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文
摘要:歌曲演唱是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化寄托方式,演唱者通過一定的演唱技巧訓練,在歌曲演唱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激發(fā)聽眾的審美感受,實現演唱者與聽眾之間的情感互動,并充分發(fā)揮歌曲演唱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效果?;诖耍恼路治隽烁枨莩记杉捌渑c情感表現的關系,并提出了提升歌曲演唱技巧,加強情感表達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表達
一、歌曲演唱藝術概述
歌曲演唱是綜合了人的歌唱生理能力,融合音樂與文學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歌曲演唱以一種最易于接受和表達的形式而存在著,并通過最直觀的情感表達方式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歌曲演唱藝術一方面因大量受眾而具有普適性,另一方面又因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而具有較高的欣賞性。歌唱的本質是人情感的表現,歌曲演唱藝術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內涵,通過歌唱將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深刻地詮釋和完美表現。因此,歌曲演唱藝術的核心就是情感表現,而是否能夠真實地表達出作者作品的思想情感,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是最基本要求。
二、歌曲演唱技巧分析
(一)呼吸
歌曲演唱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正確的呼吸方式,任何一種科學的、先進的歌唱唱法,都應有呼吸系統(tǒng)的全力配合,這是成功演繹歌曲的基礎。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應對自身氣息進行合理控制與調節(jié),這樣才能保障歌曲的順利演唱,否則就可能會出現由于呼吸節(jié)奏錯亂造成的音準問題,影響演唱效果。因此,學會正確的呼吸方式是歌曲演唱者必備的演唱技巧之一。
(二)發(fā)聲
歌曲演唱者的發(fā)聲體是人的聲帶,這是歌曲以人的聲音形式表現出來的音源。發(fā)聲技巧是要求歌曲演唱者能夠自如、合理地調節(jié)真、假音所占百分比及其轉換過程,而這一過程與歌曲演唱者使用聲音的方式密切相關,歌者應有效利用他們的共鳴體。在發(fā)聲技巧練習中,最常見的是微顫與收放,顫音的有效處理有利于提高歌曲演唱的生命力,使聲音更加優(yōu)美,而收放音強弱的自由轉換,可發(fā)揮聲帶柔韌性與易感性優(yōu)勢,提高歌曲演唱表演的舞臺表現力。
(三)共鳴
共鳴體指歌曲演唱者頭腔、胸腔、鼻腔等共鳴,歌曲演唱者在表演時,他們身體中的全部共鳴腔體一起發(fā)揮作用,聯(lián)合發(fā)聲。歌者可結合各曲目特征來適當調整呼吸,在演唱前做好呼吸準備,通過吸氣將身體共鳴腔體都打開。這時,歌者還應讓自己身心都放松下來,以便于獲得最佳的共鳴效果。
(四)語言
歌曲是由文字與旋律組成的,歌曲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必須要保障吐字清晰。這一方面是因為歌者發(fā)出的聲音越清晰、越響亮,共鳴效果也就更佳。另一方面是因為只有歌者清楚的語言表達,才可以讓聽眾真切地了解歌曲作品,實現歌者與聽眾之間的心靈共鳴。
三、歌曲演唱技巧與情感表現的關系
(一)二者的內在聯(lián)系
優(yōu)美的歌聲是情感表達的基礎,而情感表現則是歌曲演唱的靈魂,兩者在相互依賴與相互作用中將歌曲演唱藝術效果發(fā)揮到極致。演唱技巧是實現歌曲演唱過程中情感表達的專業(yè)技術性條件,歌曲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巧有利于歌者情感的表達,而歌者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也有利于演唱技巧的發(fā)揮和提升。因此,演唱者要想達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引起與聽眾的共鳴,就要在掌握扎實地演唱技巧的基礎上,從歌曲作品深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融入自身生活體驗與情感。唯有歌曲演唱技巧與情感表現的有機結合、互相補充與協(xié)調,才能提升歌曲演唱的整體效果。
(二)二者的統(tǒng)一融合
我國歌曲演唱藝術不僅注重演唱技巧的表現,同時也強調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表達,主張實現歌曲演唱技巧與演唱情感的完美結合,借助于各種演唱技巧的有效發(fā)揮來充分展示歌曲作品的情感內容。實際上,演唱者對演唱技巧的合理控制與調節(jié),也是為了能夠通過自身表演表現出更美好的情感世界,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四、提升歌曲演唱技巧,加強情感表達
(一)加強咬字的訓練
如今,隨著人么對歌曲藝術欣賞性認識的提升,各種以歌曲演唱或比賽形式出現的電視節(jié)目屢見不鮮,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深受廣大聽眾喜愛。但是,我們在觀看這些演唱者演唱時,不難發(fā)現有些演唱者盡管十分投入,甚至是自我陶醉,但是卻很難產生與聽眾之間的共鳴。排除他們在氣息上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咬字不清晰,讓聽眾不能更好的理解歌曲作品內容。一首動聽的歌曲,首要要求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咬字清晰、易懂,尤其是要把握好歌詞聲母和韻母的發(fā)聲,以及字音的共鳴性。若做不到咬字清晰就會影響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抒發(fā)。
(二)加強顫音的訓練
顫音并不是直觀意義理解上的聲音發(fā)抖,而是指“揉弦”,如“延長音”中若未進行“揉弦” ,就會使最終發(fā)出的聲音顯得十分干澀。這與二胡動作中的“揉指”技巧相類似,都是歌曲演唱的基本功。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一個動聽的顫音,來自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14/ 或12/音高”間交替,實際上歌曲演唱中氣息的調節(jié)與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氣息動作中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后部,產生震動,并最終發(fā)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達到演唱者與聽眾情感共鳴的效果。
(三)加強氣聲訓練
氣聲訓練像是在細聲低喃,演唱者在演唱訓練過程中會產生明顯的氣流聲,聲音較低但卻十分圓潤飽滿,口型小。該技巧在演唱表演中的應用需注意不要振動聲帶且咬字要清晰,像是吹熄蠟燭的動作,帶有一種虛婉的神秘感。
(四)加強假聲訓練
演唱者的假聲技巧訓練主要在音域較寬、藝術性較強的歌曲演唱中發(fā)揮作用,在流行歌曲中應用較多。假聲可以產生一種柔和細膩的感覺,讓聽眾的心靈得到放松,縮小歌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并讓歌者將作品中所表現的真實情感傳達給聽眾,達到最佳的演唱藝術效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歌曲演唱技巧與情感表現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協(xié)調,前者是后者實現的基礎性專業(yè)技術條件,后者則通過前者實現歌唱藝術的高層次追求。提升歌曲演唱技巧,加強情感表達,有利于歌者更好的傳遞歌曲作品的真實思想感情,也有利于聽眾更好地理解作品,實現歌者與聽眾的心靈共鳴。
參考文獻:
[1]焦璐.美聲歌曲演唱中技巧與氣息的應用對情感表達的干預構建[J].藝術科技,2015,(07):165.
[2]吳巖.淺析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處理[J].戲劇叢刊,2014,(04):82-83.
[3]楊淑芳.淺談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現[D].山東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