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達
買車已成一種大勢所趨,或者說已是必然。去年九月份一實施公車改革,天天坐慣了汽車的我,便下決心買一輛。
買什么車是件頭痛的事。問問他人,青菜蘿卜,各有所好。但是,我的理念里倒是集中了一點,就買城市SUV的。只是這種款式的較多,比較來,比較去,最后選擇購買別克昂科威的。雖耗油,里面的空間卻比其他車型的稍大。手中的錢有限,只能選小排量的。為此,還到單位的地下車庫,參觀同事所買的車,坐上去,稍稍的駕駛一下。挺不錯,就這么定了。
國慶假期,縣城里舉辦一次小型的車展。是市里的幾家專賣店聯(lián)合舉辦的??h城里只有經(jīng)銷店。那天,就與老婆,帶上曾經(jīng)的司機一起去看車展。一輛輛的看過去,最后才將眼光落在別克昂科威身上。
許是心里已對這款車定位了吧,眼前的車就有種親近感。車架較高,視線開闊。石棕色,時尚又穩(wěn)重。加一萬元錢,就成為豪華版。除了排量小,還是挺實在的。而我的用車,主要還是上下班之用,偶爾去一下寧波,兒子在那里工作。何況,我的膽量不大,怕開快車。排量大的,于我沒啥大的用處。
就定下來,付好定金,在縣城提車。只是,沒現(xiàn)車,要過十多天才到貨。就耐心等著吧。過十多天,我就能駕駛自己所買的新車了。
卻想不到發(fā)生了一系列那樣不順心的事,以至第四輛才成為我的車。
第一輛:瑕疵
才十天時間,那個國慶車展上給我介紹車況的小何來電話,說車子已到,請去看看。他是專賣店的銷售人員,自那天看車后,我就成為他的客戶,專門負(fù)責(zé)聯(lián)系我。因為我要另裝踏腳板等,得等我驗看車子后才能安裝,然后由他們將車開到我所在的島上,我才提車。
我一聽,趕緊說,好,比原計劃提前了一星期,好呀。從語氣就可聽出,我那喜滋滋的模樣。
翌日,我與老婆和司機一起乘快艇去市里的專賣店,還叫上了一位市里的朋友。他開了十多年的車子,又剛買了一輛新車,對車的性能也熟知,讓他參謀參謀。
嶄新的車子就停放在單獨一間展廳似的房子里,那樣別致,那樣討人喜歡。小何打開車門,讓我坐上去,對著儀表上的一個個圖標(biāo)、按鈕,一一給我講解,還示范一下,令長期不曾開車的我似懂非懂,卻又不時點點頭。這么多的功能,我只能在駕駛時慢慢熟識,掌握運用。又拿車鑰匙測試后蓋箱的開關(guān),遙控很靈敏。司機則打開發(fā)動機蓋子,檢查發(fā)動機的狀況。
一切看起來似乎沒問題,可以O(shè)K啦。
當(dāng)我下車抬頭時,忽然看到車頂固定行李架的壓條有點縫隙,近看,有三四毫米左右。就連忙走向左邊,見頂上的壓條緊貼車頂,毫無空隙。我便告訴老婆他們,他們趕忙過來察看,還按按壓條,仿佛能按下去似的,卻是又彈了上來。他們又到大展廳和場地上去看同款車子,發(fā)現(xiàn)除一輛外,其余的壓條都緊貼車頂。
問題就擺在了面前:車頂兩邊的壓條不平衡。
這樣的瑕疵自然不影響車況,人家不注意時也不影響車子的外觀。只是,每天開車門時,若抬頭一看,見到離縫的缺口,心里會是什么滋味?假如也讓人家看出來,指出新車怎么買了有瑕疵的,我咋說?
又想,多看了,是不是也會習(xí)慣?而別人又哪能看得那樣仔細?他們大多粗看看罷了,說不定還會夸上幾句。
市里的朋友問小何,能不能在維修時打折扣?小何給予了否定的回答。他就要小何補償點什么?我想也行,比如原配的行車記錄儀什么的。小何問了下老板,認(rèn)為可行。
見此,想買下算了。再換一輛新的,專賣店又要訂。就別為難人家了,不大好意思。我這人的心底還是比較善良的。
此時,老婆打電話給兒子,告訴他車子的情況。兒子當(dāng)即說,新車怎能有瑕疵?換一輛吧。
老婆說,車子是你開的,買不買你自己定。
就一點點的瑕疵,買還是不買?
這一來,我就猶豫,就糾結(jié)。
只得對小何說,讓我再考慮一下吧,明天答復(fù)你。
回來后,老婆又看同事的車,還將新車的情況告訴了同事。我也去車庫看同事的車,也將情況告訴幾位同事。所看過的車的壓條都無縫隙,同事們的意見也相對一致。匯總起來的意思是,花二十多萬元的錢買車,哪能有外表看得見的瑕疵?每天開車時,一抬頭看見這瑕疵,心里會不爽快的。
有時候,人云亦云的壓力也較大,猶如許多時候人只能去適應(yīng)環(huán)境,我就不得不去認(rèn)真對待。
瑕疵雖不大,終究是瑕疵。一旦小小的瑕疵令人不快,也就失卻對整體的好感。如果再買下,這種不快或許會一直持續(xù)下去,以后恐怕連后悔都來不及。
這么一想,糾結(jié)的心緒立馬破解。
就調(diào)換一車唄。
第二輛:泥漿
十一天后,又去驗車。
又是一輛新車。當(dāng)我坐進駕駛室檢查完儀表后,司機正打開發(fā)動機蓋子,發(fā)出一聲呼叫。
蓋子下面竟然布滿了泥漿。
發(fā)動機,馬達,皮帶,內(nèi)飾面,線路接頭處,等等,凡目力可視處,多濺上了點點泥漿。
泥漿怎么會濺射到這些地方?盡管別克車與其他一些車型一樣,也無底板,可泥漿至多濺到兩邊的底下。據(jù)小何說,這是車子從出廠開到停車場時,可能停車場是泥地,前幾天剛巧下雨,不小心濺了泥漿。這一下的濺噴,可夠威猛,泥漿四射,令人想都難以想到。
就犯難。
要是在我們查驗車子前先將泥漿洗擦掉,干干凈凈的,而我們不知情,以為沒泥漿,也就毫不猶豫地買下,所謂眼不見為凈吧。然而,一看到像患過麻疹的人那樣,滿臉麻子,心里就起了疙瘩。
能買一輛濺滿泥漿的新車嗎?
就要去找他們老板,小何說老板在出差。還說先給車擦洗一下吧,看你們滿意不滿意。
等了半個多小時,從機蓋往下能看到的地方,明顯的泥漿倒是用手巾擦干凈了,可是,泥漿的印跡依舊。尤其是馬達外罩上一曲曲的彎處、線路接頭處,難以擦干凈,泥的痕跡還明顯地殘留。蹲下看車底部,淺黃色的泥漿如凝固的泡泡,密密匝匝,竟然沒有擦洗。
哇,這么多泥漿。先前只看發(fā)動機及其周邊的,未曾檢驗下面,現(xiàn)在一瞧,老婆他們不由發(fā)出難以想像的驚呼。
這次是我決定要再換一輛了。
小何見狀,說再好好洗一洗,如果洗干凈了,滿意的話,就買吧。
我說,這個是你作為經(jīng)銷員的責(zé)任。在我們到來前,你該負(fù)責(zé)任地將車子仔細地檢查一遍,確保讓顧客滿意。雖說誰也想不到發(fā)動機蓋子下會濺滿泥漿,但是你不去檢查,就是一種失職的行為。我教訓(xùn)起人來的樣子,似乎也有種做領(lǐng)導(dǎo)的派頭。為緩和一下,我又說,要是你們早一步將車洗干凈,我們也就不會如此。是不是?
話雖如此,但要是當(dāng)真在我們驗車之前洗干凈,而我們則買了來,會不會讓小何他們笑話?讓我們蒙在鼓里?
我們就去吃中飯??斐酝陼r,小何來電,說千斤頂將車子頂起來洗了,全干凈了,能不能去看看?
在座的都說算了,還是換一輛吧。就沒過去。
小何又說,小排量的車過了今年就不能減免百分之五十的稅了。我說,前兩輛都是十天左右到貨,現(xiàn)在離年底還有四十天,怎么不能提到車呢?聽我這么說,他只好說是提醒一下。
我就說不買了,可讓兒子在寧波買一輛。這話,即將他一下,看他接下來如何回音;也有所準(zhǔn)備,實在不行,就大不了去趟寧波。
市里的朋友說,他還是會來電的,哪能錯過銷售的機會?即使小何不想,他老板也不愿錯過。
我笑笑。依我的個性,看到顧客這么挑剔,這么頂真,就會氣不打一處來,寧愿不做這筆生意。
回家的途中,小何果然來電,說老板同意換車,也已訂購,要不要?果然讓市里的朋友說準(zhǔn)了。當(dāng)然,這也不僅僅是為了這筆生意吧,是他們的車出了問題,更是在服務(wù)上未做好工作。
小何又說,過了十一月份,公務(wù)員購車補貼要取消。我說,十一月能提車就行,否則就不買。我不知這公務(wù)員購車補貼二千元的期限是不是十一月底,還是他以此來逼我一下。我也就將話說在前面。
他還說,他讓他老板狠狠地罵了一頓,好像來討好我,讓我憐憫他一下。
我想你這是自討苦吃,誰讓你做事這么馬虎,這么不負(fù)責(zé)任?老板不罵才怪呢。不過我沒這樣說,只說老板罵你也是應(yīng)該的。
不是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嗎?經(jīng)銷員要是及早檢查好車子,發(fā)現(xiàn)濺滿的泥漿,及時擦洗干凈,說不定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
我們是不是有些較真?不就是一些泥漿嗎?買了車,盡管可能不會濺滿如此多的泥漿,但泥漿終究是要濺上的。而擦洗干凈的車子,不就一樣的嶄新?為何連對擦洗干凈的車子看都不去看?是不是一旦看了已擦干凈的車子會猶豫,會心腸軟化而改變想法?或者又會出現(xiàn)糾結(jié)的意緒?而這樣的糾結(jié)是我所不想出現(xiàn)的。
小何被老板訓(xùn)罵,是不是有點為難人家了?不過,導(dǎo)致發(fā)動機及周邊的泥漿未及時清洗,全是他的責(zé)任,讓他受點教訓(xùn)也不是什么壞事。對他自己,對我,對他人,都有好處。
第三輛:碰擦
前兩天,小何來電,說新車已到。就選了星期天前去驗車。
全新的車子,車程只有五公里,行李架的壓條緊貼車頂,發(fā)動機蓋打開后,一點無泥漿,各種儀器儀表全正常。就確定買下。
盡管是第三輛車子了,但過幾天終于可駕上新車,心里還是喜洋洋的。
回到家后,老婆即去付款。小何收到匯款報告后,周一上午給車子安裝上踏腳板等,下午就將車子開過來,我即可提車。這是我們說好的計劃。
周一下午我有個短會,手機無聲,又放在褲袋里。等會議結(jié)束,一看手機,有小何的兩個未接電話。我想,車子這么快就到縣城了呀,我可馬上去提車了也。一種欣然的感覺立時涌上心頭。
不料,小何在電話里告訴我,車渡已靠碼頭,其他的車子陸續(xù)開了上去。他駕駛的車子在稍后面的中間。突然,一輛在他后面的大卡車開上來,不知怎么轉(zhuǎn)了彎,車子被碰擦了。車門有點癟,油漆被擦得亂糟糟。真是不好意思啊。
我的心里馬上陰郁起來,甚而產(chǎn)生一種憤然的意緒。為什么購輛車這么好事多磨?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難道真的如老婆所說的運氣不好?有種黯然的感覺,真想發(fā)點火。然而,這一次可不是小何的錯,我只得憋住。
變化總比計劃快啊,我自嘲一下。這輛車,自是不能要了。
小何問我,還要不要買?
我真有點不想在這個專賣店購車了。買一輛車,竟遇上這么多跌跌碰碰的事,說難聽點,運氣也會被弄壞。要么就讓兒子在寧波買一輛,要么換家專賣店,買輛別的品牌的。但是,我對這一款車已情有所致。何況,換一種品牌款式的,得重新起蓬拔錨,也煩。
就試探著說,這車子的受損是你們造成的,與我無關(guān)。如果重新?lián)Q一輛,肯定已過了十一月底,這公務(wù)員購車補貼就由你們負(fù)責(zé)承擔(dān)。
老板應(yīng)該會承擔(dān)的吧。
那好,你先與老板說說,我也與老婆商量一下。
商量的最終結(jié)果是,如換個地方買,也煩七煩八的,還是到這家專賣店買。專賣店答應(yīng)按所付的款賣給新車,但要求我們到專賣店直接提車。原來,從汽車廠到專賣店所運輸?shù)臑槠桨遘?,而專賣店到我們縣城的,只能自己駕車過來,還要擺個車渡。因為遇上了被刮擦的事,小何感覺有點害怕,要我們自己去駕車,也算回避一下責(zé)任吧。我們也不計較,就答應(yīng)這么辦。
晚上下班回到家,見老婆不言不語的,情緒有點低落,就知道是因為車子的事。一問,果真如此。她說,買輛車,弄得這種樣子,運氣都被搞壞了。唉,運氣怎么這樣差?
又是運氣。人生的好壞,似乎都與運氣有關(guān)。
其實,她對第二輛車的發(fā)動機蓋子下多是泥漿已感到運氣的不大好。這一次,更讓她覺得運氣差勁。俗話說,事不過三。第三輛車還是不能順順利利地買回來,你說不是運氣差是什么?
盡管我也產(chǎn)生過類似想法,但我這人不會陷進這類玄虛的深處,只是笑笑。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我說,不就一輛車嘛,與運氣有啥搭介?只是因為我們細心,才遇上了這么多事。別小題大做,沒什么的,想開點就行。又說,從車子的瑕疵到泥漿,再到被大卡車碰擦,這些都是專賣店的事。要是他們也像我們這樣的細致,車子會有瑕疵?泥漿早就擦洗干凈了。停在車渡的車子被大卡車碰撞,又不是我們駕駛的。沒到我們手里,就不是我們的車。要說運氣不好,專賣店才是呢,損失的都是他們的。這樣的話,我是不是也算自我安慰?
老婆想想也是吧,終算露出了一點笑意。晚飯的胃口就好了。她好,我也好,要不,看著她板著陰郁的臉,我的胃口也會大倒,哪能舒心地吃?可不能因為車子而敗壞自己的心情。
我就耐心地等待。但愿第四輛車沒瑕疵,沒泥漿,安全地提車到家。如此,我就可以駕駛新車,去上班,去游玩,將美滴滴的心情放置在舒適的車廂里,一路奔馳。
第四輛:依舊是新車
十多天后,小何告訴我,新車已到,啥時來提車?還說,去提車時,提前告訴他,他可以清洗一下,將外面的灰塵清洗掉。
經(jīng)受了教訓(xùn),服務(wù)的態(tài)度和效果就不一樣了。年輕人,讓他經(jīng)受一下教訓(xùn),還是必須的。
前天下午,我又叫上了市里的朋友及司機去專賣店。讓老婆再一道過去,她說你們看看就行。她是不是心里又在擔(dān)憂萬一車子有瑕疵、有泥漿咋辦?是不是又想到運氣的問題?我未問,不得而知。
依舊是新車,只是沒了瑕疵,泥漿也未見蹤影。
還有,因為這已是第四輛車子了。第四輛。誰遇上過買輛新車直到第四輛才完好才滿意的?
驗收合格,還有必要再麻煩嗎?
即使有點小瑕疵,或者泥漿不像第二輛的那么多,我也不想再麻煩。忍一忍,退讓一下,新車終究是新車,不影響功能就行。
我已為此付出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不想再折騰了。許多時候,人就是這么副樣子,忍著忍著,就妥協(xié),就退讓,就見好就收,就忍聲吞氣地接受,就不再出聲,這就是一種劣根性的表現(xiàn)吧。
好在車子簇新的擺在面前,我也用不著再折騰。安裝上踏腳板等部件,下了保單,做了臨時牌照,一切手續(xù)都已辦妥。小何過來說,幫幫忙,在客戶測評時能否給我打滿分?見他懇求的模樣,我不由動了惻隱之心,他為我買輛車也不容易啊,連忙答應(yīng)下來。在填寫客戶滿意測評表時,一一都給予最好的評價。與人為善,還是必須的嘛。我就坐在副駕駛座上,讓司機開了回來,——從專賣店到家里這段路。我可不希望再出現(xiàn)車子被碰擦的丑事。而我,畢竟長時間未拿方向盤了。
買一輛子,整整花了兩個月半,來來回回折騰了這么多事,才終于駕上第四輛車子,不禁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