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甘肅省腫瘤醫(yī)院血液科,甘肅 蘭州 730050)
中藥涂擦預防PICC術后靜脈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李 婷
(甘肅省腫瘤醫(yī)院血液科,甘肅 蘭州 730050)
目的觀察中藥涂擦(金黃散加蜂蜜)對PICC術后靜脈炎的預防效果。方法 將血液腫瘤科PICC置管患者運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置管后使用中藥涂擦(金黃散加蜂蜜)3天;對照組40例,置管后使用Mgso4濕熱敷3天,分別觀察兩組術后靜脈炎的預防效果。結果 觀察組靜脈炎發(fā)生率6%;對照組靜脈炎發(fā)生率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組對比后,中藥涂擦(金黃散加蜂蜜)更有效的預防了PICC術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使用方便且經(jīng)濟實惠,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中藥涂擦;靜脈炎預防;PICC術后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術是近幾年腫瘤患者為保護血管,防止藥物外滲而選擇的一種安全、方便、無痛性的輸液通路,但卻有相關性并發(fā)癥,使得患者又增添了一份痛苦。PICC并發(fā)癥之一的靜脈炎,機械性靜脈炎常發(fā)生于置管后48~72小時,好發(fā)生于穿刺點上方8~10 cm處,且發(fā)生率可達15.15%~17.0%[1]?;熕幬镬o滴所致的藥物性靜脈炎發(fā)生率也達84%,為了進一步預防、防止靜脈炎的發(fā)生,我們必須先掌握PICC術后靜脈炎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并積極采取干預措施,并以“預防為主、護理為輔”的認知理念,確?;颊吣苁褂肞ICC達到最大、最安全的臨床輸液效果,并有效避免靜脈炎的發(fā)生。
1.1 一般資料
將血液腫瘤科2016年06月~2017年02月,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置管術(PICC)的患者運用隨機數(shù)字法抽取83例,分為觀察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齡16~82歲,平均年齡49歲。其中淋巴瘤30例,白血病9例,多發(fā)性骨髓瘤4例。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50歲。其中淋巴瘤35例,白血病3例,多發(fā)性骨髓瘤2例。采用的PICC由山東百多安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康新”4F開口標準型導管套裝)。導管均采用了進口硅膠材料,組織相容性優(yōu)異,全長約65 cm,可根據(jù)實際置管長度修剪,導管在X光下可顯影,導管頭有造影堵頭,加重了顯影,方便定位,并配有進口親水性導絲,方便置管等優(yōu)點。
1.2 方法
(1)觀察組采用中藥涂擦,選用金黃散適量加蜂蜜調(diào)成糊狀,沿患者穿刺側置管靜脈走形,涂擦于皮膚(穿刺點上8~10 cm處),用無菌紗布包裹;對照組采用Mgso4浸濕無菌紗布濕敷于PICC穿刺點上8~10 cm處,并囑其家屬同時給予患者溫毛巾濕敷。(2)兩組患者外敷或涂擦均在PICC置管術后1小時開始及術后第一、二天化療靜滴后2h開始(化療藥物輸注后均有0.9%NS或5%GS靜脈沖管),涂擦或外敷3天結束,每次涂擦持續(xù)24小時,外敷持續(xù)3~4小時,兩組患者外敷或涂擦范圍均為長8~10 cm,寬5~6 cm。
1.3 觀察指標
(1)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對靜脈炎程度的判斷標準:I級:穿刺點痛、紅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2)兩組患者均在置管后開始臨床觀察及預防,重點觀察患者有無以上靜脈炎的臨床癥狀或中藥涂擦及Mgso4局部濕熱敷的效果。
表1 兩組患者PICC術后靜脈炎預防的效果比較
中醫(yī)認為[2],靜脈炎是反復穿刺以及藥物刺激等多種原因導致局部脈絡血行不暢,血淤滯阻,不通則痛;氣血不暢。津液輸入受阻腫脹;淤血內(nèi)蘊,蘊久化熱,則局部發(fā)熱;脈絡損傷,血溢肌膚或血熱內(nèi)蘊則局部發(fā)紅。治療應以清熱、化淤血、散結、通脈為主。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術在臨床使用較廣泛,但置管后最為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的靜脈炎使得患者又增加了一份痛苦,為更好的預防、防止PICC術后靜脈炎的發(fā)生,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知識的進展,做好健康宣教,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護理。此次,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早期預防,臨床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PICC術后,給予患者中藥涂擦(置管后1小時開始),選用金黃散加蜂蜜,其中,金黃散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蜂蜜具有消熱、解毒、潤燥、止痛等作用,將金黃散加蜂蜜調(diào)成糊狀,沿患者穿刺側置管靜脈走形涂擦(穿刺點上8~10 cm處),能夠大大降低PICC術后靜脈炎的發(fā)生率[3];而Mgso4局部濕熱敷,能夠經(jīng)皮膚可直接吸收至皮下,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痙攣,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4],從而緩解局部炎癥反應,促進水腫消退,對靜脈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但Mgso4易結晶,容易使患者受涼。經(jīng)兩組比較,對照組通過Mgso4局部濕熱敷,Ⅱ、Ⅲ級靜脈炎患者較多,發(fā)生率達75%。而觀察組PICC置管后中藥涂擦,選用金黃散加蜂蜜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只有6%,且無Ⅱ、Ⅲ級靜脈炎發(fā)生。兩種干預法對PICC置管后靜脈炎的預防均有一定的療效。但通過臨床實際對比表明中藥涂擦(金黃散加蜂蜜)外敷效果更好,且使用方便,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1]朱 桔,胡振娟,彭慧婷,等.經(jīng)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致靜脈炎預防方案研究[J].上海護理,2010,10(4):27-29.
[2]祥 平,王曉翠,俞 玲,等.海帶濕敷治療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46.
[3]李金華,范愛飛,鐘春嫦.如意金黃散加蜂蜜外敷治療PICC術后機械性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28(10):1245-1246.
[4]范祖燕,林金香,郭細妹.硫酸鎂不同用法治療PICC導管所致靜脈炎效果比較[J].護理研究,2008,22(11):297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2.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