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麗
(臨沂市蘭山區(qū)森林植物保護站,山東 臨沂 276001)
孫艷麗
(臨沂市蘭山區(qū)森林植物保護站,山東 臨沂 276001)
采用M-18、運五(Y-5)、海燕650B型3種機型飛機同時噴灑525 g·hm-225%滅幼脲Ⅲ來進行3~4齡美國白蛾的防治,以比較不同機型的飛機對美國白蛾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M-18、運五(Y-5)、海燕650B三種機型的單位面積藥滴著落量依次加大,防效依次增強,效果最好的是海燕650B機型。
機型;美國白蛾;防治效果
由于美國白蛾危害的嚴重性和傳播的廣泛性,加上林木的高大,致使采取人工噴藥、剪網(wǎng)幕、挖蛹等措施防治美國白蛾得不到徹底根除[1]。因此,急需探索一種高效、經(jīng)濟的防治措施代替地面防治[2-3]。福建省三明市自1987年先后引進一種輕型飛機和兩種超輕型飛機,開展超低容量噴灑白僵菌純孢子液、菌藥混合液、氰戊菊酯、甲基硫菌靈等藥液來防治馬尾松毛蟲、剛竹毒蛾、毛竹枯梢病、黑荊樹害蟲等林木有害生物,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社會、生態(tài)、經(jīng)濟效益[4]。姜宗輝等研究了應用飛機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灑1.2 %苦·煙乳油防治松毛蟲試驗的過程和方法,初步分析了防治效果和生產(chǎn)成本,認為該農(nóng)藥適用于遼西地區(qū)松毛蟲的防治[5]。郭振業(yè)等研究用直升機防治楊樹食葉害蟲得出了防治的最佳用藥量和最佳防治時間[6]。劉志勇等使用R44直升機,初步探討了20 %阿維·除蟲脲300 g·hm2防治美國白蛾的效果[7]。為篩選出經(jīng)濟高效安全的美國白蛾防控措施,本文通過M-18、運五(Y-5)、海燕650B 3種機型噴灑 25% 滅幼脲Ⅲ,探討機型與防治效果的關系。
1.1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區(qū)位于臨沂市蘭山區(qū)國土范圍內。該區(qū)范圍內大部分為平原,少數(shù)為丘陵地帶,海拔80~254.6 m ,全區(qū)范圍內主要寄主林木為黑楊 (PopulusnigraLinn.)、懸鈴木〔Platanus×acerifolia(Ait.) Willd〕、白蠟(FraxinuschinensisRoxb.)、櫻花(PrunusserrulataL.)等。本研究中所選試驗地為臨沂大學城東的臨西八路、臨沂市陶然路(與臨西十一路交匯南)、臨西十三路(密莊段)的綠化樹懸鈴木,其林分郁閉度均在0.5~0.6 ,林齡均為8~9 a ,樹高15~20 m,冠幅5 m×5 m。為了排除3種機型受飛防漂移的相互影響,上述3個地點之間的間距均大于20 km。防治時間為6月4日,蟲齡在3~4齡。
1.2 供試材料
1.2.1 農(nóng)藥 25%滅幼脲由吉林省通化化工農(nóng)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5倍液(525 g·hm-2),殺蟲機理是通過抑制昆蟲表皮幾丁質合成酶和尿核苷輔酶的活性,來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從而導致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
1.2.2 沉降劑、黏著劑 沉降劑尿素150 g·hm-2、黏著劑瑞達五號增效劑3 g·hm-2(即有機硅)(山東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稀釋劑為自來水。
1.2.3 使用機型 M-18(噴幅60 m)、運五(Y-5)(噴幅50 m)、海燕650 B型(噴幅40 m)。
1.2.4 導航設備 臺灣高明手持GPS72型。
1.3 試驗方法
1.3.1 藥液配制 按照規(guī)定的用藥標準,將定量的原藥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桶內,再將尿素、增效劑加水充分攪拌使其溶化,用3層100目尼龍紗布過濾后裝機加入飛機藥箱中。
1.3.2 飛防技術參數(shù) 防護林、村莊、行道樹、片林及河岸護堤林的飛機飛行高度距離樹冠5~10 m,山區(qū)10~15 m,復雜地區(qū)15~18 m[6]。各飛防架次飛防面積、機型裝藥量分別為 M-18(500 hm2/架次,1500 kg/架次)、運五(Y-5)(267 hm2/架次、1 000 kg/架次)、海燕650 B型(50 hm2/架次、載藥量150 kg/架次)。
1.3.3 起降點標定與作業(yè)區(qū)規(guī)劃 為了適應輕型飛機海燕650B的飛行需要,在我區(qū)靠近飛防作業(yè)區(qū)的臨沂市蘭山區(qū)白沙埠鎮(zhèn)余糧村(35°13′56.44″ N,118°24′54.00″ E)、臨沂市蘭山區(qū)半程鎮(zhèn)前大河埠村( 35°13′56.44″ N,118°19′44.82″ E)、臨沂市蘭山區(qū)方城鎮(zhèn)大于村( 35°13′56.31″ N,118°19′42.13″ E)設立3個起降點,各起降點均是一條空曠的長300~380 m、寬10~12 m的臨時跑道,且跑道內無電線桿等障礙物。M-18和運五(Y-5)飛機的起降點位于臨沂市飛機場。定出各機型每個起降點防治區(qū)域,以明顯地貌作參照物,界定飛防區(qū)域界限。航帶設計東西走向,采用1∶50 000地形圖標注。
1.3.4 飛防噴灑質量測定 飛防前,在將要飛防的
每個鎮(zhèn)、街的片林、綠色通道、農(nóng)田林網(wǎng)等有代表性的地段,設置10塊標準地,在每塊標準地下鋪10張紅紙(30 cm×50 cm),間隔5 m,放置方向與飛行方向垂直,即南北飛時要東西放,東西飛時南北放,飛防30 min后檢查紅紙上的藥滴分布是否均勻(若不均勻,令飛防公司重新飛防),若飛防均勻,則隨機選擇3張紅紙,在每張紅紙上隨機截取1塊5 cm×5 cm面積區(qū)域,登記其上藥滴著落量[8]。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在SPSS 18.0中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法多重比較,在Excel 2003 中進行表格整理。
2.1 不同機型單位面積內霧滴密度測定結果分析
表1 不同機型單位面積內霧滴密度比較
注:表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α=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將監(jiān)測用的紅紙帶回室內統(tǒng)計得出(見表1),M-18、運五(Y-5)、海燕650B噴灑的藥滴密度逐漸增多,藥滴密度分別為2.00±0.04滴·cm-2、2.19±0.06滴·cm-2、2.37±0.08滴·cm-2。進一步通過方差分析(見表1),表明M-18飛機的藥滴著落量顯著多于運五(Y-5);運五(Y-5)飛機的藥滴著落量顯著多于海燕650B直升機。由此說明在使用同一劑量的情況下飛機防治使用小型飛機的藥滴著落量多于大型飛機。
2.2 同一劑量下使用不同機型防治美國白蛾的效果分析
表2 不同機型噴施25%滅幼脲Ⅲ號防治效果比較
表2表明,飛機噴藥3 d后,使用M-18、運五(Y-5)、海燕650B飛防區(qū)選取點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別為36.80%、40.31%、43.31%,與機型大小呈反比;飛防噴藥7 d后,使用上述機型飛防區(qū)選取點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66.87%、70.71%、73.72%;飛防11 d后,其分別為98.77%、99.15%、100%。由此表明,在使用滅幼脲525 g·hm-2時,在3~11 d范圍內,防治效果是逐漸增強的,海燕650B的防治效果優(yōu)于M-18、運五(Y-5)。
表3 不同機型噴施25%滅幼脲Ⅲ號防治效果差異性檢驗
由表3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知,使用不同機型在525 g·hm-2藥量下,施藥3 d后,海燕650B的防治效果極顯著高于運五(Y-5),運五(Y-5)的防治效果極顯著高于M-18;施藥7 d后和11 d 后,運五(Y-5)和海燕650B飛機的防治效果均極顯著高于M-18。
2.3 單位面積霧滴密度與飛機防治美國白蛾效果的關系
表2和表3結合表明,在使用525 g·hm-225%滅幼脲Ⅲ號的情況下,單位面積內藥劑著落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即在合理用藥量范圍內,單位面積霧滴密度與飛機防治美國白蛾效果成正比。
在使用同一用藥配比同一用藥量(25%滅幼脲Ⅲ號525 g·hm-2)的情況下,使用M-18、運五(Y-5)、海燕650B的藥滴著落量依次加大,這可能是由于M-18、運五(Y-5)、海燕650B因機型、噴幅、作業(yè)時速、飛行高度等的不同,再加上受空氣漂移等的影響,致使我們在紅紙上監(jiān)測到的藥滴密度不一致。
在使用同一用藥配比同一用藥量(25%滅幼脲Ⅲ號525 g·hm-2)的情況下,使用M-18、運五(Y-5)、海燕650B的藥效結果依次加大,由此推測,可能是由于M-18、運-5B飛機進行作業(yè)時,航速(分別為180 km·h-1、150 km·h-1)快,飛行高度高,導致漂移等使藥效相對差,而海燕650B飛機航速110 km·h-1相對慢,飛行高度低,漂移藥量相對少,絕大部分藥劑著落在飛防區(qū)域內,所以藥效相對好。
在使用525 g·hm-225%滅幼脲Ⅲ號的情況下,單位面積內藥劑著落量越多,防治效果越好。即在合理用藥量范圍內,單位面積霧滴密度與飛機防治美國白蛾效果成正比。
[1] 國家林業(yè)局植樹造林司,國家林業(yè)局森林病蟲害檢疫總站.中國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及檢疫技術操作辦法[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3-12
[2] 孫艷麗, 王原野, 張紅梅. 不同劑量25%滅幼脲Ⅲ號飛機防治美國白蛾的試驗[J]. 山東林業(yè)科技, 2013, 43(4):41-46
[3] 曹志, 孫艷麗. 滅幼脲Ⅲ號不同劑量及不同機型防治美國白蛾試驗[J]. 中國森林病蟲, 2014, 33(1):40-43
[4] 張再福,林慶源,黃炳榮,等.(超)輕型飛機防治森林病蟲害選型的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0,27(2):47-49
[5] 姜宗暉,張連生.1.2%苦·煙乳油飛機防治松毛蟲試驗[J].遼寧林業(yè)科技,2007,20(4):58-59
[6] 郭振業(yè).漯河市飛防廊道林楊樹食葉害蟲效果調查[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9,32(2):29-30
[7] 劉志勇,王德才.直升飛機超低容量噴霧防治美國白蛾初報[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9(5):58-59
[8] 姚文生,孫玉剛,李洪敬,等.DB37/T 2065-2012 飛機施藥防治美國白蛾技術規(guī)程[S].山東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12:2-5
Comparison of Control Effect forHyphantriacuneaby using Different Aircraft Types
Sun Yanli
(Forest Vegetation Protection Station of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Linyi 276001,China)
Control experiments onHyphantriacuneawere sprayed with 25% Chlorbenzuron Ⅲat the doses of 525 g·hm-2by adopting M-18, Yun-5 (Y-5) & Haiyan 650 B aircraft.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aircraft types onHyphantriacuneawas compared.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drops increase and the control effects enhance from M-18, Yun-5 (Y-5) to Haiyan 650 B, the control effect of Haiyan 650 B is much optimal.
aircraft types;Hyphantriacunea;control effect
1005-5215(2017)08-0045-03
2017-07-04
孫艷麗(1984-),女,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有害生物監(jiān)測與防治方面的技術研究.
S767.9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