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娜
前不久,有一位中學生在網上發(fā)布了短短一段話,大意是說自己去獻完血之后乘地鐵,覺得頭暈就找了一個座位坐,不料被一位長者說成是“廢青”(“廢青”就是指頹廢、沒用、不長進的年輕人)。這是一位老人對年輕人的“成見”。曾經有一些老師在分享師生相處的經驗時就說過,不要只看學生做了什么,要多問一個“為什么”,我想這是正確的。
但凡看過小說和新聞的人都知道,生活的復雜程度其實遠遠超越我們的“經驗”、“想象”和“理解”。
泰國有一個小男孩叫Madaew,整天玩芭比娃娃,還從小就喜歡打扮自己。他因此常常被人嘲笑,甚至被罵作“人妖”、“瘋子”、“神經病”。雖說嘲笑他的人都是世俗之見,但畢竟眾口鑠金。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會怎么做?對于父母來說,這真是一個挑戰(zhàn)!
然而,他的父母卻沒有嘗試改變他,就算他總是喜歡和女孩子一起玩,熱衷于打扮芭比娃娃,他的父母也不覺得有什么丟人的。今年,也就是他18歲的時候,他終于成功踏上了時裝設計師之路,還獲得“泰國杰出青年獎”,在亞洲超模新秀大賽中擔任客席設計師。
他的作品非常獨特,他總是就地取材,使用鄉(xiāng)村隨處可見的雞籠、漁網、樹葉、鐵皮等來設計時裝,想法天馬行空。要知道,人們從不取笑成功,卻慣于取笑人們在成功之前所做的那些努力。所以,不要讓成見蒙蔽了你的雙眼,生活才能將驚喜展現(xiàn)出來。
前一段時間,有一位俄羅斯設計師Nikita Golubev aka Pro Boy Nick也備受矚目,他在“臟”中發(fā)掘了美。世人眼中一輛破舊的卡車,滿身泥污,在一個藝術家眼中卻堪比一塊獨特的畫布。他用心地除去車體表面的沙塵和污垢,以創(chuàng)作涂鴉作品。
你的頭腦有多么開放,世界就可以多么有趣,而我們的那些成見從來就不一定是真理。
有一個上課的時候無法專注,小動作很多,b、d不分,有讀寫障礙,經常被“請家長”的孩子,曾經還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要求轉學。起初,老師和父母擔心他連大學都考不上,但是他最終還是靠著出色的科學創(chuàng)作特長和熱情贏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學位。他一直專注科學發(fā)明,2005年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得到了冠軍。因他為柬埔寨地雷炸斷腳的人做了成本不過2000元的“人工智慧腳”而一舉奪冠。他就是香港的本土發(fā)明家禤彥勛,年屆30歲的他,近年還發(fā)明了可以幫助帕金森病人減輕手抖癥狀的手套,并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科創(chuàng)公司。
有的父母急于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但是未來怎樣,并不在我們的掌握中。你的頭腦越開放,孩子的未來就有越多的可能性。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讓成見蒙蔽了我們的雙眼,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才能讓孩子長成他們想要成為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