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但在司法實踐中, 鑒定人的出庭率極低。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受我國現(xiàn)行審判模式的影響, 認識的不到位, 相關法律不完善以及鑒定人自身的一些因素等。解決鑒定人出庭問題應從完善訴訟法體系, 完善鑒定人出庭的程序規(guī)范, 明確鑒定人不出庭作證的法律責任及制裁措施, 建立鑒定人出庭的經濟補償及人身保障制度等方面考慮。
【關鍵詞】鑒定人 出庭驅動 現(xiàn)狀 原因 對策
一、鑒定人出庭重要性
鑒定人出庭符合鑒定意見自身特點的要求、符合程序正義的內在要求、與兩大法系的做法一致,有利于案件真實快速發(fā)現(xiàn)和審判效率提高,有利于當事人盡快擺脫訴累,有利于司法鑒定權威的確立。為保障鑒定意見這一證據(jù)方法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其功能優(yōu)勢,我國在2012年對《民事訴訟法》予以修訂時明確規(guī)定了鑒定人出庭作證的公法性義務及違反該義務可能遭受的不利益。在立法明文規(guī)定之下,鑒定人出庭制度日漸趨向于應然的軌道發(fā)展,并為案件真實的發(fā)現(xiàn)與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服務。鑒定人出庭接受訴訟雙方對其所作鑒定結論的質證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 確保鑒定結論準確的有效措施。然而, 在當前司法實踐中, 普遍存在鑒定人出庭率極低的現(xiàn)象, 這一狀況值得我們研究。
二、鑒定人不出庭的原因分析
(一)鑒定人主觀因素
當前鑒定人不愿出庭作證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 其中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主觀因素有:
(1)法律知識貧乏,對出庭接受質證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不清楚, 畏懼出庭。
(2)擔心水平不夠或者語言表達能力差, 擔心在法庭上出丑, 從而影響以后的鑒定工作。
(3)擔心出庭作證會泄漏鑒定技術秘密, 被別人掌握、利用。
(4)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法律意識差, 沒有認識到出庭作證是其法定義務, 認為鑒定結束, 任務已完成, 把出庭作證視為額外工作。
(5)鑒定人大都是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 認為在法庭上接受當事人的質詢,與自己的地位不相適應,特權思想嚴重, 不愿出庭作證。
(6)害怕自己及家人遭受打擊報復。實踐中因對鑒定意見有異議而引發(fā)對鑒定人及其親屬侮辱、誹謗、甚至人身傷害等情況并不罕見,但這些行為幾乎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保護不力直接導致了鑒定人不敢出庭作證。
(二)客觀因素
(1)受職權主義的審判模式的影響。法律雖然規(guī)定了鑒定人是訴訟參與人, 但在整個訴訟過程中, 基本上由法官控制著鑒定人的訴訟活動, 當事人與鑒定人之間的聯(lián)系甚微。在這種訴訟制度下, 鑒定人與其他訴訟參與人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因為鑒定結論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可以被法官采納, 實際上鑒定人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法官的知識缺陷, 充當?shù)氖欠ü俚妮o助人, 鑒定人在這種情況下出庭與否無關緊要。
(2)鑒定人工作繁忙、出庭質證費時費力、路途遙運、交通不便。
(3)出庭后受到的經濟損失得不到補償及出庭費用沒保障等原因。雖然依法出庭是司法鑒定人的義務,但是鑒定人因出庭作證造成的差旅費、交通費、誤工費等應該得到合理補償。同時,鑒定人出庭作證又是專業(yè)工作的延伸甚至是深化,理應獲得相應的費用。然而目前國家尚未制定鑒定人出庭作證的收費具體依據(jù)?!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行政訴訟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規(guī)定,“鑒定人因出庭作證或者接受詢問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鑒定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此規(guī)定頗為原則,不易操作。重慶、四川、江蘇等地雖有零星的規(guī)定,但標準普遍偏低,為100元/次。而上海、廣東等沿海地區(qū)尚無明確規(guī)定,實際操作是鑒定人與法院或當事人協(xié)商,上海一般為200元,廣東為300 元左右?!都质∷痉ㄨb定業(yè)務收費項目及標準》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出庭費僅為100~150元/人/次。出庭作證費用偏低及缺乏保障影響了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
(4)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相關法律仍不完善。我國三大訴訟法對鑒定人出庭作證只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 沒有對鑒定人出庭作證做出強制性要求。比如依據(jù)新刑事訴訟法的要求, 鑒定人無論是在偵查、起訴、審理哪一階段委托的, 一般都要與其他證人一樣出庭作證。新刑訴“第一百八十七條 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人民法院認為證人有必要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公訴人、當事人或者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jù)。“鑒定人在法庭上首先要由申請傳喚的一方詢問, 然后接受反方的詢問, 法官只在必要時對鑒定人做一些補充性的詢問。在法庭上鑒定人通常要對鑒定結論的制作過程、根據(jù)等進行解釋, 回答控辯雙方提出的疑問。將鑒定人證人化, 這無疑是歷史的進步, 但是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并不將鑒定人出庭質證, 作為確定鑒定結論。
三、鑒定人出庭驅動機制完善建議
(一)立法明確鑒定人出庭剛性
第一,鑒定人必須親自到庭, 闡明其鑒定的過程、根據(jù)和結論, 回答控辯雙方的提問。鑒定人一旦接受委托進行鑒定, 他是不能讓別人代替他出庭對他所出鑒定結論陳述理由的, 鑒定人親自到庭作證的義務與其他證人無異。
第二,法律應明確規(guī)定任何未經法庭以言詞方式提出和調查的鑒定結論都不能作為法庭據(jù)以立案的證據(jù), 這樣, 鑒定結論的可采性就得到了法律的明確限定。
第三,對于鑒定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可以借鑒證人作證的有關規(guī)定,列舉性的規(guī)定一些客觀情形,如鑒定人患有重病、死亡, 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到庭等, 經法院許可后, 鑒定人可以不出庭。但鑒定結論必須事先經法官和控辯雙方的共同審查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jù),如果當事人就鑒定結論提出合理懷疑, 可以宣布休庭, 就該問題重新進行鑒定?,F(xiàn)實中有些案例是不需要鑒定人出庭的,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endprint
(二)優(yōu)化鑒定人出庭程序設計
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對鑒定人出庭作證做出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其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于作證程序規(guī)范的缺乏,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規(guī)范勢在必行。鑒定人出庭的規(guī)范應當包括:
(1)鑒定人出庭的準備。鑒定人出庭的通知至少應在開庭前三日用書面的形式通知鑒定人。逾期送達鑒定人的,鑒定人可以不參加庭審, 也可以要求法院更改開庭時間。
(2)對鑒定人的鑒定資格進行審查。主要查明鑒定人是否具有該專業(yè)所涉及問題的鑒定能力,是否具有該專業(yè)鑒定的執(zhí)業(yè)證書以及是否具有回避情形。
(3)審查該鑒定人的鑒定程序、方法、步驟是否科學、合理、合法。
(三)完善鑒定人出庭權益保障制度
對鑒定人出庭作證進行適當?shù)慕洕a償, 是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物質基礎。我國法律對此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 為了保障鑒定人的權益, 鼓勵鑒定人出庭作證, 法律應當規(guī)定鑒定人的補償辦法, 國家應設立鑒定人出庭作證基金, 并對補償?shù)姆秶ο?、條件及補償標準做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 以便于操作。給鑒定人一定的經濟補償,也可調動鑒定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同時, 把對鑒定人的保護納入證人保護制度之中, 對于有可能受到威脅的鑒定人, 應當進行重點保護, 如果有侵害、報復鑒定人的情況發(fā)生, 應當及時追究侵害者的法律責任。只有從權利保障上使鑒定人免除后顧主憂, 鑒定人才能坦然的出庭作證。
(四)強化出庭鑒定人主體地位
現(xiàn)實案例中,許多時候都需要司法鑒定人到法院作證,但是司法鑒定人的低位卻沒有得到一定的肯定。例如:司法鑒定人必須要過安檢,律師卻不需要;司法鑒定人在英美法系國家又稱為專家證人,是證人的一種,但是在我國,司法鑒定人在法庭之上卻沒有一席之地,有時候竟然與被告站在同一位置上;司法鑒定人通常在法庭之上被詢問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設計隱私的相關問題。因此,這些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期待得到一定的改善。
參考文獻:
[1]陳龍業(yè).鑒定人出庭作證若干適用問題探討[J].法律適用,2013,(6).
[2]李學軍.鑒定人出庭作證難的癥結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3).
[3]劉建偉.論我國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完善[J].中國司法鑒定,2010,(5).
基金項目:2015年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類)“賞罰并重:鑒定人出庭的自利驅動”(項目編號: 2015WQNCX16
1);2015年廣東理工學院新教師科技項目(重點項目)“賞罰觀視角下鑒定人出庭制度之反思”(項目編號:GKJ2015011)。
作者簡介:孟偉濤(1988-),男,河南杞縣人,法學碩士,廣東理工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證據(jù)法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