加而增加。ABT(ABT1號生根粉)、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3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處理的平均生根率分別為12.50%、7.13%、9.14%,以ABT處理生根率最好,其中ABT 500 mg·kg-1浸蘸扦插生根率最高,為23.33%??傮w來說,歐洲花楸6年生插條的生根率很低,可能與設施條件差,扦插營養(yǎng)袋都是直接接觸地面,地溫不好控制有關(guān),導致扦插所需溫度達不到要求所致。
4.4歐洲花楸1年生幼苗生長規(guī)律研究
4.4.1 不同密度下幼苗苗高和地徑生長量對比 5月21日移栽大田前歐洲花楸幼苗的平均苗高為44.8 cm,平均地徑為4.68 mm。3個密度移栽后,1個生長周期結(jié)束時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移栽密度分別為60 cm×60 cm、80 cm×80 cm、100 cm×100 cm,秋季結(jié)束生長時平均苗高分別為137.33、150.44、149.89 cm,平均地徑分別為14.85、15.09、14.67 mm。在密度為80 cm×80 cm時歐洲花楸1年生幼苗的地徑和苗高均位居3個密度中的第一位。
4.4.2 歐洲花楸與陜甘花楸年生長量對比 將冬季(1月24日)在節(jié)能日光溫室播種的幼苗隨機抽取30株,每月定期調(diào)查樹高、地徑和葉片數(shù)。5月21日由于溫室苗大量倒伏,從溫室穴盤苗移栽到大田按80 cm×80 cm的株行距定植。將同期播種的本地陜甘花楸苗與歐洲花楸苗進行對比,結(jié)果見圖3、圖4。
1年生歐洲花楸和陜甘花楸到10月基本停止生長,苗高、地徑、葉片數(shù)呈“S”型生長曲線。生長時段主要集中在6—8月。同齡的2種花楸生長量對比,歐洲花楸遠大于陜甘花楸,歐洲花楸10月時樹高達到154.2 cm,而同齡的陜甘花楸僅有27.5 cm;歐洲花楸具有獨立的主干,而陜甘花楸則天生就是叢生的小灌木,無主干。
圖3 歐洲花楸1年生播種苗年生長曲線
圖4 陜甘花楸1年生播種苗年生長曲線
歐洲花楸種子沙藏60 d后播種,播后第13天開始陸續(xù)出苗,播后38 d基本停止出苗,出苗率為67.6%。
赤霉素GA3溶液浸泡對歐洲花楸種子萌發(fā)起到促進作用,但并不是隨著濃度增大發(fā)芽率逐漸升高,當GA3的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不但不能促進歐洲花楸種子萌發(fā),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以GA3200 mg·kg-1浸泡6 h歐洲花楸種子發(fā)芽率最高,為90.3%,發(fā)芽勢為86.9%。
歐洲花楸嫩枝扦插試驗表明,ABT(ABT1號生根粉)、NAA(萘乙酸)、IBA(吲哚丁酸)3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中以ABT1號生根粉效果最好,其中又以ABT1號生根粉500 mg·kg-1浸蘸5~10 s時歐洲花楸嫩枝的扦插生根率最高,為23.33%。
1年生歐洲花楸和陜甘花楸苗高、地徑、葉片數(shù)的年生長規(guī)律均呈“S”型生長曲線。生長時段主要集中在6—8月。同齡的歐洲花楸與陜甘花楸生長量相比,歐洲花楸遠大于陜甘花楸,歐洲花楸10月時樹高達到154.2 cm,而同齡的陜甘花楸僅有27.5 cm;歐洲花楸具有獨立的主干,而陜甘花楸則天生就是叢生的小灌木,無主干。
[1]余治家,于澎濤,王緒芳,等.多用途樹種歐洲花楸及其引種[J].中國城市林業(yè),2007(6):56-59.
[2]趙陽.歐洲花楸的繁育技術(shù)[J].林業(yè)勘查設計,2016(3):64-65.
[3]周丹,宿宗艷,師麗華,等.歐洲花楸繁育栽培技術(shù)[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8(2):95-96.
[4]趙秀梅,楊靜.歐洲花楸的種子繁育技術(shù)[J].國土綠化,2013(3):39.
[5]李長海,郁永英,宋瑩瑩,等.歐洲花楸新品種選育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3(12):17-18.
[6]張妍妍,白卉,盧慧穎,等.哈爾濱市主栽花楸生物學特性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4(36):12951-12952,12959.
[7]周鑫,張樹寶.歐洲花楸在東北地區(qū)引種栽培的研究[J].吉林農(nóng)業(yè),2011(2):107-108,106.
[8]劉瑋,李長海,莊倩,等.歐洲花楸引種及生物學特性[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7(2):29-30.
[9]肖乾坤.花楸樹種子變異、苗期生長變異及無性繁殖[D].北京: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0.
[10]曹珊珊.黃山花楸種子休眠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
[11]惠興學,洪新,黃麗華,等.歐洲花楸引種栽培初步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2(5):27-29.
ExperimentsonGrowthofSeedlingandSeedlingofSorbusaucuparia
SHEPing,YUZhijia,MAJie,JIABaoguang,YANGZhike
(GuyuanBranchofNingxiaAcademy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Sciences,Guyuan756000,Ningxia,China)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the effect of sand accumulation on the seedling rate ofSorbusaucupariaseeds was studied,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GA3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seedling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s of the European flower ash seeds were seeded on the 60th day after the sand accumulation,and the 13 d began to be seeded after seeding.The 38 d (38 days after seeding) was basically stopped, and the seedling rate was 67.6 percent.The germination rate of the seed germination was 90.3 percent and the germination potential was 86.9 percent in GA3200 mg·kg-1soak 6 h+sand reservoir 30 d,which was the most obvious in several treatments.The highest rooting rat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BT 500 mg·kg-1dipping 5~10 s were the highest. The annual growth pattern of 1-year-oldSorbusaucupariaand Sorghum bicolorSorbuskoehneanaSchneid.was S-shaped growth curve.Growth perio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June~August,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154.2 cm.Compared with the high growth rate of 1-year-oldSorbusaucupariaandSorbuskoehneanaSchneid.Sorbus aucuparia is 5 times more than that ofSorbuskoehneanaSchneid.
Sorbusaucuparia;grow seedlings;tender branch cutting;seedling growth law
10.13428/j.cnki.fjlk.2017.03.018
2017-01-08;
: 2017-03-11
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先導資金基礎研究項目(歐洲花楸優(yōu)良品種引育研究,NKYJ-15-13);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先導資金青年基金項目(歐洲花楸優(yōu)樹選擇試驗研究,NKYQ-17-04);寧夏林業(yè)廳林木引育馴化繁育項目(歐洲花楸擴繁試驗研究,寧財(教)指標〔2016〕60號)
佘萍(1983—),女,寧夏固原人,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助理研究員,從事鄉(xiāng)土樹種和林木優(yōu)新品種引種馴化及繁育技術(shù)研究。E-mail:287892216@qq.com。
余治家(1966—),男,寧夏固原人,寧夏農(nóng)林科學院固原分院正高職林業(yè)高工,從事林木繁育及栽培技術(shù)研究。E-mail:lpsyzj@163.com。
S792.25;S723.1
: A
: 1002-7351(2017)03-00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