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蘭
摘要:活力課堂的側重點在于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下主動地學習,探索,相互合作,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本文從注重導學案中的自主探究功能;仔細引領,當堂探究;當堂鞏固,不留隔夜糧等三方面入手,探討了活力課堂模式下高中英語閱讀導學案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活力課堂;導學案;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6-012-1
閱讀在近年來的高考中的地位也是逐年上升,不容小覷,說實話,高考成績的提高實際上是在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那么難題在于如何設計一個好的導學案,并以此為載體,讓學生在有計劃、有目的的閱讀策略的指導和安排下,提高獲取信息,提煉信息和批判性地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導學案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為起點,提高閱讀的主動性為主要步驟。
在認知心理學中,人要對知識融會貫通必須經過四個過程,分別是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同樣在英語教學中,學生要掌握英語知識必須首先對英語知識進行初步的感知、然后通過教師的不斷講解進行理解,通過不斷的測驗題進行鞏固,最后在不同的英語閱讀中結合閱讀背景進行應用。對知識的認知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在課堂中應用導學案教學大致也是這種過程,要想在英語課堂中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教師必須充分備課。具體到導學案設計和實施中就是要做緊抓引、讀、練的原則不放。
一、注重導學案中的自主探究功能
在導學案的設計和實施中,自主探究,也就是讓學生自主去預習課文這個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就如同孔子說過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引就是個鋪墊。在具體的設計和實施中,自主探究部分具體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閱讀文章的背景簡紹、本篇閱讀中單詞短語準備、鋪墊閱讀。
背景簡介是本篇閱讀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可以用中文來寫。通過這個背景知識介紹,學生們可以提前掌握本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的原因,了解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可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在設計這部分時,教師要搜羅知識,盡量把這部分做得非常有趣,這樣一段無障礙的中文閱讀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詞匯鋪墊是讓學生掃清閱讀中的新的單詞和短語,這一部分可以用簡單的英譯漢來設計,學生借助工具書就可以輕松解決。如果閱讀比較容易,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句子填空題,通過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理解新的詞匯;鋪墊閱讀是閱讀課的引子,這一部分可以采用較比容易簡單的語法和詞匯,材料和本課課文閱讀大致相近。通過一段有趣無障礙的中文閱讀,學生對閱讀已經消除了一部分的抵觸情緒,再通過這樣的易讀材料,學生可以更快的進入閱讀狀態(tài)。這一部分的作用還在于學生在后面的討論中,可以應用這一部分的詞匯或者是語句,給學生討論提供一些工具。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們逐步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詞匯和短語,并對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促進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仔細引領,當堂探究
閱讀就是要讀,但是這個讀要分為兩個步驟。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要分為略讀和精讀。英語閱讀導學案的設計目的在于幫助教師讓學生快速閱讀本篇文章,然后找到中心句,理清整個文章的脈絡,掌握閱讀技巧。
在略讀學案設計中,我們可以利用三選一或者是四選一的形式,檢驗學生對主旨的掌握程度。對各個自然段的理解檢測可以利用各段段意重組文章的形式,也可以設計正誤判斷的形式。在這個略讀學案設計中,題目難度要低,要形成讓學生養(yǎng)成看段首和段尾的快速閱讀習慣。通過這個過程的應用,學生可以快速完成閱讀任務,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為下一步精讀進行了鋪墊。在精讀學案設計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緊抓主題句,掌握主要的故事經過或者是可以找到特定的細節(jié),這個部分的設計在難度上要加大,可以采用對文章基本事實的檢驗。例如what、who、where、how等細節(jié)問題的設問。在發(fā)文語氣上可以采用should或是suggest設問。在問題題型上可以采用四選一或是問答題和概括圖表題的形式。
通過這一部分的應用,學生可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性閱讀,在關鍵段落、關鍵句、關鍵詞上仔細醞釀,不僅要對其表面的意思進行理解,而且要在全段甚至全文的背景下進行分析,鼓勵學生根據(jù)上下文來猜詞,對于特別難懂或者是長句,教師要選擇性地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對于長難句的分析能力。
三、當堂鞏固,不留隔夜糧
在經過了引和讀的過程后,練習必不可少,由于前兩部分應用已經占用了大量時間,到了練這一部分的時候時間已經不多,所以我們要改革練習方式,做到花較少時間得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通過閱讀導學案的長期實踐,我們總結了一個思維跟進的導練圖譜,這個圖譜可以表現(xiàn)文章主題、結構、態(tài)度等文章要素的邏輯關系,呈現(xiàn)閱讀主體框架的宏觀結構,從主題到各個段落的中心句的層次性都有清晰的顯示。學生通過這個導練圖譜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和記憶關鍵詞句,從而使學生自己能順利完成“導學案”的練習,避免了學生之前對“導學案”練習的簡單敷衍和應付。
教師在制作導學案之前必須要把教材吃透,在這個基礎上還需全面了解學生,另外,教師還應不斷提升自我的專業(yè)水平。一個好的學案的形成是一個經過千錘百煉的過程,所以在研討制作導學案時,每一位教師都要參與進來,導學案制成后,個人可根據(jù)自己的風格進行改編,以保證其在具有共性的同時又具有個性。
當然,即使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在課堂實際操作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一直在努力,結果就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王記軍.高中英語學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