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莉萍
精準扶貧
堅守責任擔當踐行脫貧承諾
——湖北恩施州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確保如期實現(xiàn)脫貧攻堅目標
文/向莉萍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同時也是湖北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市(州),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時間緊、任務重。近年來,恩施州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和頭等大事,按照“六個精準”要求,落實“五個一批”措施,苦抓實干,全力推進。2014年以來,全州實現(xiàn)274個貧困村脫貧,累計減貧59萬人,減貧成效連年獲得湖北省委、省政府考核優(yōu)秀等次。
健全領導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由恩施州委書記任政委、州長任指揮長,分管脫貧攻堅工作,州委副書記兼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健全工作機制。堅持以脫貧攻堅統(tǒng)攬全局,組建“五個一批、基礎設施扶貧、金融扶貧、資金整合、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高山片區(qū)綜合扶貧”等10個專項工作組,分別由1名州領導負責。10個工作組分別組建工作專班,在指揮部集中辦公。
健全資源整合機制。2016年,州級預算安排扶貧資金3.99億元,全州共統(tǒng)籌整合財政資金121.1億元。2017年,明確統(tǒng)籌整合項目資金114.25億元。
健全落實機制。制定“落實脫貧攻堅重要政策措施責任清單”和“精準扶貧年度任務清單”,限時、定標、點名落實扶貧責任,先后出臺《恩施州直、縣(市)、鄉(xiāng)(鎮(zhèn))精準扶貧目標責任考評辦法》,考核權重分別提高到33%、70%和70%。
健全監(jiān)督機制。出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督查巡查辦法》《精準扶貧工作問責暫行辦法》,對扶貧責任落實情況、政策落地情況等進行精準監(jiān)督,一月一督辦、雙月一報告。
針對不同的致貧原因、類型,實施“五個一批”工程。
發(fā)展生產脫貧一批。恩施全州729個貧困村按照“一村一業(yè)”“一村一品”,明確了主導產業(yè)。其中,648個村建立產業(yè)合作社1031個,309個村建立金融互助合作社397個,579個村對接龍頭企業(yè)540家。
易地搬遷脫貧一批。2016年,全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97萬戶9.64萬人,超額完成省定計劃。2017年計劃的2.7萬戶8.7萬人,第一季度已開工的在30%以上。
生態(tài)補償脫貧一批。貧困人員轉型為護林員7398名,人均工資4000元;兌現(xiàn)生態(tài)公益林補償資金3122.2萬元,涉及1514個村9.8萬戶30萬人,戶均補償320元;退耕還林25.88萬畝,涉及833個村3.17萬戶10.15萬人,戶均補助4145元。
發(fā)展教育脫貧一批。2016年8月,首批300名貧困學生作為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及幼兒園教師定向委培生,并已入學;2017年400名計劃已啟動報名招考;招考增加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1047名;申報“泛海助學行動”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專項資助2216人。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對全州11.7萬戶20.06萬農村低保對象和1.76萬農村五保對象實現(xiàn)應保盡保,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醫(yī)療救助實施辦法》《臨時救助實施辦法》,提高保障標準,完善保障體系。
著力夯實脫貧基礎。圍繞貧困村脫貧標準和脫貧規(guī)劃,重點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制約發(fā)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著力實施金融扶貧。激活金融扶貧資源,使金融服務落實到戶、到項目。全州建立金融扶貧風險補償金2.25億元,撬動扶貧小額貸款14.63億元,其中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發(fā)放貸款7.85億元,給新型市場經營主體發(fā)放貸款6.78億元,帶動貧困戶3.02萬戶。在建檔立卡貧困村建立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站571個。
著力實施旅游扶貧。恩施州作為國家第一批全域旅游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旅游業(yè)年均帶動10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著力實施電商扶貧。來鳳縣、鶴峰縣、咸豐縣相繼被納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恩施市被納入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州729個貧困村已建立電子商務鄉(xiāng)村綜合服務站511個,帶動近2萬貧困群眾從事電商產業(yè),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著力實施光伏扶貧。2016年,全州74個貧困村實施光伏項目69個,建設總規(guī)模容量10225千瓦。國家電網公司在巴東縣已建成3個7000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年發(fā)電92萬度,惠及12個村5865人,為貧困戶增加人均年收入近3000元。
著力實施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2016年10月,中央首次將恩施州納入國家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范疇,明確由杭州市結對幫扶,攜手奔小康。自2016年11月以來,市州層面互動互訪6次,實現(xiàn)雙方高層領導成功互訪并簽署《杭州市人民政府、恩施州人民政府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和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xié)議(2016-2020年)》,恩施州8個縣(市)與杭州市8個區(qū)對接,全面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恩施州直部門與杭州市對口部門深入對接并達成多項合作共識,目前已形成“十三五”幫扶規(guī)劃初步預案,2017年初步確定對口幫扶項目110個,雙方正組織各級相關部門積極推進。
整合國家和省級幫扶資源。30年來,農業(yè)部傾心傾情傾力支持恩施脫貧攻堅,國家電網公司、武漢大學、國新控股、華中農業(yè)大學、中國鐵塔公司等國家定點幫扶單位,在產業(yè)扶貧、項目扶貧、科技扶貧、基礎設施、智力扶貧等方面給予恩施州大力幫扶。湖北省“616”對口幫扶、省內經濟強市對口支持幫扶恩施州8個縣(市),省直單位組建34支工作隊常駐貧困村,省級層面有效整合部分學校、三甲醫(yī)院、國有大中型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勞務協(xié)作等幫扶資源,形成集團式幫扶格局,幫扶成效明顯。
整合駐村幫扶資源。恩施州、縣、鄉(xiāng)三級同步推行領導干部聯(lián)系貧困村、單位結對幫扶貧困村和干部結對貧困戶工作制度,據初步統(tǒng)計,全州有494支駐村工作隊、686家駐村單位、1280名駐村隊員、5.4萬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貧困村、貧困戶。2016年,直接投入幫扶資金近4億元,幫助引進各類資金約5億元,引進項目822個,引進人才356名,引進技術404項。組織舉辦培訓班1135期9.3萬人次,組織勞務輸出3.3萬人次,資助貧困學生7654名。幫扶4.3萬戶貧困戶脫貧,貧困戶人均增收1110元。
整合市場資源。探索“龍頭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基地+貧困農戶”等產業(yè)化扶貧模式,建立貧困農戶與市場主體共同發(fā)展的利益鏈接關系。各類企業(yè)通過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技能培訓、公益捐贈、扶貧項目實施等方式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大力開展“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工作,有847家民營企業(yè)、181家專業(yè)合作社參與脫貧攻堅,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約6億元。
當前,恩施全州上下、州內州外、各方力量正擰成一股繩,埋頭苦干,落實“九大行動”(召開一次貫徹落實會議、開展一次調查研究、開展一系列現(xiàn)場辦公活動、開展一次走訪慰問、落實一支幫扶隊伍、召開一次專題研究會議、形成一份脫貧規(guī)劃、上報一份工作總結、開展一次業(yè)務培訓),瞄準脫貧攻堅短板、瞄準貧困群眾需求,以“繡花”的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確保如期完成任務,與全省全國一道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單位:湖北恩施州民宗委)
責任編輯: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