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 佩
為什么書價房價再貴,也要買紙質(zhì)書?
文 / 王 佩
人生快意事之一,乃是在追求知識和美德的路上,有良友相伴。這話聽上去是柏拉圖說的,實際上是我的感悟。
晚上小睡了20分鐘,打開手機,看到朋友師北宸的微信,問我:我記得好幾年前你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買一本紙質(zhì)書是30塊,按照當時杭州的房價,存紙質(zhì)書的成本都得60塊,你還能找到那篇文章嗎?
我當然說過,毫不費力地在自己的博客白板報中搜到了這篇博文。順便說一句,盡管有很多博客建站方案,可以在Github或者是Bitcron上建博客,我依然保留著一個WordPress獨立搭建的博客,并且為此每年支付很高的空間費。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檢索方便。寫了十幾年博客,這已經(jīng)成了我的對外公開的文章庫,用得最多的人,當然是我自己。無數(shù)次,在沒有靈感,面臨催稿,或者課件枯竭的時候,我求助于自己的博客。畢竟,自己抄自己,不算剽竊吧。
很快,我知道了北宸兄問我的目的。原來他搭乘飛機的過程中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我為什么拋棄Kindle,重新回歸紙質(zhì)書》。
按照北宸的觀點,盡管以前,他也是一個狂熱的Kindle的支持者,現(xiàn)在也越來越傾向于看紙書。原因是:雖然可以在知道關(guān)鍵詞的時候“精準檢索”,但是沒辦法在腦子里對某個片段有模糊印象的時候,快速“模糊翻閱”到自己想找到的內(nèi)容片段。
沒辦法像紙質(zhì)書一樣,可以在書頁空白處寫寫畫畫,讓自己在讀到某一段內(nèi)容的時候,將自己的思維碎片與作者的思緒“即時”碰撞與交匯。
之前很多用過Kindle的人跟我說過這個問題,他們放棄Kindle的原因是:看電子書,記不住。
對于這一點,我感觸太深了。面對電子書,如果是在電腦上打開,還算湊合,尤其是PDF圖書,可以快速預(yù)覽、拖動,加上電腦的處理速度快,屏幕大(我都是用雙屏幕顯示),在沒有紙質(zhì)書的情況下,可以急學(xué)先用起來。但是一旦在手機或者是Kindle這種電子設(shè)備上,不管是不是e-ink,都顯得捉襟見肘。關(guān)鍵是有在錦州監(jiān)獄放風(fēng)的感覺。抬頭一小片天,四處都是高墻,你看不到大的畫面,看不到總綱概覽,無法快速拖動,無法自由翻頁,關(guān)鍵是看了就忘,無法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類輝煌的文明史,書是最偉大的發(fā)明。尤其是紙質(zhì)書,把人類一下子從蒙昧拉時代到文明時代。
紙質(zhì)書,不需要能源。最重要的是,可以自由翻頁,模糊查詢,非線性閱讀。我看書,往往不會從第一頁看起,而是隨便翻翻,看到有意思的內(nèi)容,就扎下去往后看??粗粗?,再往前翻一段,繼續(xù)往后看。如果一本書的內(nèi)容順序是abcde的話,那么我看書的順序可能是 dcbae,這種閱讀的便利性要拜紙質(zhì)書所賜。
而在電子書上,我無法這樣閱讀。我甚至無法隨便翻頁。Kindle上沒有頁的概念,只有l(wèi)ocation,那是一長串對人類沒有意義的數(shù)字。沒有人類拿過一本Kindle版圖書,立即輸入go to location 23568,然后往后讀。
正因為Kindle這種反人類的性質(zhì),它不能給我們帶來隨便翻翻的快樂,也無法幫我們快速掌握一本書的內(nèi)容。
我以前算賬,只算了房價,沒有算比水泥盒子更貴重的東西:時間。如果我們掌握一本紙質(zhì)書用8個小時的話,看電子書至少要多花三倍的時間,而且看了容易忘。那么人一生的歲數(shù),按照《圣經(jīng)》上給的標準是70歲,掐頭去尾再減去荷爾蒙肆虐期,能讀書的歲月,也就30年。如果一個人看電子書,雖然他節(jié)約了一點買書和買房的費用,但是一生,只過了別人三分之一的容量。這簡直太可怕了。
我寧可用紙質(zhì)書把家里填得滿滿的,書架里、地面上、嬰兒床上都堆滿書,我寧可每年把別人用來買電子玩意的錢,投入到逛實體書店和網(wǎng)絡(luò)書店上,也不愿意讓自己的生命打折。
另外,我多說一點,我買書有一個習(xí)慣,只要是看到就馬上買,絕不考慮是不是打折。因為跟書的緣分,與跟人的緣分是一樣的,錯過一次,可能就錯過一生。
紙質(zhì)書因為有物理性質(zhì),比冰冷無形的電子書,多了質(zhì)感。我這兩天,找出我買的一本英文版新譯本的《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的毛邊裝幀,它厚實的紙質(zhì),它拿在手上的分量感,帶給我一種莫名的愉悅。這跟攝影愛好者,手拿一臺徠卡m系列膠片相機的感覺是類似的。
這些物理性,是幫助我們記憶的。手指接觸的地方,鉛筆畫過的地方,都會留下個人的痕跡,這就是生命的痕跡。
我以前心疼書,不忍心在上面畫線寫字,現(xiàn)在我問自己:你買書的目的,是傳給子孫呢,還是自己看呢?
子孫喜歡看什么書,我怎么知道?還是留給自己看的。既然如此,那么就把這些書當成一次性的消費品,讓它們伴隨我,度過讀書的黃金歲月,讓我的生命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書中,比別人多活三倍的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