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
[摘要]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脫離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小學生的習作訓練應參與生活,服務于生活。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表達真情實感,將“學生本位”放在核心地位,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流情境,讓學生傾訴愿望,分享發(fā)現(xiàn),表述需要,傾吐苦悶。
[關鍵詞]生活;習作;個性;班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翻翻學生手中關于優(yōu)秀作文的書本,“老到、深刻、散文詩”,進行著男類的“成人制造”,抑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揉造作。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妙筆生花到底有多難?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習作教學探索:
一、引用生活源泉,習作從大眾走向個性
習作應該是開放的,應該是富有靈性和個性的表達。我們不妨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在開發(fā)教材外的習作內容時,教師關注他們的熱點話題,關注他們的奇聞軼事,讓學生從生活中選取。如前段時間隨著電視連續(xù)劇《瑯琊榜》的熱播,每到課間教室里熱議聲一片。于是,我布置學生就《瑯琊榜》中的人物寫一篇人物評議,就這樣,一篇寫人的練筆習作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應運而生,以下是學生所寫的精彩片段:
生:靖王自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立場,忠誠、友誼、責任,雖然奪嫡,但為的卻是兄長、故友,他沒有私心為自己。雖然這個人物過于理想化,但是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有這樣的人,才能讓人覺得生還有希望,這腔熱血從未涼過。
生:“人只有活著,才有權利說話。”這是謝玉和夏江一直說的一句話,他們也是按這個信念而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決不放棄。就如同夏江已經(jīng)被陛下下獄,他卻還不忘在梁王心里埋下懷疑的種子,希望有天能夠重新翻案。
生:梅長蘇,他到最后一刻始終良心未泯。他還是林殊,那個表面張揚實則柔軟的赤焰少帥。他竭力安排好身邊每一個人的退路,除了他自己,他殫精竭慮,將所有人考慮周全,直到自己燈枯油盡。
這樣的習作學生不僅感到好寫,而且感到好玩兒。習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學生一旦處于主動狀態(tài),必然會爆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從學生的生活需要出發(fā),學生習作還會出現(xiàn)空話、假話、套話嗎?
二、開啟“班傳”模式,習作從“獨樂樂”走向“眾樂樂”
師生用文字描述共處一個班級期間各自的見聞感受,將當下生活中的一切所見所聞所思,化入筆下的故事。班傳的特點在共同策劃、每日讀寫、修改發(fā)表、定期排行、實施獎勵的過程中得以彰顯。稿件寫好后,師生共同評選,將佳作上傳至班級網(wǎng)站,每周編輯、統(tǒng)計、排行,出一期班傳電子周刊,同時根據(jù)作品質量進行排行,發(fā)布到班級群進行表揚。
學生身邊的新鮮事、別扭事、煩心事、出糗事等等成了他們經(jīng)常涉及的題材。這時教師要允許學生說“不好聽的真話”,讓學生敢想、敢說,真正體驗到寫作的快感。因此,學生在班傳作文中盡情表達,哪怕說了“不好聽的真話”,卻是學生的肺腑之言,教師適時正確地引導。
如一個平時特別調皮的男孩,寫下了一篇題為“老師,我想對您說”的作文。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一個人在教室中默默付出,一個人在辦公室‘√√××,一個人在馬路上披星戴月,她就是我們班的陳老師。”雖然這是語病層出不窮的片段,但是我一下被他的純真幼稚所打動,他雖調皮,可是他卻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善良的心。我在后面留言:剛學了排比句,你就能學以致用,真棒!看了你的習作,老師心里特別溫暖,堅持寫下去,一定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真摯的文章!小男孩寫作的火花一下被點燃,他的文章吸粉無數(shù),很多孩子對他也是刮目相看,寫作讓他成長!
這樣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不知不覺,孩子作文似是無心插柳,驀然回首,柳已成蔭。班傳寫作,兒童用心了,動情了,從心田里流淌出的文字是自然的,有溫度的。
三、點燃想象火花,習作從“山重水復”走向“柳暗花明”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上的一切?!笨梢哉f,沒有想象便沒有文學作品。因此,語文教師要借助教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既不斷掌握閱讀的方法,又不斷習得作文的技巧。
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配有直觀精美的插圖,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極好源頭?!端抉R遷發(fā)憤寫史記》這篇課文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司馬遷在燈下發(fā)憤寫史記,老師可以讓學生憑借插圖展開合理的想象。
生:司馬遷像一尊雕塑,端坐在案前。由于長年累月、爭分奪秒地伏案寫作,幾乎很少見到陽光,也很少舍得花時間鍛煉筋骨,他面色煞白,身體虛弱,但仍然筆耕不輟。
生:油燈里的油耗光了,火苗不時跳動幾下,快熄滅了。司馬遷馬上添上油,繼續(xù)埋頭書寫。
生:夜深人靜,窗外寒風呼嘯,不時有冷氣向他襲來,他不由自主地顫抖了幾下,但他沒有停下來,而是揉了揉快要睜不開的眼睛,支撐著麻木酸痛的腰背,繼續(xù)寫下去。
習作從學生當前最現(xiàn)實的生活出發(fā),找準他們的興趣點、興奮點,把準脈搏,讓他們置身于出人意料但又清楚無誤的活動中,豐富童年的體驗、豐富童年的心智,使語言表達成為他們抒寫心靈世界的窗口,成為他們品味童年生活的站臺。
師生同乘生活之舟,共泛習作之海,不亦樂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