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從上海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起航,前往北極執(zhí)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我國首次環(huán)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龍”號首次試航北極西北航道。
作為中國首次執(zhí)行北極業(yè)務化觀測任務。在本次考察中,中國北極考察隊將首次實施環(huán)北冰洋考察,同時,“雪龍”號將首次試航北極西北航道。此次極地考察以“雪龍”號為平臺,將開展北極航道綜合調查、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調查等考察工作,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歐海、西北航道和北極高緯度海區(qū)等重點海域開展業(yè)務化調查。
我國清潔能源發(fā)電比重或達30%
7月18日國家發(fā)改委新聞發(fā)布會上消息稱,今年上半年,我國清潔能源發(fā)電量同比增長5.15%,占全部發(fā)電量比重達到27.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預計迎峰度夏期間,清潔能源發(fā)電將繼續(xù)增長,比重可能會提高到30%左右。
中國高鐵成網世界第一
近年來,中國高鐵繼續(xù)保持快速發(fā)展步伐,新華社報道稱,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國高鐵與其他鐵路共同構成的快速客運網已達4萬公里以上。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表示,隨著近年來鄭徐、滬昆、寶蘭等多條高鐵的開通,我國高鐵“四縱四橫”主骨架已基本形成。
科學家成功用電場引導神經干細胞移動
一個中美合作科研小組報告說,他們將人類神經干細胞移植到實驗鼠腦部,然后用電場引導,成功使干細胞擺脫化學信號的影響,“逆流而上”移動到特定區(qū)域。
如何讓干細胞準確移動到人體中需要修復的部位,是再生醫(yī)學研究的一大難題。新技術有望大大提高向受損部位投放干細胞的效率,幫助開發(fā)治療中風、腦外傷、腦部病變等的實用方法。
地球收到11光年外神秘信號
據外媒7月18日報道,波多黎各科學家公布他們發(fā)現一段來自距地球約11光年外的“奇特信號”,由紅矮星“羅斯128”(Ross 128)發(fā)射出來。學者認為這些信號并非來自本地射頻干擾,這一表態(tài)讓人們又再度對外星生命充滿無限想象。
羅斯是恒星中第11靠近太陽系的恒星系,它屬于“低金屬量星”,靠近銀河的平面。天文學家歷年來都是用阿雷西博天文臺(Arecibo Observatory)來觀測紅矮星,這也是2016年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電波望遠鏡。
極端天氣頻發(fā)全球氣候變化威脅
研究指出,在未來數十年的夏季,越來越頻繁的熱浪和高溫可能導致全世界約三分之一航班無法起飛,其中紐約拉瓜迪亞機場和迪拜國際機場所受影響最為嚴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氣候變化通訊》雜志上預測,到2080年,世界各地機場的每日最高溫度可能會升高4到8攝氏度,這一升溫幅度將導致大量航班延誤或取消;而在最炎熱的日子里,10%~30%的飛機可能需要“減重”才能起飛。例如,一架160座的航班屆時可能有13名乘客不能登機。
身長20毫米!翠藍壁虎成功孵化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2日報道,英國布里斯托爾動物園近日成功孵化出翠藍壁虎,動物園管理員表示,動物園會悉心照料這些“外來客”,最開始的兩個月將其置于恒溫(25攝氏度)孵化箱內,孵化后則以果蠅、蟋蟀喂養(yǎng)。小壁虎略長大些就會被送往園內的爬行動物專區(qū),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動物園正積極尋求其他育種計劃,增加該壁虎的數量,使其不再位列瀕危物種。
人工智能畢加索或將誕生
目前,科學家已經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人工智能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能夠制作出比人類的作品更加優(yōu)秀的前沿畫作。
據了解,這個系統(tǒng)被稱為“生成對抗網絡”(GAN),工作原理是對兩個人的工神經網絡進行配對:一個是生成圖像的生成器,一個識別畫作的鑒別器。它是基于81500例繪畫和對不同藝術風格(如巴洛克、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的認識而得出的。根據抽象派的說法,生成器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辨別器對它進行了鑒別,從而這種對話產生了一件藝術作品。
改善睡眠可緩解多動癥癥狀
澳大利亞墨爾本默多克兒童研究所日前報告說,在患有多動癥的兒童中,有70%因為睡眠不佳導致癥狀更嚴重,對作息稍加調整就能收到明顯效果。
如果作息變得規(guī)律,患兒入睡更容易,睡眠時間更長,白天的狀態(tài)比較好。研究人員說,人體生物鐘容易受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如果設置一套睡前流程,比如先刷牙后讀書,然后再睡覺,身體適應后會因為做這些程序性的任務而萌生睡意。(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