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蕉燕
時光回到六十年前,夏日炎炎,某個小升初的考場,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手握鋼筆,正構(gòu)思著命題作文:記一位紅領(lǐng)巾的故事。一幅畫面,呈現(xiàn)在少年眼前:一個秋天的早晨,一位脖頸上系著鮮艷紅領(lǐng)巾、頭扎粗粗的牛角辮的高個子女孩,身上斜挎著用毛巾做的書包,奔跑在河壩上。
那天早晨,女孩先去河岸打了一籃子豬草背回家,匆匆吃了口紅薯,眼瞅著上學(xué)要遲到了,女孩不顧身后喊著要她把紅薯吃完的母親,奪門而出。學(xué)校離家大約有一公里,沿河壩走,會近一點。很快,女孩跑到一條通往河壩的羊腸小路,順著這條小路一溜下坡,很快就會到達(dá)學(xué)校。女孩正打算加速步伐順坡跑下來,卻發(fā)現(xiàn)一位伯伯,腰身弓得像彎弓,正吃力地推著滿滿一車白菜艱難爬坡,任憑他怎么用力,車輪都不動。女孩不假思索,彎下腰,雙手緊緊抓住推車前面的擋木,使出渾身的力氣,幫老伯伯把推車?yán)狭似聝?。女孩最終上學(xué)遲到了,老師已經(jīng)在講課,不明真相的老師罰女孩站在門外。少年一邊構(gòu)思著,一邊在試卷旁邊的草稿紙上列著寫作提綱。離交卷還有半個多小時的時候,少年開始往試卷上寫作文,筆尖如同一位芭蕾舞皇后,在“舞臺”上飛旋著、跳躍著,時而如蜻蜓點水,時而如燕子在水面掠過?!队浺晃患t領(lǐng)巾的故事》,在少年筆下,鑄成永恒。
少年,是我的父親。紅領(lǐng)巾,是我的母親。
不知什么時候,和母親同班的父親,暗戀上高挑漂亮的母親。他等到兩人長大一點的時候,大概是20歲,去求人做媒,娶了母親。
父親是獨子,祖父也是獨子,似乎祖父的父親也是獨子。母親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名副其實五朵金花。祖母是不太看好這樁婚事的,她的主要顧慮是:老孫家三代單傳,人丁稀少,而母親那邊,清一色的女孩,母親會不會像了自己的母親,生不出男孩,果真要那樣,這不是要斷了老孫家的香火嗎?可是少年的父親,就是喜歡上母親,祖母拿他沒辦法,就默許了。再說母親這邊,其實更看不上父親的家庭。外祖父是村里有頭有臉的人,是村里的“財量”(音),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村里的主會計,人長得高大英俊,打著一手好算盤,寫著全村最好的毛筆字。而世代單傳的父親家,在村里是小戶人家,祖父也上過六年的私塾,但是為人老實沒什么大本事,所以不受外祖父待見。但是父親和母親,還是沖破了層層阻撓,走到了一起。祖母的擔(dān)心應(yīng)驗了,母親過門后,就像祖母院子里的那棵木槿,花開一樹!歷時十一年,生下六個女兒,老孫家,真的沒得香火續(xù)了。
延續(xù)家族的壓力,因為超生單位給予的處罰,使得父親沉默寡言,抑郁寡歡,常常借酒澆愁。小的時候,六姐妹很怕父親。父親下班回家,遠(yuǎn)遠(yuǎn)傳來自行車的鈴聲,就是對我們發(fā)出的預(yù)警:大家不要再玩耍吵鬧,各就各位,分頭行動,找個角落安靜呆著去。父親把自行車在院子里安置好,我們就排好隊,面色緊張地問候:“爸爸回來啦?”父親面無表情地點點頭,我們便如同得到赦令,灰溜溜地逃出他的視線,去祖母那邊找樂趣,或假裝干活去。
不茍言談的父親,不懂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dá)愛,以至于,兒時乃至青年時期的我們,認(rèn)定父親是不愛我們的。間或,在他喝醉酒的時候,把我摟在懷里,用他硬硬的胡須茬在我臉上摩擦,回想起來,那時候一點也不覺得幸福,倒是有幾分厭惡他。胡須茬、酒氣,是他留給我兒時唯一有印象的“親密”。在家里孩子還不多、父親心情好的時候,他也會帶我和姐姐去城里,我始終是坐在自行車大梁上,姐姐坐在父親身后的自行車座上。騎車幾十里,路過老友村莊,累了的父親就進(jìn)老友屋里喝酒,然后在午夜,醉醺醺的父親又載著我們,一路扭著麻花回家。
有時候,下班回家的父親,公文包里會帶回來一本書,厚厚的那種“大書”,妹妹們還小,他就把姐姐和我叫到一起,讀書給我們聽。父親讀書的聲音好無趣,但是我們從不敢掙脫,只得乖乖坐在那聽他一邊讀,一邊又解釋,一邊還要給我們講些大道理。那些大道理,無非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要“尊老愛幼”,“不損害公物,不拿公家一粒米”,“不打人,不罵人”,等等。記得父親給我們讀的書中有一本大概叫《農(nóng)奴》,講述西藏解放前農(nóng)奴的悲慘生活遭遇,然后共產(chǎn)黨來了,帶領(lǐng)農(nóng)奴翻身得解放。父親講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聽進(jìn)去了,對農(nóng)奴深表同情,對黨萌生了可親可敬之情。
在我們大一點的時候,家里孩子多起來,父親無暇給我們讀書,姐姐和我,便去奶奶那邊,聽奶奶講故事、猜謎語。奶奶講的故事,可是比父親講得生動有趣多了!奶奶在小的時候,上過幾個月婦女識字班,同時代的婦女,也許只會認(rèn)得自己的名字,而我們的奶奶,就可以讀大部頭的書。奶奶記憶力超凡,讀過的書過目不忘。小學(xué)階段,姐姐和我在奶奶家生活,晚飯后,奶奶把飯桌擦得干干凈凈,就陪伴我們做作業(yè),奶奶的飯桌,就是我們的書桌。通常,我們寫作業(yè)的時候,奶奶就在燈下讀《毛主席語錄》,等我們做完作業(yè),就盼來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故事會。奶奶講的各種民間故事、神話、傳記、謎語,是我們最關(guān)味的精神食糧。
繼續(xù)講我們的父親。父親在單位,大公無私是出了名的。上世紀(jì)七十年代的供銷社工作,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父親在鎮(zhèn)里供銷社作營業(yè)員,也是部門會計,后來升為部門經(jīng)理。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不論買什么都要憑票供應(yīng),有錢沒票,等于沒錢。父親從未利用職務(wù)之便,為家里謀一點私利。他那個掛在自行車把手上的舊公文包,絕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幻想。很多小孩子會好奇地翻翻大人的公文包,希望能翻出一塊水果糖,或是一包老式面包。我們家家規(guī)甚嚴(yán),孩子從小被禁止有這樣的行為,何況打有記憶起,父親的公文包里就沒拿出過一樣好吃的東西。通常,那里面放了一只圓珠筆,一個賬本,一個算盤,還有半包草包煙。
不茍言笑的父親,如果對我們有所重視的話,那就是在學(xué)習(xí)和修養(yǎng)方面了。我上三年級以后,一天父親從單位回來,很意外地從他那破舊的公文包里掏出兩支鋼筆。那兩支鋼筆,簡直是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美的東西!兩支鋼筆都做成暖水壺形,一支是棗紅色,一支是天藍(lán)色。其實我喜歡紅色的,可是從小好像東西都要由姐姐先挑選,我只能被動接受她挑剩下的。姐姐先選了棗紅色的鋼筆,我第一次沒有因此不開心,因為天藍(lán)色的也很漂亮。得到心愛的鋼筆,簡直愛不釋手,拿到學(xué)校,也贏來小伙伴羨慕的眼神,那段日子,是童年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它是彩色的,而其他大多數(shù)時光,現(xiàn)在回想起來,似乎都是黑白的。endprint
后來,父親的公文包里,也時常會帶回來小人書、大書(小說),在我們兩個大的女孩上初中后,甚至?xí)Щ亍洞蟊婋娪啊?,三十二開的《大眾電影》,彩色照片,太漂亮了!于是姐姐和我,和多數(shù)農(nóng)村女孩子有了不一樣的愛好和審美,劉曉慶成為我們第一個偶像,她那時候可真是貌若天仙啊!閑暇,我和姐姐,會經(jīng)常談?wù)撾娪昂碗娪懊餍?,也學(xué)唱電影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是母親照著報紙上的簡譜教給我們的。姐妹們很快愛上唱歌,《泉水叮咚響》《唱支山歌給黨聽》《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洪湖水浪打浪》等等,都被抄到塑料皮本里,只要來心情,就把本子里的歌曲從頭唱到尾。父親甚至還往家里帶過一本關(guān)于女性知識的手冊,估計羞于開口給我們講,就悄悄放在一個抽屜里。
父親年輕時候愛好集郵,他的集郵冊,被我們從抽屜底下的“深洞”翻出來,那是一本很大的自制郵冊,做工很精致,里面的郵票,四個角都用精美的彩色熒亮光紙做的蝴蝶狀的護(hù)角保護(hù)著。除了郵票,還貼了很多老上海的影星,像周璇、胡蝶、上官云珠等,我和姐姐小時候都能辨認(rèn)出來。郵冊里還有一些前蘇聯(lián)的芭蕾舞劇照,不過那時候欣賞不了外國女郎,總感覺她們很可怕。父親的集郵冊被我們玩丟了,父親因此嘆息很多年,尤其是八十年代,一張文革時期的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被炒到八萬元,父親收集過這張郵票,我和姐姐也清楚地記得見過的,在我們最需要錢的時候,丟失了!
說說我們的母親。母親,母親!我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勤勞的女人。母親嫁給同村的父親,并沒有獲得多少幸福和快樂。父親是儒生,體力不好,又因為是獨苗從小被嬌慣,家里家外所有的重體力活,都落在母親年輕的肩膀上。善良的母親,不顧自己頻繁生育造成的體弱,把每一口像樣的飯菜省下來都給了父親。母親下地勞動之前,打點好一家老小的早飯,給還在酣睡的父親做好荷包蛋,沖好奶粉,還要喂飽雞鴨鵝豬兔,自己卻空著肚子去勞動。不論經(jīng)濟(jì)怎么拮據(jù),母親幾年都不置一件新衣裳,卻必須在每年的春節(jié)和六一兒童節(jié),給幾個姑娘們買上花布,自己動手剪裁做成一件件花衣服。母親的手很巧,動作麻利,我們的花衣服,做工精細(xì),款式新穎,穿著走在街上總是全村最漂亮的。母親總說,她忘不了自己小時候渴望得到新衣服的心情,她總能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鄰居們都說,母親是最能“慣”孩子的,她聽了不以為然,繼續(xù)“寵著”她的姑娘們。
不管多累,秋季母親下地勞動回來,總會給我們帶一串螞蚱,或是幾條豆蟲。在夏日,她會自制面芡,像個大孩子,帶領(lǐng)一群嘰嘰喳喳的女孩子去黏知了。很少吃到肉食的我們,卻常常嘗到山野的美味。夏日的夜晚,母親鋪張大大的席子躺到平房頂,我們幾個女孩子就在母親周圍身邊橫七豎八躺下,各自占領(lǐng)母親一寸肌膚。母親教我們辨認(rèn)牛郎星、織女星、北斗七星和北極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教我們唱黃梅戲選段,還有革命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選段。母親的教誨,比父親的更加接地氣,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母親說,永遠(yuǎn)不要嘲笑身體有殘疾的人,不要浪費(fèi)糧食,不要嫌貧愛富。母親還說,人的一輩子,要多行善,行善就是積德,積德了自己的后代就能平安幸福。母親為了女兒們的前程和未來,一直在這樣做著,遇到不公平,她會說:人在做,天在看,上天自有公平在。
母親的心善是出名的。父親每當(dāng)喝下幾杯酒,就會重復(fù)他那年考初中時寫的作文,《記一位紅領(lǐng)巾的故事》,也許正是母親生性的善良打動和吸引了少年的父親。我們屋后,有個九十多歲的瞎眼老奶奶,因為獨自一人生活,母親便每天打發(fā)我們?nèi)フ疹櫵?。家里做了好吃的,一次不落,母親都會讓我們送去一些,老奶奶經(jīng)常流著眼淚拉住我的手說:“乖乖,你媽是好人?。∵@些年多虧你媽和你們的照顧,我今生是無法報答你們母女了!”
母親是個懂得分享的人。家里果園里栽了幾株扁桃,成熟的扁桃色澤關(guān)艷,口感香甜。倘若把扁桃給我們一家老小分一下,每個人也攤不上幾斤??墒敲棵康奖馓页墒斓募竟?jié),我們姐妹都是強(qiáng)忍著口水往肚里咽,母親會把個頭最大、長得最好的扁桃分成若干小堆,分別打發(fā)我們幾個女孩送給親朋鄰居品嘗,剩下的長相不好的、有點疤痕的,甚至是爛了一半的,才輪上我們吃。兒時,我們經(jīng)常奔走在給鄰居和親戚送餃子、面條、饅頭,或各種土特產(chǎn)的路上。
那些年,村里經(jīng)常有討飯的光顧。討飯的來到我們家,如果碰巧趕上我們在吃飯,母親便邀請他們進(jìn)屋來,和我們擠一擠坐在小飯桌周圍,給他們盛碗熱騰騰的飯菜,聆聽他們的遭遇,臨走再拿些紅薯、玉米餅子等干糧讓他們帶上路。
母親吃的苦受的累,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母親做的善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從小就遭遇苦難的母親,性格異常堅強(qiáng)與開朗。兒時放學(xué)回家,老遠(yuǎn)就能聽到母親咯咯的笑聲。如果父親下班的自行車鈴聲是我們躲藏起來的預(yù)警,母親的笑聲就是聚集我們的嘹亮號聲。母親懷里抱著小妹妹,我在母親身后,做鬼臉,逗著小妹妹在母親懷里笑岔氣,這一場景,永遠(yuǎn)飄蕩在家鄉(xiāng)故居老屋的上空。
當(dāng)年,母親生了一個又一個女孩后,祖母絕望至極,把滿院子心愛的花草、包括那株木槿,全部根除!不想,從院子角落,又生出一株木槿,這株木槿,一年比一年壯實起來。每年春夏之際,花開一樹,嬌艷奪目。木槿花花語:堅韌、美麗、永恒!我們六朵姐妹花,在父親的嚴(yán)謹(jǐn)秉直、母親的勤勞慈愛中茁壯成長起來,姐妹六人,有的有著父親的正直儒雅,有的有著母親的善良與堅強(qiáng),也有的繼承了著祖父的本分,有的傳承了祖母的聰穎。
如今,雙親已遠(yuǎn)離,父親《記一位紅領(lǐng)巾的故事》卻化為永恒,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我們的孩子們聽,孩子們的品行像極了他們的外公外婆:勤勉、正直、善良、內(nèi)斂。
木槿花開,芬芳世界,生生不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