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快訊
很多老人都遇到過這樣一種現(xiàn)象:冬天洗頭時,剛剛把頭發(fā)淋濕,就突然來了一陣尿意,頂著濕漉漉的頭發(fā)和滿頭的泡沫,尿也不是,憋也不是。
事實上,這種現(xiàn)象十分常見。因為洗頭時,流水聲會形成一個正反饋調節(jié),可以反射性地令排尿中樞興奮,使膀胱逼尿肌收縮,產生尿意。此外,頭部接觸到熱水時,突然間溫熱的刺激也會引起腎臟血管擴張,進而催生尿意,令老人不由自主地想小便。
許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問題,小便時間長,如果頭上還沾著水,很容易著涼感冒;洗頭時地面濕滑,上廁所更容易摔倒。多數(shù)老人遇到這種情況會選擇憋著直到洗完,但憋著尿直到洗完,對老年人來說十分危險。它可能會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多;冠心病患者則會出現(xiàn)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發(fā)生猝死;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則會導致血壓、心率突然下降,使腦供血不足,誘發(fā)排尿性暈厥;老年人因前列腺肥大排尿不暢,突然屏氣排尿使胸腔內壓力增加,血壓驟然升高,導致腦出血或心肌梗死。
因此,建議老人在洗頭之前先解個手,把尿排千凈,輕裝上陣,尤其是活動不便和容易小便失禁的老人。如果是子女為老人洗頭,也要先協(xié)助老人把尿排凈,這樣既為老人省事,也使子女省心。
摘自《生命時報》
耳朵是人體容易出毛病的器官,尤其是上了年紀以后,耳朵功能開始衰退,稍不加注意就會引發(fā)耳病,最常見的就是耳鳴。
專家提醒,耳嗚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有引發(fā)聽力減退的危險,甚至會導致耳聾。因此,生活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耳嗚情況,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同時還可采用以下方法來緩解癥狀,減輕不適。
拉耳朵:雙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后,食指彎曲在前,共拉30~50次。
搓耳根:兩手的食指、中指叉開,中指在前,食指在后,上下搓耳根,一上一下為1次,共搓30~50次。
按耳門:坐位,全身放松,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后緊按雙側耳門(即耳屏,外耳孔道的小瓣),如此做10次,連做2~3天。
摩聽會:用食指、拇指輕柔地按摩聽會穴(在耳屏的前下方,與小豁口平齊,張嘴時凹窩處)5分鐘左右。
擊天鼓: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用兩掌心捂耳,十指按在后頭部,再將食指疊在中指上(左手食指疊放在右手中指,或右手食指疊放在壽手中指),敲擊枕骨下方,使耳內可聞及類似擊鼓的聲音,共敲擊50次。
摘自《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
日常生活中,常見一些腰痛的患者,因疼痛不敢進行功能鍛煉,或又由于過度活動使疼痛加劇。其實,腰痛患者可做些功能鍛煉,如“五點支撐”,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輕疼痛。
五點支撐法是一種簡單的鍛煉腰背肌肉方法。具體操作: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后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故名“拱橋式”。每次持續(xù)3~5秒,然后緩慢放下,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此即為拱橋式鍛煉“五點支撐法”,或僅以雙手、雙足部為支點,使整個身體成拱橋狀。鍛煉宜循序漸進,每天逐漸增加鍛煉量。如鍛煉后感到腰部疼痛不適、發(fā)僵等,應適當減量或停止鍛煉,以免加重癥狀。
但需注意,腰椎結核、腰椎腫瘤、腰椎滑脫、強直性脊柱炎、腎結石或其他臟器病變引起的腰痛禁止使用此方法。鍛煉一定要在癥狀緩解期,如出現(xiàn)腰部疼痛不適,應立即停止鍛煉并休息,必要時到醫(yī)院就診。
摘自《健康時報》
最近,一篇關于洗澡順序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人的血管非常薄弱,遇到高溫就會‘熱脹’,一不小心就會爆裂。冬天洗頭時一碰熱水,血液就聚集到頭部,如果這時洗頭,可能會導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長期如此,可能誘發(fā)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腦溢血?!边@是真的嗎?
如果人的血管壁真那么脆弱,一遇到高溫就“熱脹”,那么無論洗澡先洗哪個部位,血液都會往該部位跑,導致血液流通不暢。這樣一來,是否天天泡腳的人,腳部血管已經溢血呢?可見,這一說法是不嚴謹?shù)摹?/p>
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曾對1980年1月~1999年12月入住的腦溢血病例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勞累是腦溢血最常見的誘因,其次是用力小便。這可能是因為中老年人多有胃腸道功能減退、前列腺增生,出現(xiàn)便秘或排尿困難。大小便費力、耗時長,很容易引起血壓突然增高,進而誘發(fā)腦溢血。
至于洗澡誘發(fā)的腦卒中,原因并不是腦血管受熱膨脹,而是洗熱水澡使體溫升高、心率加快、用力過猛引起血壓變化,有可能誘發(fā)腦溢血。洗澡引起腦溢血的原因是溫差的變化,而不是受熱膨脹。
在冬天,洗澡除了要使用溫度適宜的熱水外,不妨先開一會兒浴霸,注意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摘自《健康人報》
崴腳,學名叫踝關節(jié)內翻損傷。因為踝關節(jié)外側韌帶相對薄弱的結構特點,崴腳不僅發(fā)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在于,很多人崴了第一次后,就特別容易再犯。對于習慣性崴腳的現(xiàn)象,我們有什么辦法能解決呢?
最科學的處理方法是,在損傷后要去運動醫(yī)學科或骨科就診,進行有效的固定和合理的運動,以促進韌帶和關節(jié)囊修復。而未經正規(guī)治療的踝關節(jié)內翻損傷,通常會造成踝關節(jié)的慢性不穩(wěn),導致踝關節(jié)在站立和步行時的異常負荷,這是導致后來反復扭傷的原因。
這種慢性不穩(wěn),可以通過運動訓練來解決。原理是訓練踝關節(jié)的本體感覺和肌肉反應速度,讓踝關節(jié)在偏離平衡位置很小時,肌肉就提前收縮,以避免損傷的發(fā)生。
具體來說,可以先左腳單腳站立在硬的地面上,盡量保持穩(wěn)定。在站立能穩(wěn)定地持續(xù)1~2分鐘后,再換到薄一些的海綿墊上(比如瑜伽墊),然后逐漸加大海綿厚度(海綿會降低支撐面的穩(wěn)定性,加大訓練難度),換成半弧形支撐面,球形支撐面。
增加難度的方法,還包括站立時加大軀干不穩(wěn)定的難度,比如站立時抱著一本書看,或慢慢揮動雙手,拋接球等。
通過上述兩種方法的配合,經過長期鍛煉,就再也不用擔心腳扭傷了。
摘自《家庭保健報》
并腿蹲:雙腳合攏,然后雙膝彎曲,大腿與小腿腿肚緊貼在一起。保持1~3分鐘。
分腿蹲: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腳平行,雙膝彎曲小于90度。臀部保持穩(wěn)定不要左右晃動,距地面不超過10厘米,練習時間為1~3分鐘。
腳尖蹲:兩腳前腳掌著地,腳后跟抬離地面。雙膝彎曲,大腿壓著小腿,時間控制在1分鐘內即可。
腳跟蹲:與腳尖蹲正好相反,即腳跟著地,前腳掌懸空,如果太難把握,可以讓腳底的后2/3部分接觸地面。時間控制在1分鐘內即可。
弓步蹲:練習者邁出左腳,右腳腳尖觸地呈腳尖蹲狀態(tài),兩腿呈弓步。將身體重量落在兩腳之間,每練習30秒調換一次左右腳。幾個動作可以分開做,也可以連在一起。
摘自《當代健康報》
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食用香腸、火腿等腌制痰食有可能加重哮喘癥狀。這項研究以1000名法國人為研究對象,其中近半數(shù)為哮喘患者。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每周食用4份或以上腌制肉食的哮喘患者,病情加重情況最明顯。一份腌制肉食通常相當于8片火腿或4根香腸。研究人員分析,腌制香腸和火腿等腌肉中的亞硝酸鹽可能加重對呼吸道的刺激,導致哮喘癥狀加劇。
摘自《深圳特區(q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