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玲
小學語文教師,總是被一個問題困擾著,即要對學生的作文做到高質(zhì)量、全批全改確實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對于許多學生,最苦惱的就是寫作文,而“重起草,輕修改”又是學生習作的通病。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這個改,包括自己改和別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自評能力較差,不能對自己的習作做出恰當評價,而教師批改作文給的評語大多又較籠統(tǒng),故學生難以了解自己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這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也激不起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作為學生寫作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須加以重視并認真落實,讓學生在修改習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從而愛上寫作。筆者通過20多年的教學實踐體會到,小學生習作修改能力培養(yǎng)貴在“巧”。
一、習作修改時間的“巧”安排
正確理解語文課程標準里關(guān)于習作的理念和要求,很好地把握習作修改的實質(zhì),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是落實習作修改的前提。語文課程標準在有關(guān)寫作的評價中指出,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提高對習作修改的認識外,也要根據(jù)目前小學的課程設(shè)置,把作文的指導、修改、講評、二次作文等統(tǒng)一安排在語文課程里。由于小學二、三學段沒有獨立的作文課,再加上教師繁重的語文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故除作文的指導環(huán)節(jié)以外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很容易被忽視或忽略。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妥善、合理地安排時間,在每一單元的作文指導課后和學生作文謄抄前,適當?shù)亓舫鰰r間來指導、修改學生的習作。時間是落實習作修改環(huán)節(jié)的基礎(chǔ),沒有時間的保障,一切終將免談,學生也就得不到習作修改的訓練機會。
二、習作修改符號的“巧”運用
在教學實踐中,要準確把握、理解語文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習作教學的理念,明確各年級或各學段習作修改的具體要求:在低年級寫話階段,學生可以對習作中錯誤的詞句進行修改,通常是找出原句中的錯誤,繼而重新抄寫一遍修改過的句子;中年級學生則可以對自己習作中的句段進行修改,看看句子是否通順,句子中是否存在語病,文章的段落結(jié)構(gòu)是否合理;高年級學生側(cè)重于文章的選材是否新穎,突出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斟酌修改。
修改符號是修改習作的工具。學會使用修改符號修改文章,會令人終身受益。教師要以這些修改符號來規(guī)范學生,并不斷強化。除了用書本上的一些規(guī)范符號外,還可補充一些學生易懂的修改符號,如“ ?”表示句子有毛病、“。。?!北硎竞迷~句等。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可標上這些符號,讓學生學會用這些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逐步養(yǎng)成規(guī)范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在作文修改中,要注意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如對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可改些標點符號、簡單的病句等;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則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在語句推敲、材料選擇、結(jié)構(gòu)安排上進行修改,讓學生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三、習作修改方式的“巧”引導
習作修改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要讓學生認識到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還要讓學生明白習作修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問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修改的方法和要領(lǐng)。
其一是學生自改。自改即自己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從遣詞造句、標點符號、文章結(jié)構(gòu)等方面入手,進行刪減、添補、更換等。由于小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及能力有限,故較難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寫完習作后,要先讓他們仔細朗讀,反復推敲,看看有無錯別字,句子是否通順,再讓他們適當?shù)卦鎏硪恍┚唧w內(nèi)容,刪改一些錯誤的地方。當然,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并用波浪線將其劃出來。如有一次習作寫“我的老師”,很多學生寫了班主任謝老師,其中一個學生寫道“謝老師很威嚴,她看了一眼全班同學,大家嚇得都不敢動了”。在習作評講課上,該學生經(jīng)過多次修改,結(jié)果把這句話改為“謝老師用威嚴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教室里立刻鴉雀無聲,大家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我剛要吞下去的一口水也不敢吞了……”。通過修改,一個威嚴的教師形象便躍然紙上。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增強了其習作修改的興趣。經(jīng)過自改后,學生對習作修改也有了濃厚的興趣。
其二是學生互評。 在習作評點課上,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習作進行自主修改,指出寫得不明白的地方和比較好的地方,再讓小組成員對此展開討論交流,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大膽指出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法,互相學習習作中的好詞佳句。然后,要求學生就扣題、篇幅、詞句、修辭、書寫這五個方面進行點評,達到要求的就給一顆星,達不到要求的就給“0”。在一次互評課上,班上有個平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對組內(nèi)其他學生修改的習作不滿意,找到了筆者說:“老師,我一共用了五個好詞,可是我的詞句得分是0”。筆者詢問了那個修改他作文的學生,原來這個學生認為他雖然用了五個好詞,可都用得不準確,所以沒給星。可見,學生們在評改別人的作文時很認真,在評改的過程中,不但獲得了鍛煉,也彌補了自己的不足,體悟到了作文寫作的奧秘。這種互評式的作文修改,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生,他們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方式修改自己的習作,體驗到了習作修改的樂趣,提升了作文寫作能力。
四、習作修改文章的“巧”展示
讓學生在習作修改的過程中,與大家一起分享心得體會是最快樂的事。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某些優(yōu)點和微小的進步,并要善于強化優(yōu)點、減少缺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有一個語文基礎(chǔ)比較差的學生,特別怕寫作文,平時測驗經(jīng)常不及格,每次寫日記只有四五行字,到了六年級,作文也只會寫半張紙,但有一次她寫了一篇《我的同桌》,習作中的同桌是個幽默大王,在課間模仿明星唱歌、說相聲、表演小品等,在習作互評時引得同學們捧腹大笑。這篇作文寫得具體生動,破天荒地寫了差不多兩頁紙,雖然還達不到六年級的要求,但在習作點評課上卻得到了教師的大力表揚。這使該學生非常高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樹立了寫好作文的信心。
總而言之,學生習作修改是一個長期、持久的訓練過程。這需要教師依據(jù)課標的目標要求,進行引導、指導、訓練和培養(yǎng),在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習作修改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