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軍
老父老母,為啥年紀越大越任性
文/馬軍
當父母漸漸老了,脾氣卻越來越大,做事越來越任性時,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3年前,爸爸從單位領(lǐng)導的位置退下來后,變得有點不近人情。退休后,他和媽媽一同外出郊游,每次都掃興而回。媽媽抱怨說爸爸在外旅游時總依著性子來,完全不顧自己的感受。
去年國慶,我?guī)е杏鸦丶页燥?,誰知開飯時爸爸說什么也不愿上桌,這讓我和男友都很尷尬。事后,我從媽媽那得知,爸爸并不是對我和男友有什么不滿,只是他認為憑什么要他去討好晚輩,在外人面前做戲。這事兒真讓我哭笑不得。
對于老年朋友年齡越大越任性的現(xiàn)狀,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yī)醫(yī)院神志病科許紅主任醫(yī)師認為,這其實就是缺乏存在感的表現(xiàn)。幾十年默默為家庭付出,當年齡增長后,感覺家人對自己關(guān)注不多,老年人自然會產(chǎn)生失落感。
而當他們感覺自我價值感有所缺失時,會產(chǎn)生自我保護的心理,表現(xiàn)為更希望外界以其為中心,行為上甚至有些我衙我素。老來任性對自身和家人都并非一件好事,若要改善,老年朋友應主動多與外界接觸,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尤其是做一些能發(fā)揮自身價值、發(fā)揮余熱的活動,從而在心理上肯定自身的價值所在。
老年人最喜歡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貌似充滿關(guān)切,其實卻是在一種無私的方式“控制”家人,在無形中給家人很多壓力,這是很多年長者的常態(tài),因為他們喪失了獨立的自我價值,他們的價值就是附著在一家人的“依賴感”之上的,所以,當另一方形成了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價值判斷以后,會逐漸覺醒,成為獨立的個體,這樣也就很容易出現(xiàn)兩代人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老人年紀大了占有欲、控制欲也會增強,尤其會出現(xiàn)要求加入子女的生活圈。
其實這也是另外一種形態(tài)的“分離焦慮”,這種分離焦慮不僅出現(xiàn)在幼童對父母的依賴上,也會出現(xiàn)在年長父母對子女的依賴上,尤其是子女成人以后,老人會擔心子女離開自己、拋棄自己,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更加專橫、強勢,試圖進入子女新的生活圈。
面對老年父母的任性,家人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助其改變。
作為子女多關(guān)愛父母。,首先,接納父母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除了父母這個角色以外,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中南大學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心主任郭平分析說,當我們作為孩子時,我們一生都在追尋父母的腳步。有些時候嘴巴上會說:“我不要,我不要”,但是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卻是那樣地認同父母,那樣地追隨父母,他們說想要的,我們在潛意識上一點一點地都替他們實現(xiàn),我們很想讓父母說一句,“孩子,你真的很不錯”,“孩子,你真的很好”。
很巧合的是,當父母老了,他們也在期待著我們的認同,他們期待孩子能夠用他們的方式對父母說一句“媽媽,你真不容易”,或者說“爸爸,你為我放棄了很多,我真的要感謝你”。但成人后的子女常常忽略了這種身份角色的互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應多陪伴在父母身邊,吃個家常飯、聊聊天,挽著手臂散散步,用心去了解父母的心思與需要。這些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也是改善彼此間關(guān)系的潤滑劑。
適時地把父母當孩子一樣哄。真心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欣賞他們。
買禮物的時候,要買一些他們需要的,真的以他們?yōu)橹?。每一個老人真的是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去看看他的需要是什么。如果在未能滿足父母提出的要求時,說話的方式可多以親切的口吻,表達出你對他們的關(guān)心,你對他們的惰感。例如,當父母提出要子女時刻陪伴在身邊時,子女可以這樣委婉的解釋:“我知道你需要我,如果一天有48小時,我都愿陪著你,可我也需要認真完成工作對不對,我一下班就盡快回家陪您吃飯?!?/p>
最后,有機會就跟他們?nèi)ネ煲煌焓直郏H密地坐在一起等等,這些是對他們非常非常好的愛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