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張大爺有長期便秘史,導致痔瘡發(fā)生。最近大便里總是帶血,開始以為是痔瘡出血,自行服用云南白藥,療效不夠理想。這日清晨排便時便血量特別大,似小兒尿般瀝瀝不絕,張大爺這才慌了,急忙去醫(yī)院就診。醫(yī)生為張大爺做了直腸鏡檢,結果表明張大爺患了直腸黏膜潰瘍。便血與直腸黏膜潰瘍出血有關,而不是痔瘡出血。
發(fā)病率雖低也要重視
直腸黏膜潰瘍出血多與長期慢性便秘有關,也就是說,長期慢性便秘不僅可引起諸如痔瘡、肛裂等肛腸疾病,還會誘使直腸下部黏膜形成潰瘍,因而臨床也將直腸黏膜潰瘍稱為便秘性潰瘍。
相比之下,便秘性潰瘍的患病率遠低于痔瘡和肛裂,但其出血量大,加之老年人居多,而且有些老年人本身又有心功能不全、腦血管病、腎功能不全等,在這種情況下,潰瘍大出血的風險顯著增加,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對便秘性潰瘍有所認識,以便更好預防和治療。
發(fā)病以老年人群居多
便秘性潰瘍主要是因秘結糞塊長時間在結腸內滯留,對結腸黏膜直接形成壓迫,同時還會壓迫腸黏膜下的靜脈血液回流,引起血流速度緩慢,血黏度增大和腸黏膜淤血。在此基礎上容易引起靜脈血栓形成,阻斷血流,導致直腸黏膜淤血加重和局部組織缺血,從而造成結腸黏膜變性、壞死、糜爛、潰瘍和出血。
由于青壯年腸壁血管較為豐富,側支循環(huán)功能健全,即便因糞塊壓迫造成個別靜脈血管受壓或有靜脈血栓形成,也可因較為有強大的代償能力而不會引起結腸黏膜缺血與壞死,故而便秘性潰瘍很少發(fā)生于青壯年。
老年人則不同,特別是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往往可因黏膜組織的退行性變和心血管病的不利影響,使得結腸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傷害。另外,老年人多有血管調節(jié)功能的減退,側支循環(huán)功能也很差,這樣,一旦有結腸黏膜淤血或靜脈血栓形成,損害程度就會加重,易在直腸下部引起糜爛或潰瘍。所以,有長期便秘史的老年人不僅要警惕痔瘡、肛裂,也要警惕便秘性潰瘍。
預防的首要任務是防治便秘
1.老年人和長期臥床的病人要以易消化、富營養(yǎng)的半流食或軟食為主,不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2.多飲水,就是不渴也要喝水。建議每天喝1 500~2 000毫升的水,最好是以白開水為主,可少量喝些淡茶水或蜂蜜水。
3.根據身體條件參加適宜戶外運動,以改善腸道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腸壁運動功能,改善腸蠕動,促進排便。
4.便秘時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瀉藥,如潤腸片、果導或開塞露等,避免硬結糞塊滯留直結腸內,壓迫腸壁而發(fā)生便秘性潰瘍。
便秘性潰瘍的治療原則是抗炎、止血和促進潰瘍愈合。如果有硬結糞塊,應先行灌腸沖洗,避免糞塊對腸壁的持續(xù)壓迫??寡姿幰话阋詩W沙拉嗪或柳氮磺胺吡啶為首選,具有降低腸壁通透性、減輕結腸黏膜水腫的良好效果。止血藥可用具有活血化瘀兼止血作用的云南白藥或三七粉。當然,具體用藥應遵醫(yī)囑。另外要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吃任何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含粗纖維多的食物,以促進結腸黏膜潰瘍較好地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