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蘭
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中一種基本態(tài)度,也是一個人思想水平、道德修養(yǎng)、文化素質較高的表現(xiàn)。尊重,作為一種態(tài)度,與逢場作戲的一般應酬,與表面謙虛的敷衍周旋有本質的不同。這是因為尊重是以理解為前提,以平等為核心的。而只有充分認識他人存在的價值,充分理解他人言語、行為的合情性、合理性,才能使自己尊重的態(tài)度真實、符合社會規(guī)范并能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人際交往中,交往的動機與效果、態(tài)度與行為,往往有一段距離。因此,尊重他人也要講究方法,講究藝術。尊重他人的藝術主要是說、聽、行的藝術。
1.說的藝術
對他人說話,首先遇到的是“稱謂”問題。有的可以直呼其名,有的要冠以頭銜,有的應在姓氏前加上“老”字,或姓氏后面加上“先生、女士”。無論使用哪種稱呼方式,必須分清對象,尊重對方的稱謂習慣,注意親疏關系、熟悉程度及年齡、性別、相互關系的差別。需要指出的是,稱謂一定要注意區(qū)分不同的場合,才能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尊重。對于熟悉的人,如果在比較嚴肅的社交場合,用私下常用的昵稱或綽號,不僅會引起對方的不快,還會造成他人的誤解。
說話還要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和姿勢、手勢、音量、腔調的使用。要注意觀察自己說的內容聽者是否感興趣,能否理解。如果只顧自己滔滔不絕,而不顧對方的反應,實際上就是對聽者的不尊重。表達方式要根據(jù)對方的角色特點有所變化。如果對方是上級,喜歡簡短明了,說話就不要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如果對方急于從你那里得到所需信息,就要直截了當?shù)厝鐚嵪喔?;假使你想求得對方的幫助,那首先要考慮對方的實際能力和難處,盡量委婉、留有余地地提出,切不可強人所難。此外,如果聽你說話的人有幾個或很多,就要盡量把每個人都照顧到,并通過說話的姿勢、目光的變換,使在場的人都感到在被注意。
說話的輔助語言,如姿勢、手勢、表情的使用,也屬是否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一般不要使用過于夸張的姿勢、腔調,給人以裝腔作勢的感覺。這種故意賣弄,常給人不被尊重感。
當然,對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那種卑躬、阿諛的語言和形態(tài),不僅喪失自己的人格,而且會引起他人的厭惡。
2.聽的藝術
聽別人講話,首先要精力集中,特別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不可有太多的零碎動作、做別的事情或心不在焉。兩人交談,如果對方說的內容自己不感興趣,可以插話轉移話題,當一個朋友把你當作知己向你傾訴苦悶時,盡管你急于做別的事,也最好把對方的話聽完,并做些勸解,這是尊重對方所必須的。
在人數(shù)很少的場合,適當?shù)牟逶挄箤Ψ礁械揭环N被尊重的滿足感。插話必須講究時機和方式,不可喧賓奪主或頻頻打斷對方的話。插話的時機最好選擇在對方一個意思表達完。聽領導或不甚熟悉人談話,插話時最好向對方表示歉意,先說“對不起,我打斷一下”等,插話盡量簡短。
3.行的藝術
尊重他人,行動比說和聽更為重要。例如,對上級的要求,認真聽了但不去認真地做,那尊重只是表面的。只有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致,表里一致才是真正尊重他人。
對別人的要求或希望,首先要做到不輕諾,同時要言必信,行必果。
不輕諾,就是答應對方要求前要慎重考慮。如果對方的要求自己辦不到或不能辦,就要拒絕,萬不可隨便應允。拒絕也要講藝術,注意態(tài)度和方法。例如,當對方的要求行不通時,可以用旁證法,即舉出這樣做的后果,以暗示對方,使對方打消念頭;也可以用自己碰壁的經(jīng)歷來促使對方改變想法。如果對方的要求自己難以完成,則可向對方提供若干途徑,并坦白地說出自己不能承諾的理由。當然,一旦答應他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認真去做。使對方感到他是受到尊重的。
尊重他人,在行動上還要做到表里如一。常有這種人,當面表現(xiàn)得處處尊重他人,可背后卻說長道短,搬弄是非。這不僅是對他人人格尊嚴的損害,也極易造成人際間的不和。真正懂得并堅持尊重他人的人,在解除誤解上,除了用行動說明問題外,也要注意藝術。例如,誤解之初可以先冷處理,不急于解釋,等對方心平氣和后再說,也可以選擇適當?shù)钠鯔C,解除對方的誤會。
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最終會受到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