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在中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思維導圖的概念、起源及國內外研究與應用現狀,重點強調了思維導圖在科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最后對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思維導圖;創(chuàng)造力;知識梳理
一、 思維導圖的概念及理論基礎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思維導圖是英國人托尼巴贊創(chuàng)造的一種提出筆記方法,和傳統(tǒng)的直線記錄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觀形象的圖示建立起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
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獲得者羅杰斯配里的《左右腦分工理論》指出左右腦的分工,左腦控制右半側身體,左腦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活動,左腦精于讀字面語意,左腦分析細節(jié),左腦注重分類;右腦控制左半側身體,右腦是同步同時進行,右腦精于讀懂話外音,右腦考慮全局,右腦注重聯系。左腦統(tǒng)治的邏輯、線性、基于推理思維方式的“信息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地注重右腦:綜合的,創(chuàng)造性的,基于靜脈思維方式的“創(chuàng)感時代”。
從顯微鏡上觀察大腦時會發(fā)現,我們的大腦神經是一個由中心向外發(fā)散的網狀的神經元,大腦的思維也呈現出一種發(fā)散性的網狀圖像。思維導圖把人的思維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的發(fā)散性結構記錄在紙上,通過圖畫和線條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不僅激發(fā)大腦的聯想和創(chuàng)造力,也使人的思維主次分明、邏輯清晰。
二、 現狀分析及問題的提出
珍妮特·沃斯在《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提道:“我們怎樣學習比我們學習什么要重要得多?!比澜缭跔幷撝@樣一個問題:學校應該教什么?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應當是兩個“科目”: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
因此,學習怎樣學習以及學習怎樣思考,特別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中,面對繁重的課程,面對大量的信息,提高信息素養(yǎng)以及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讓學習更為高效,更賦創(chuàng)新力是如今學校、教師、學生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 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和幫助學生認知的工具,參與到教學過程來,使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細節(jié)、更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習更為高效。具體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學生的學習
思維導圖能夠在理清思路,組織信息,加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幫助。思維導圖是將主題置于最中心,用線條和圖畫進行分支的繪制,在這個過程中,將多個零散的知識點進行了整理,從紛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把握了知識結構的全局,整理了知識的框架,還通過不斷地添加分支,把握了細節(jié)。
學生在復習時,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高中階段的學習不能靠死記硬背,更多的是對知識的靈活掌握,所以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非常重要,思維導圖的使用使這樣的復習變得簡單而有趣,通過對同一主題思維導圖的多次繪制,不僅可以加強記憶,更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
(二) 教師的教學
1. 有利于把教研活動落到實處。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學內容為載體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為了選擇更適合的教學內容,需要將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大家集思廣益,各取所長,提出最優(yōu)方案。思維導圖在協(xié)助小組教師共同分析,選擇教學內容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非常方便和實用。例如由一名教師做記錄,把每位老師的觀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從中心展開,向四周發(fā)散,所以什么觀點都可以寫在上面,最后分類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識模塊和重難點內容。
2. 提高備課效率與質量。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更快速地幫助教師全面系統(tǒng)地整合知識,依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具體做法如下:將課的主題放在圖的中央,以中心發(fā)散的形式添加內容和教法。第一分支是主干知識,再進行二級,三級分支,為主干知識增加細節(jié)。所涉及的內容都可以放在圖上合適的位置。第一次的書寫如果雜亂無續(xù),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整理,每一次的整理都有助于鞏固所學和加深思考。這樣的過程,按照傳統(tǒng)方法,至少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而使用“思維導圖”僅用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而且還感受到無窮的樂趣。不同色彩的使用,粗細曲線的變化,圖形的美感文字的字體使用等等創(chuàng)意,都增加了大腦的興奮度,使教師既工作著又快樂著。
3. 在小結和復習時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梳理知識,加深理解和增強識記效果。精心備課可以讓課堂更主動地掌握在教師手中,知識脈絡的清晰有助于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每節(jié)課的內容多是零散的,理解難免有些片面,容易導致記憶的混亂和理解的不深刻。如何避免?對學完的完整一節(jié)進行總結,是避免這種情形的有效辦法。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梢苑譃榱鶄€部分,每一部分是一個知識塊,學完這一節(jié)的知識,就和學生一起將這六大塊的知識予以整理和細化,進行二級分支,三級分支,四級分支等,直到將所學的知識完整展示出來?!八季S導圖”再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使知識變得有類有序,幫助學生在大腦中以模塊的形式儲存知識,為學生存儲和提取知識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增加記憶的效果。
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還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樂趣。我們不僅要把它看成一種有效工具,更是一種理念和思維方式: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希望我們教學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能夠有著更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林英,李翠白.思維導圖與學習[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王德武,重慶市,重慶市萬州區(qū)紅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