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波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邁克爾·查尼是位騎行愛好者。在一次野外騎行中,邁克爾結(jié)識了26歲女孩阿曼達。阿曼達性格活潑開朗,樂于助人,兩人很快成了騎友。在之后多次的騎行旅程中,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數(shù)年前的一個黃昏,邁克爾和阿曼達沿著一條公路高速騎行,一輛停在路邊的汽車突然毫無征兆地打開了車門,阿曼達“咚”的一聲撞在了車門上,當場死亡。
幾天后,事發(fā)地附近街區(qū)又有一位騎行人,因為撞上了突然打開的車門被彈到了馬路中央,被后面疾馳而來的車輛碾壓而亡。接連的事故刺痛了邁克爾的心,他下決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避免類似悲劇再度發(fā)生。
邁克爾聯(lián)系交通部門加強了對司機的教育宣傳工作,號召司機在下車開門前通過后視鏡觀察后方有沒有騎行者,確定安全后方可開門。他同時也通過騎行者協(xié)會號召廣大騎行者,經(jīng)過路邊的車輛時要降低速度并和車輛保持距離,防止車門突然打開釀成事故。邁克爾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人們長期形成的習慣,不論是司機還是騎行者往往都有疏忽的時候,類似的事故還是時有發(fā)生。
一次,邁克爾來到荷蘭旅游,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的荷蘭,自行車比人口還要多,然而這里卻很少有因開車門而引發(fā)的事故。
經(jīng)過一番了解,邁克爾發(fā)現(xiàn),荷蘭的司機總是用距離車門較遠的那只手開車門,而不是隨手用挨車門近的手開門。這樣做的好處是,車里的人開門時上半身會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動,頭部就會很自然地向外看,這一個完整的動作就能避免很多事故發(fā)生。荷蘭人的這種開車門法是從駕校學習時就開始灌輸?shù)矫總€人的頭腦里的,流傳至今至少有50年了。
一回國,邁克爾便通過媒體大力宣傳這種“荷式開門法”,隨后他又注冊了一個名叫“荷蘭抵達”的網(wǎng)站,向全世界宣傳這種“荷式開門法”以及相關人文理念。在邁克爾和媒體的共同努力下,“荷式開門法”迅速在全球火了起來,很多國家的民眾都接受了相關理念并學習這種開車門的方法,而這種方法的推廣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由于邁克爾在推廣“荷式開門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當?shù)卣谋碚谩?/p>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邁克爾感慨地說:“麻煩里藏著挽救生命的秘籍,而一個不怕麻煩的簡單動作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個人的素養(yǎng),還能折射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李云貴薦自《演講與口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