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山風
知 止
文/唐山風
翁同
“知止齋”與玉蘭軒構成一個小區(qū),作為接待客人之用,樓上藏書,樓下供賓主雙方吟詩、論文、賞書、品畫。翁心存曾有家訓:“福祿貴知足,位高貴知止”。而現(xiàn)在,“知止齋”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匾惶帾毦咛厣摹傲幕逃痉痘亍薄?/p>
“知止”二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經(jīng)》。其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郾卮筚M,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p>
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相比,哪一樣更為重要?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為有害?過分地愛惜名利,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過度地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止步,就不會遇見危險。只有這樣,才可以平安長久。
在這里,既有“知足”,又有“知止”。而“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
“知足”是知道滿足。無論期望多大、得到多少,都可以接受?!爸埂笔侵劳V?。不管名聲還是財富,達到某個程度,就不再奢求。
“知足”是被動的,自己不貪,任由他定。給我多少,就承接多少?!爸埂笔侵鲃拥?,面對功名、財富和享樂,主動地放棄和拒絕。
“知足”之難,難在得不到而不怨。“知止”之難,難在能得到該得到而不要。
《禮記·大學》中,也說過這樣的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薄吨祆浼ⅰ穭t說:“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p>
“福祿貴知足,位高貴知止”,是專門針對“身居高位”的人講的。他們的聲名、地位和待遇,已經(jīng)比一般人高出很多倍了。而其中的一些人,依然不滿足,不知止。甚至絞盡腦汁,不擇手段,攀爬更大的權力,貪婪更多的財富。于是,就有很多的把柄,落在別人手里。忽有一夜秋風來,便似落葉飄滿地。只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到最難受的地方苦度余生。
當然,“知止”不只是達官顯貴和財富大亨的專利。即便普通百姓,也須常懷“知止”之心。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不該做的事情不做。既可以保持道德的純潔,又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