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文
有些情話,只說給你聽
■楊熹文
我四年前離開家,一腳邁入九千多公里外的土地,把那個曾經(jīng)為我洗衣、做飯、嘮嘮叨叨的媽,留在了話筒里。
我性格獨(dú)立,脾氣剛烈,一雙眼只看得見這外面世界的精彩,卻看不見那扒著機(jī)場欄桿送我遠(yuǎn)行的媽。這外面的世界真是好,走不完的海灘,喝不完的啤酒,交不完的朋友,我整個人一副亢奮的狀態(tài),欣喜那20多年里一直被父母所限制的自由,終于交付到我手心——我可以一天不疊被子,可以晚上10點(diǎn)半才回家,可以一整夜不睡覺玩游戲……那一年,這外面世界中的所有驚喜,都仿若等待著我一樣樣去征服。我是那樣地忙碌,忙著搬家,忙著賺錢,忙著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過一過自食其力的自由人生。
在最初的一年里,我?guī)字懿糯蛞淮坞娫捇丶?,有時甚至要隔上幾個月,一整年都沒有用完一張電話卡。這電話是媽的牽掛,卻成為我的負(fù)擔(dān),她不懂我要的自由,我不懂她的擔(dān)憂。話筒中,媽急急地問我:“你吃飯了嗎?”“你怎么10點(diǎn)鐘還不睡覺?”“每天很累吧,媽給你寄點(diǎn)錢?”我總是在電話中不耐煩地答著“嗯?!薄昂??!薄澳蔷瓦@樣吧?!毙睦镟洁熘骸疤炷?,媽為什么要覺得吃飯是頂大的事?”“人又為什么要睡那么多覺?”“怎么覺得這里的天氣一定比家鄉(xiāng)凜冽?”我在電話的這一頭故意冷著場。然而我總是忘記,那話筒里嘟嘟的聲音,是媽所接收的來自女兒的唯一訊號。
我漸漸體會到自食其力的辛苦。這20多年不知天高地厚的驕傲,在我決心落腳在這里的那一刻起,就被現(xiàn)實(shí)粉碎得徹徹底底。我在幾份工作中跳來跳去,隔幾周就搬一次家,為保證生活的收支平衡,做著一次次痛苦的掙扎。初到外面世界的驚喜,迅速被另一些情緒所替代,我開始有了委屈、不滿、失落和痛哭的時刻,打給媽的電話也不知不覺頻繁起來。孩子永遠(yuǎn)是自私的,需要關(guān)懷時便無度地索取,不需要時就把父母推得遠(yuǎn)遠(yuǎn)的。媽為我這突然頻繁起來的電話欣喜著,她討好般只說我愛聽的話,好似生怕這話筒哪一天又靜下來。原來,人在真愛面前會變得如此卑微,卑微到有一天我聽見媽帶著微微的哽咽和我說:“媽真開心啊,這一年打的電話比以前那幾年加在一起都多?!边@話匕首般捅進(jìn)我的心房,驚醒了我做女兒的良心。
九千多公里的距離和幾年離家的打拼,漸漸磨平了我和媽之間的代溝。她的話讓我有了一夜長大的心情,我心里也有了成年人的擔(dān)當(dāng),我手中的話筒第一次做起了溫情的媒介。我變得耐心起來,不再對那些細(xì)小的關(guān)心不耐煩,我也學(xué)會問她:“你今天吃了什么?”“周末干什么去?”“你那里冷嗎?多穿一點(diǎn)。”我在內(nèi)疚中反省著自己的角色,握緊話筒,把從前不加思索就脫口而出的話,都用理智過濾著——我生活中的那些事,有些是能講的,有些是不能講的,“周末和朋友去泡溫泉了”能講,“我們老板請吃大餐哦”能講,“我漲工資了呢”也可以講,而不能講的那些是“被拖欠工資崩潰到大哭”,是“在生活里掙扎,連病都不敢生一場”,是那些說了“晚安,我愛你”又轉(zhuǎn)身去熬的夜,是明明不開心卻說著的“我很好”……
我出國三年后才回家,做了短暫的探望。媽出現(xiàn)在機(jī)場的門口,半天沒敢認(rèn)我。她眼神直直地盯著我的臉,反復(fù)確認(rèn)后才敢來拉我的手。她緊緊貼在我身旁,摩挲著我的手,在人群中止不住地流著淚。旁人笑媽見到女兒像花癡一樣,她卻仿若什么也聽不到,只沉浸在屬于她的團(tuán)圓幸福里。她摸著我的臉,忽然大松了一口氣:“我的女兒沒有變,還以為這三年要把你熬老了!”我也忍著淚,我沒有熬老,媽卻等老了,她的白發(fā)又多了一茬,皺紋更加深了一點(diǎn),她一日一日地等著不歸的我,可我和這歲月都沒有給她半點(diǎn)應(yīng)有的仁慈。我看到媽竟然也在電話中隱瞞了那么多的“不能講”,她每次都和我說“最近和朋友去踢毽了”“昨晚去森林公園散步了”“周末在家請客吃飯”,可是媽那上樓梯時不敢彎曲的膝蓋,那彎下身子就痛的腰,那日日夜夜因?yàn)閾?dān)憂而失的眠……那些她的“不能講”成為我生命里最大的疼痛。
我再次離開家時,已經(jīng)暗暗下決心,把每周至少和媽打兩次電話列入日程。我的生活更加忙碌,白天憋著寫不完的字,夜晚憂慮著做不完的事,可若是這一天聽見了話筒里媽的聲音,便覺得活出了最大的意義。媽在話筒那邊等著一通通越洋的電話,每次電話響不過兩聲就能被她立刻接起,媽從不是個外向的人,可她把自己所有的熱鬧都用在話筒里,她和我講親戚、教廚藝、評新聞……我知道,每一通來自我的電話都是她最大的企盼,而我在話筒的這一邊,和她講那漫長而純凈的海灘、家門口可以野餐的公園、能夠泡一整天的鹽水溫泉……
我以為話筒里的媽看不見我生活的大部分,可她竟然什么也沒錯過,她關(guān)注我所在的新西蘭的一切消息,看我寫的故事、推薦的書,在我那些寫得好和寫得爛的文字之間做著偏心的鼓勵。我突然發(fā)現(xiàn),時光走到這一年,我和媽終于站在了同一戰(zhàn)線。
媽總是在話筒里對我高亢聲音背后隱藏的疲憊明察秋毫,為此她總是痛心地說:“為什么你要這么辛苦?”媽希望我去大公司做個工作簡單、任務(wù)輕松的職員,每天有免費(fèi)的咖啡和甜點(diǎn)吃,五點(diǎn)鐘準(zhǔn)時下班,高興了寫字,不高興就不寫。而我真讓她失望了,我非要當(dāng)自謀生路的小業(yè)主,用自己不著陸的外國人身份和本地的金發(fā)碧眼拼地盤,我也要單槍匹馬地寫著新書和公眾號。多少次我無法回答媽的話,我握著發(fā)燙的話筒,能感覺到那頭眼淚濕熱地傳到了這一邊。
我該如何向她解釋,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是不辛苦的。我甘愿辛苦,是因?yàn)橐娮C了她作為一個母親那么久的辛苦,而我再也不想讓她重復(fù)從前那般的苦日子。我要向媽身邊那些說著“養(yǎng)姑娘有什么用,還不是飛走了”的人證明,她的女兒沒有浪費(fèi)她一輩子傾盡所有的養(yǎng)育。
在媽為我規(guī)劃著天上掉餡餅的人生時,我并沒有告訴她,我也在電話這頭為她設(shè)計著未來——我一定會擁有一間小房子,那房子后有媽心愛的小花園,我們會一起蹲在地里,滿手泥土,肩并肩等待一朵花的盛開;我會帶她去專賣店,再不會如從前那樣只逛不買;我要帶她去西餐廳,教會她如何用刀叉切一塊牛排;我會帶她去酒吧,告訴她該怎么品一杯紅酒;我還會帶她去釣魚、去露營、去泡溫泉,去還給她在那年輕時因?yàn)槲叶e過的生活和夢想。
這些話,有一天我會當(dāng)面說給媽,再也不要把她孤零零地留在那遙遠(yuǎn)的話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