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鶯鷹
摘 要:隨著當前高職院學生構成的多元化,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需要不斷調整。如何優(yōu)化教學效果、實現(xiàn)高效課堂成了當前眾多高職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思考的問題,而“一課一問”這一創(chuàng)新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感情,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高效課堂。
關鍵詞:“一課一問” 問卷 信息平臺
課 題:本文是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課題“一課一問”實施方法研究(項目編號:KY2015015)的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職業(yè)教育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學生構成日益多元化,一個教師,同樣的教學手段在不同的班級授課,教學效果截然不同。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做好學情分析,另一方面要努力改變教學方式。那么,教師該怎樣經(jīng)營課堂,才能及時掌握學生動態(tài)的學情,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成就高效課堂呢?帶著這個疑問,提出了“一課一問”。什么是“一課一問”?所說的“一課一問”,是由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就教師所授知識進行提問,學生提問的內容既可以是圍繞教師所授內容,也可以是對學科的前導知識了解不足帶來的疑惑,甚至可以是課程相關的邊緣性知識。這種不囿于書本的提問,不僅能使學生有興趣尋找問題,有效地發(fā)現(xiàn)問題,也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進而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能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加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存在感,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樂趣,讓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興趣點或者是疑問點,從而改變教學策略,調整教學方法,實現(xiàn)高效課堂。
二、“一課一問”的實施方式
就“一課一問”的實施方式,將調查對象以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三種類型分類,進行了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科適用方法各不相同。下面介紹幾種已經(jīng)經(jīng)過實踐檢驗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幾種方式。
1.使用調查問卷(任務單)
由教師設計問卷或者是任務單,在學期初或是每一個單元(項目、任務、模塊)開始或者是結束時發(fā)放給學生,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者是學習結束后,統(tǒng)一上交。
(1)優(yōu)點。自主性高,教師可根據(jù)自身學科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調查問卷(任務單);內容集中,與教師當前所授內容關聯(lián)度高;格式統(tǒng)一,可以保持一個班級或者一個專業(yè)的格式一致;便于填寫,學生對于教師的問卷,理解較為一致,不用反復多次解釋;收集時間較為一致,學生參與度高,便于整理、統(tǒng)計。
(2)不足。學生所問的問題有重復,拓展性問題較少,多局限于課堂內容;學生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究的時間較少;教師整理、回復的時間過于集中,不能由點到面展開,并且時效性較差;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引導上,效果相對較差。
(3)適用對象: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不管是哪類課程,采用此類方法,都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而且要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在實施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設計問卷或是任務單,在設計過程中,既要體現(xiàn)學科特色,還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提問;其次要考慮的是對問卷或任務單內容的把握,既要關注學生可能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慮到每位學生個體的不同,獲取他們個體對該知識點或相關知識點了解需求。
2.借助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手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借助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進行問答。
(1)優(yōu)點。學生所問問題教師可以及時作答,其他學生可以共享資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問題的重復;提高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其他學生可以參與討論,加強合作探究,增進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實現(xiàn)互幫互助。同學之間通過合作能解決部分基礎問題,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還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挖掘更深層次的延展性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2)不足。不管是QQ群還是微信群,由于消息刷新非??欤还苁菃栴}還是答案,很容易被刷屏,同時,解答過程不易跟蹤,問題與問題之間沒有明確的區(qū)分,容易衍生更多的延展性或邊緣性問題,不便于問題的收集、整理,以及進一步的分享。
(3)適用對象: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此類方法,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師生約定時間,學生提問、討論,教師參與討論、答疑。這種方式比較適用于教師對于某個自然班的教學,合班教學采用這種方式的話,效果相對較差。
3.借助平臺資源
借助于教學資源庫共享平臺或藍墨云班課等平臺資源,學生可以實現(xiàn)自主提問,不管是教師還是所提問的學生都能看到解答狀態(tài)。
(1)優(yōu)點:信息明確,教師和學生都能看到問題的狀態(tài),便于及時跟進。如果解答未能讓學生理解或學生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也可以繼續(xù)解答,過程性內容保留較為完整,便于問題的收集、統(tǒng)計、分析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不足:此類的平臺資源往往是學生和教師之間一對一的交流,學生參與討論從而進行合作探究的可能性較?。涣硗?,時效性相對較差,教師和學生往往不同時在線,所以解答周期較長。
(3)適用對象: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此類方法可以看到學生思考的過程,方便教師因材施教,及時引導,也可以讓教師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師生感情,但是合作探究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由于時效性差,教師解答周期長,進而影響到了問題的收集、分類、整理,并不能及時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三、小結
前面介紹了三種方法,各有優(yōu)勢,同時又都存在不足,教師可以結合各自學科特殊性選用不同的方法。切實落實“一課一問”以后,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尋找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而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問題,不但可以使學生學習更深入,而且能夠幫助教師更快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對所授知識掌握的程度,更容易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通過“一課一問”,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還能從學生所提的問題中反映出來他們是否掌握所授知識,以及他們希望獲得怎樣的教學體驗。這樣不僅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增進師生感情,同時也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深入剖析自己在課堂上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還促使教師對于所授內容進行再次思考,查證、推敲,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手段,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融互通。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R·M·加涅,W·W·韋杰,K·C·戈勒斯,J·M·凱勒.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宋運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M].南京: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學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南京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