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摘 要】論文簡單分析了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的地方,針對農村養(yǎng)老、農村合作醫(yī)療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三個方面對農村社會保障法律的完善方式進行了探究,以期能夠加快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erfect points in rural social security legal system in China, explores the perfect way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law in three aspects: rural endowment,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and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rural residents.
【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法律;問題;完善
【Keyword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law; problem; perfect
【中圖分類號】D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8-0099-02
1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鎮(zhèn)社會保障體系已經較為完善,然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卻有一定的滯后性。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需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到更多福利,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共建和諧、小康社會。
2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2.1 立法層次不高
我國農村目前社會保障法律的立法層次沒有拔高到應有的高度,導致農村法律體系不夠完善,執(zhí)行力也不高。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法應該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是法律效率僅次于憲法的正規(guī)法律條文。然而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主要依靠的是各項“規(guī)定”、“通知”、“決定”、“意見”等“軟法”,這樣的治理方式沒有足夠強大的法律效力,使我國農村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建設力度不足,執(zhí)行力不高,建設效果不明顯。
2.2 保障機制不健全
被孤立的制度是不具備任何法律效用的,因此,制度需要相互協調來發(fā)揮出最大的法律效力。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執(zhí)行需要法律監(jiān)督、司法、行政執(zhí)法等部門的共同配合,為農村的建設發(fā)揮作用。但是目前由于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政出多門”的問題,對于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有一定的影響;農村保障制度缺乏與之配套的制裁以及責任規(guī)范制度,致使農村保障基金的管理不善,資金違規(guī)使用、非法挪用的現象時常出現。目前,我國的刑法并沒有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的內容,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非法的行為卻難以得到應有的制裁,這對于農村保障制度的實施是非常不利的。
2.3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不完善
第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依舊有所欠缺。以我國新型合作醫(yī)療為例,目前合作醫(yī)療主要針對的是大病,但是大病發(fā)生的概率低,反之,小病或者慢性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而新農合并沒有過多涉及到這一點,導致農民受益并不高,影響農村居民投保的積極性;第二,城鄉(xiāng)在統籌過程中缺乏相應的銜接與配合。其主要體現在農民異地工作以及進城勞務返鄉(xiāng)后的社會保障的接續(xù)問題。
3 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措施
3.1 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的完善
3.1.1 中央地方兩級立法
農村養(yǎng)老法律的制定可以參考國外的立法模式,使用分散和綜合兼顧的方式。由于我國目前各個地區(qū)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差異較大,在這樣的國情下,選擇中央綜合立法,再配合地區(qū)分散的方式,能夠提高法律的實用性,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法律效力。第一,中央只需要完善法律的大方向,進行框架性的保險制度規(guī)范,主要針對社會養(yǎng)老問題中不容讓步的問題,明確各級政府和人民的權利、義務;第二,由于不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地方政府需要根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在中央提出的框架之內,制定法律法規(guī)。
3.1.2 完善保險籌集辦法
政府是籌集農村養(yǎng)老保險的主要渠道。為了緩解政府的資金壓力,在籌集資金時,首先確定政府所投入的資金金額,再落實個人強制繳費政策,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完善繳費標準,建立個人賬戶,強制農村居民繳納養(yǎng)老金。如果由于客觀原因,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困難,難以繳納養(yǎng)老金,也可以酌情靈活處理。通過農村居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合理配合,完善保險金籌措體系,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
3.2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的完善
3.2.1 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
我國目前并沒有一套最低生活保障法律能夠完整地對救濟內容、對象、標準、方式、經費來源等做出詳細的規(guī)范。為了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我國要盡快出臺對以上內容進行詳細規(guī)范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讓救助流程能夠有明確的法律作為執(zhí)行依據。
3.2.2 構建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構建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使城鎮(zhèn)和農村之間存在一定的經濟差距,但是救助的目的與本質相同,都是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因此,政府應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設,使農村和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逐漸趨于統一。
3.2.3 整合專項救助
我國除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外,還有其他專項救助,包括住房救助、教育救助以及醫(yī)療救助等。然而這些專項救助的對象均為最低生活標準的保障對象,有些居民的經濟水平可能略高,在亟需救助的情況下得不到應有的幫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專項救助要建立聯系,進行有機整合,使民生、民情得到充分的了解,救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endprint
3.2.4 維持資金鏈的正常流動
農村最低生活保證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將難以發(fā)揮作用。為了保持資金鏈的正常流動,政府部門要針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的籌措和管理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此外,還政府還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同時吸引社區(qū)組織、民間組織參與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中來。
3.3 農村醫(yī)療保障法律的完善
3.3.1 完善補償機制
要完善補償機制,增加賠付比例,簡化手續(xù),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鼓勵廣大農村居民參與到農村合作醫(yī)療中來,不但要增加參保的人員數量,還要擴大受益的人數,提高農民的實際受益金額,還需要采取獎勵措施,打消農民的規(guī)律,激發(fā)其參保的積極性。加強新農合的網絡信息化建設,完善報銷制度,提高核銷結算速度,簡化程序。
3.3.2 完善農村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
完善農村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政府與社會聯動的多元化醫(yī)療供給制度,切實加大對農村醫(yī)療的投入,降低農村居民看病費用;
其次,要改善醫(y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縱向整合農村醫(yī)療資源,提高醫(yī)療透明度,鼓勵非公立的醫(yī)院進入農村公共衛(wèi)生服務領域中來;
再次,要增加農村衛(wèi)生所的數量,提高其服務質量,投入更多新儀器設備,明確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的公立性;
此外,還要加強農村衛(wèi)生疾病預防工作,從而降低發(fā)病率,降低新農合的壓力;
最后,為了保障農村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能夠正常服務于廣大農村居民,需要國家政府部門加強監(jiān)管,建立定點醫(yī)院準入制度以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完善不合理用藥和治療檢查監(jiān)管機制。
3.3.3 完善財政資助為主的多元化籌資長效機制
為了保障醫(yī)療體系能夠正常運行,政府部門要加大資金的籌集力度,建立財政收入動態(tài)增長機制。增加農村居民農村合作醫(yī)療的繳費比例,農民繳費意愿不高的地區(qū)可設置一定強制繳費措施;改善資金的籌集方式,如果有些居民經濟困難,可以實行承包地換保障或者以實物換保障的方式;拓寬資金的籌集渠道,吸引更多的民進組織、社會企業(yè)進入到醫(yī)療保障服務體系中來。
4 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民,提高其生活品質。但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其涉及面廣,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相互協調、統籌部署以及農村居民的大力配合,完善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障、養(yǎng)老保障等法律制度,發(fā)揮出農村社會保障法律的真正效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齊宇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7(02):137.
【2】王乃政.我國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缺陷及完善[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37(14):12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