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盈
摘要:現(xiàn)在的規(guī)范漢字“干”,是由原來的“干”(gān)、“榦”(gàn)和“乾”(gān)三個字簡化合并而成的。在提及“干”代“乾”、“幹”時,常出現(xiàn)很多錯誤,“榦”、“乾”、“幹”也常發(fā)生混淆,因此,本文試圖對這四個字追本溯源,梳理字義,為人們的辨識和使用提供參考。
關鍵字:干;乾;榦;幹;字義;關系
干?!墩f文·干部》:“干,犯也,從反入,從一?!惫盼淖值摹案伞笔窍笮巫郑c“單”同源。王筠《釋例》:“從入而到(倒)之者,言其入之也不順?!薄八鶑闹?,則非‘一字也,但言有是物焉而不順理以入之耳?!睆募坠俏模ǎ┖徒鹞模ǎ案伞钡淖中慰?,“干”字像一根上端分杈的樹干,字中間的原點或短橫為指示符號,指明樹干所在的位置。古人通常在丫杈兩端捆上石頭,用作原始的狩獵工具,故《說文》釋為“犯也”,同時又可以作為防御性武器,《方言》卷九載:“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惫痧ァ读x證》引戴侗曰:“蜀本《說文》曰:‘干,盾也?!彼浴案伞弊值谋玖x應為“樹干”,而許慎所釋當為引申義。
從甲骨文、金文開始,到小篆、隸書,最后到現(xiàn)在通行的規(guī)范漢字,一直有“干”字?!案伞钡谋玖x由作為原始狩獵工具的樹干,引申有了觸犯、冒犯之意,《左傳·昭公二十年》:“干君而出,又殺其子,其誰納我?”進而,又引申指“沖”,如唐代詩人杜甫《兵車行》中的詩句“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又引申為追求、求取之意?!墩撜Z·為政》:“子張學干祿。”這里的意思即是求取祿位,求取仕進。由干犯,又引申指強行過問或制止不該管的事。《后漢書·皇后紀下·孝仁董皇后》:“何太后臨朝,重與太后兄大將軍進權(quán)埶相害,后每欲參干政事,太后輒相禁塞?!边@里參干即參與干涉。又引申指“干擾,擾亂”?!痘茨献印ふf林訓》:“輻之入轂,各值其鑿,不得相通,猶人臣各守其職,不得相干。”又引申指“牽連,涉及”,出自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案伞边@種狩獵工具,進可攻,退可守,故又借作“毋”,用作名詞,指盾牌,引申為“岸”,《詩經(jīng)·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宜之河之干兮?!崩^而又引申特指江南山垅之間的地段,如《建康實錄》中記載:古代南京人,稱山隴之間曰“干”,“建鄴南五里有山崗,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并是地里名。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地支配天干,猶如“干”的分杈,枝干相配,故又借用以表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總稱。與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此外,用作量詞,相當于“個”,《字匯干部》:“干,數(shù)竹木亦曰干,猶言個也?!庇窒喈斢凇盎铩被颉皫汀?,《紅樓夢》第五十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凡見了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讓。”此外,“干”又有作為春秋時國名、姓氏、砂石、山間澗水等義項。
乾?!墩f文解字·乙部》:“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渠焉切,又古寒切?!薄扒?,在現(xiàn)代漢語中讀“qián”時,仍作“乾”,即“乾坤”之“乾”,作為“乾燥”的“乾”時,已簡化為“干”,指沒有水分或缺少水分?!秴问洗呵铩罚骸胺蚋渤矚褎t鳳凰不至,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乾澤涸漁則龜龍不往。”引申指“不用水的”,進而引申指“空虛,枯燥”?!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皝y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庇直硎緹o血緣或親戚關系而拜認的親人關系,引申形容聲音干澀嘶啞,李致遠小令〔雙調(diào)〕水仙子《春暮》:“荼縻香散一簾風,杜宇聲乾滿樹紅?!庇米髅~,指加工過的沒有水分或水分少的食品,用作動詞,指變干。由沒有內(nèi)容,引申指怠慢,不理睬,使人難堪等。又表示空,指徒勞無效,唐·韓愈《感春》:“干愁漫解坐自累,與眾異趣誰相親”。此外,還有“虛假”的意思?!侗饼R書·尉景傳》:“神武對及常山君責文襄而杖之,常山君泣救之。景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乾啼濕哭,不聽打耶?”
榦與幹。《說文·木部》:“榦,筑墻耑木也,從木,倝聲”,即古代筑墻時豎立在夾板外面的木柱,起固定作用;又可作為植物的主干,同“干”,《淮南子·主術(shù)訓》:“枝不得大於榦”。段玉裁注:“榦,俗作幹?!爆F(xiàn)義均沿用兩字古義?!案伞庇米鳌皹o”“幹”的簡化字,亦指古代筑墻時所用的木柱。《資治通鑒》:“板榦裁立,吐蕃猝至,城中相顧失色”也泛指筑墻時兩邊用來障土的板,在板筑兩旁,脅在人體兩側(cè),故又引申為從兩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位。表示樹干,引申特指可做弓箭蕭等主體部分的材料,如《說文解字》關于湯的解釋:“簜可爲榦。榦、弓榦也。弓人曰。凡取榦之道七。竹爲下。”又引申特指軀體,《楚辭·屈原·招魂》:“去君之恒幹,何為四方些?”又引申指事物的主體、主要部分。還特指干部,有行政職位的人等。繼而引申為才干,即辦事的能力。又引申指氣量、志節(jié)、事情等?!渡袝x·卷十六》:“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薄皫帧奔础笆虑椤?。用作形容詞,指有能力的。用作動詞,有從事、擔任等義項,引申為“謀求”,進而引申為“作用”等。另外,在古代還表示官吏用的奴仆。
現(xiàn)在通行的“干”字,是由原來的“干”(gān)、“榦”(gàn)和“乾”(gān)三個字簡化合并而成的。在使用過程中,“干”代“乾”、“幹”常出現(xiàn)很多錯誤,例如在辦公軟件中進行繁簡字轉(zhuǎn)換時,“榦”、“乾”、“幹”常發(fā)生混淆,甚至在2008年某海外《喬報》刊文中,將“乾隆”寫成了“干隆”,對此也再次引發(fā)了一些學者關于漢字簡化問題的爭辯。
有人認為,“干”代“乾”、“幹”,“乾”、“幹”難辨,是50年代漢字過度、不合理地簡化造成的,其實,這樣的簡化現(xiàn)象古已有之。
“干”沿用“干”義,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干飯,飯而暴幹之也?!薄案伞薄皫帧蓖ㄓ?,《隸辨》記載:東漢中平三年(186)的鄭季宣碑書:“此碑有直事干四人,干即幹也?!薄啊妒酚洝窔v書作干支,古蓋著幹為干?!惫使拧皫帧蓖ā案伞?。人們所熟知的“干支”,其詞源就是來自樹木的“幹”和“枝”?!稄V雅》:“甲乙為幹,寅卯為支。”《居延漢簡》也有:“六十一羽敝干完”等多例,王國維《流沙墜簡》注:“干者,幹之假借字”,“則諸簡干字皆謂箭幹也”。
再說“干”代“乾”?!肚f子·田子方》:“方將被發(fā)而干?!标懙旅麽屛摹岸?,本或作乾”?!都崱罚骸扒?,燥也。”“通作干”。
所以,今人將“榦”“幹”“乾”統(tǒng)一簡化為“干”,是有其歷史依據(jù)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古人也以此作為簡化。因此,造成今人誤用、亂用現(xiàn)象頻繁的,更多的應該歸咎于人們對文字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對中國文化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漢字在作為一種使用工具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把它當作一種文化,一種傳承,只有這樣,漢字文明才得以延續(xù),中華文明才得以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趙宗乙.《說文解字》部首詳解[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
[4]李樂毅.簡化字源[M].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
[5]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1月。
[6]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1958。
[7]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8]王力.同源字典[Z]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9]新華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10]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M].甘肅教育出版社,2003。
[11]楊澤林[J].語文建設,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