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羽珂
在心理學科和藝術學科逐漸交融的背景下,本文以色彩心理學作為研究對象,從服裝藝術設計角度來進行分析。筆者采用實踐驗證和文獻考證的方法,并系統(tǒng)地整理了色彩心理表達的感官價值,發(fā)現(xiàn)色彩不僅能夠豐富服裝的外在形式,還能表達人們特殊的心理情感。這不僅豐富了色彩心理學的知識寶庫,也有助于人們對服裝設計用色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與思考。
從古至今,人們對色彩的探索和追求都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擴寬了視覺空間,帶來別樣的感官體驗。色彩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生產(chǎn)實踐息息相關,而色彩心理學是對色彩所帶來的視覺心理、情感表達等影響的理性闡述。它在完善色彩理論的基礎上,應用于服裝藝術設計這一門類中,不僅能夠體現(xiàn)出設計獨特的風格,還能實現(xiàn)色彩心理學實踐的價值。
一、中西方色彩發(fā)展概述
一直以來,色彩都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理論。人類關于色彩及其對人體影響的研究也具有悠長的歷史,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從色彩的初步了解到色彩理論的逐漸形成都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一)西方色彩的歷史發(fā)展
西方最早對色彩進行闡述的是亞里士多德,這種理論被稱為古代色彩理論。由于社會發(fā)展的局限性,他的理論部分被繼承。例如,亞里士多德認為白、黑、黃是三種基礎色彩,其他色彩都介于這三色之間或混合而成,現(xiàn)在的三原色學說與此有密切的關系,但大部分被摒棄了。現(xiàn)代色彩研究的發(fā)展離不開牛頓和歌德,正因為色彩是感受的一種,不同的本體帶來不同的看法,所以他們的研究各不相同。歌德更強烈批判牛頓的色彩理論,但正是差異與矛盾的存在推動了色彩理論的發(fā)展。19世紀,科學技術蓬勃發(fā)展,色彩學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觀點。例如,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利用色相、明度、純度建構(gòu)了實用色彩體系(見圖1)、美國色彩學家孟賽爾建立了色彩三元素為基礎的色立體系(見圖2)、CIE測色法的應用等,不僅充實了世界色彩理論體系,也標志著色彩新時代的來臨。
(二)中國色彩的歷史發(fā)展
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色彩認識。在陰陽五形學說的理論基礎上,人們總結(jié)出傳統(tǒng)五色體系,這是古人對色彩方面的智慧總結(jié),象征著人們從原始理念的沉淀中獲得獨立的色彩審美意識,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關于五色觀的最早文獻記載是戰(zhàn)國時期的《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逼渲?,“雜五色”專指設色操作的部分,并指出色彩與方位的關系為東、西、南、北、中對應青、赤、白、黑、黃。人們認為這五種正色是萬物之色的基礎,萬物之色源于五色調(diào)和而出,人們可以通過五色來傳達自身的情感和意志。傳統(tǒng)五色觀代表著中國古代的色彩審美意識,不僅影響著人們對色彩的全新認識,還為以后色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色彩心理學概述
關于色彩與人類心理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色彩心理學”這個概念也應運而生,它屬于通俗心理學的范疇。色彩心理學已經(jīng)開始被人用來解決現(xiàn)實社會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每個色彩都帶有它特有的心理,會對人們的神經(jīng)和情緒、心理和生理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例如,當人們在等其他人的時候,色彩環(huán)境就會對人產(chǎn)生影響;快餐店經(jīng)常利用飽和度高的紅色或黃色,這兩個顏色能夠使人興奮,增進食欲,令人感覺時間過得漫長,導致心情煩躁不安;咖啡廳經(jīng)常利用舒緩的冷色調(diào),特別是藍色,使人身心放松,倍感舒適,適合于長時間的等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領域,人們對色彩的理解和審美都有區(qū)別。但是,人類共有的生理機制和類似的外部刺激,使得色彩在心理上的作用也是大同小異。這能讓色彩成為人們了解心理活動的切入點,使其可以通過顏色看懂他人。色彩的心理效應發(fā)生在不同的層次中,有些屬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過間接的聯(lián)想,而更高層次則涉及人的觀念與信仰。例如,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對神職人員的服飾和建筑色彩就有明確規(guī)定。不同宗教的建筑物有不同色彩,象征著不同含義。色彩在“教義-群體-集體意向”的形成中具有紐帶作用,通過色彩象征,具有共同信仰的人產(chǎn)生了共同的集體意向和共同的心理欲求。因此,色彩在宗教中既是象征符號,也是宗教情感的流露。色彩心理學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具有特性表現(xiàn)和情感表達,他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并產(chǎn)生相互影響的效果。
三、色彩心理學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款式、色彩、面料是服裝設計中的三要素,而色彩是設計中的關鍵點,可以使服裝的整體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作為實用設計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服裝設計離不開色彩。因為色彩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人們的視線,每個色彩獨特的心理語言和情感表達能引導人們的思緒。
(一)視覺心理影響
色彩所帶來視覺心理的影響,主要來源于色彩的特性。這是指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重量、冷暖、膨脹或收縮、前進性或后退性等特點,而這些特點應用在服裝設計中可以彌補不同程度的視覺缺陷。
首先是色彩的重量,人們在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當款式和面料完全相同的兩件衣服放在一起,可以看出明顯的總量差異。淺色系(見圖3)在視覺上帶來輕盈、明快的感受;而深色系(見圖4)在視覺上帶來沉穩(wěn)、端正的感覺。這種感覺的不同,便會給大腦傳遞出不準確的信號:黑衣服比白衣服重量更大,這是視覺上最直觀的色彩重量差異。
其次是色彩的膨脹或收縮,這個特性在服裝設計中運用得很廣泛,特別適用于制作細節(jié),用小部分處理的方式來達到視覺上顯瘦的目的。淺色系的色彩密度比深色系的色彩密度小,所以淺色系從視覺上給人一種膨脹的延伸感,而深色系給人一種收縮的緊實感。例如,格溫妮絲·帕特洛曾穿過一件安東尼奧·貝拉爾迪的禮服裙(見圖5),整體以色彩拼接為設計亮點,根據(jù)身體曲線進行剪裁,正面白色為“膨脹”,側(cè)面黑色的部分為“收縮”,一放一收,極具節(jié)奏感,也帶來玲瓏腰線的視覺效果。
(二)色彩情感表達
人們對色彩的聯(lián)想和感受能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表達,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這體現(xiàn)在人們對服裝色彩的選擇上。出席不同的場合,人們選擇的衣服色彩也會隨之變化,這說明色彩具有情感的象征意義(見表1)。
例如,度假旅行時,心情往往開朗、愉悅,人們愛選用顏色鮮艷的服飾,泳裝便常利用鮮艷的色彩或?qū)Ρ葟娏业纳蕘硗怀鰵g愉的氣氛;而出席葬禮等莊重的場合,人們需要穿戴深色系服裝,以表尊敬。除去日常生活中禮節(jié)的色彩運用之外,服裝設計中色彩也很重要。不同的色彩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如果想達到輕盈飄逸的效果,可以運用藍色和白色系。因為這兩種顏色可以表達出夢幻的效果,所以許多品牌在禮服中喜愛運用淡藍色來表現(xiàn)清風雅致的設計風格,又或是獨立、高冷的女性形象。例如,《冰雪奇緣》電影中的艾莎,身著一襲藍色禮服裙,這與她的內(nèi)心情感是相通的,符合其既獨立又脆弱、既夢幻又清澈的女性形象。女裝中的婚紗設計尤其考驗色彩的運用,白色和粉色是常用色。因為在色彩情感象征中,白色對應坦誠、高雅和純潔,這也符合女生對婚禮的幻想,強烈的情感碰撞。如果想體現(xiàn)精明能干的女性風貌,色彩應該選取黑白灰三者的單配,黑白灰三色與萬色都有親屬關系,搭配起來都屬于一個系列。黑色是所有顏料色之和的顏色,它具有沉著、穩(wěn)重的情感表達;而白色是所有燈光色之和的顏色,它具有簡約、高雅的情感色彩;灰色又是黑色與白色的間色,它是簡約的代表色。品牌Theory喜愛運用黑白灰打造干練且新潮的服裝風格(見圖6、圖7)。對于服裝設計而言,了解色彩的象征意義,對于設計師設計出不同風格的服裝具有重大意義。
四、結(jié)語
色彩的發(fā)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每個色彩都帶有自身特有的屬性,會對人們的神經(jīng)和情緒、心理和生理產(chǎn)生一定影響。本文探討了中西方色彩的發(fā)展歷史,包括亞里士多德、牛頓、奧斯特瓦爾德等創(chuàng)建的色彩理論,以及中國的傳統(tǒng)五色觀。前人已垂示典范,值得今人借鑒。色彩心理學應用在服裝設計藝術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因為色彩能帶來視覺心理影響,解決著裝者的身材缺陷;還因為色彩具有情感表達,設計師能借助色彩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因此,色彩心理學的應用有助于設計者提取色彩文化的元素,也有助于其利用不同象征情感的色彩對服裝進行設色處理,使作品多元化,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
(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