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是黔南州苗族人民須臾不離的文化生活樂器,一種民族文化的標(biāo)志,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橋梁,青年男女求愛的媒介。它的曲調(diào)表達(dá)著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蘆笙的聲音象征著“母親”的聲音。
作為一個蘆笙演員,在數(shù)十年的演奏和表演中,在專家老師的輔導(dǎo)中,日漸積累有了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和體會,現(xiàn)不揣淺陋,將心得成文,拋磚引玉,以求同行和老師專家斧正。
一、蘆笙制作的經(jīng)驗
(一)苗族蘆笙質(zhì)量的好壞,關(guān)鍵在于蘆笙簧片的制作上,在黔南苗族民間,對簧片的制作,往往是各人憑經(jīng)驗和技術(shù)來制作,分“過火”“不過火”二類。
制作蘆笙簧片的材料是響銅,先將響銅下料后,根據(jù)你所需要的音高決定其大、小、長、短在響銅片兩面劃線,劃出輪廓線后,用小鑿在線上(不能跑出線內(nèi)或線外)輕輕敲打,再用二把小鋏子夾住兩邊,輕輕搖動,使其線上的輪廓處斷開,把舌推出,這樣簧片粗形就出來了。再用銼子銼舌片和舌框,邊銼邊看,不宜過大,大了會跑氣過多,銼小了則活動不起來,這樣把簧片制好后,再用一特制的刮刀,把簧片的兩面刮得光滑,力度要勻稱,按你所需要的音高定音,這種制法,民間稱“不過火”。
另一種制法是“過火”,即把鑿出來的簧片,用銼子銼好舌邊和舌框后,再回爐去過火大約七、八層紅,然后取出來重新吃水,使銅的硬度和彈性重新定型,這種方法制作的蘆笙,聲音特別響亮省氣。
簧片的大小、長短,都是由于每個音高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中央C為1音的簧片長約3.5cm,寬0.2cm,比中央C音高兩個八度的簧片長度為2.5cm,寬為0.15cm,比中央C音低兩個八度的簧片長約4cm,寬為0.25cm,達(dá)不到那樣低的音,則在簧片的舌頭上加焊錫以增加其重量來解決,而不是靠縮短縮小或放大放長來解決。
(二)作發(fā)音管的竹
一般選用白竹,白竹竹節(jié)較長,皮薄心空,常選三年以上的老竹用之,選竹標(biāo)準(zhǔn):①是一根竹子的竹節(jié)距離要均勻;②皮薄心空;③竹管要圓得均勻。達(dá)到這三點,就是較好的蘆笙用竹。
竹子的長度以每一個音高的不同決定,例如以中央C為l音,竹子長度60公分,高一個八度為34公分,兩個八度為18公分,再高就以此類推。比中央C低一個八度為128公分,再往低也以此類推。
安裝簧片在竹子上,也十分講究,要求裝簧片處要取去竹子的1/3,竹框大能凸或凹,要平整,這樣上簧片進去才平,不漏氣。簧片兩頭必須伸進竹框內(nèi)夾緊,然后用石灰和桐油倒成的桐油灰漿,輕輕地在簧片的四周密封住,使其在竹框中的簧片不漏氣。
(三)制作氣斗(笙身)的方法有二種
一是將杉木材破開成二塊,將里面掏空后再合起來,用篾竹編成圈綁緊,另一種是在木料的中心打通,用手工慢慢將里面掏空,但氣箱的邊和面都要留0.4或0.5毫米的厚度。掏空后將不是吹口的一頭塞住,氣箱制作完畢,根據(jù)需要安裝竹子位置的距離,在氣箱中重新打眼裝上竹子,氣斗(連吹品)大約45cm左右,氣斗一般是用桐油來漆。
二、演奏表演上的體會
除了指頭按孔的運指正確運用外,一個人蘆笙是否吹得好,就看他的花舌音和吐音的吹奏和表演,黔南苗族的蘆笙演奏與表演以小花舌、大花舌、軟吐、單吐、雙吐、三吐、打嘟嚕七種為主,分述如下。
(一)小花舌
將舌頭放在口的正中,用舌尖有節(jié)奏的往上往下打,發(fā)出“達(dá)嘎達(dá)嘎”的聲音,一般一個四分音符用小花舌演奏則變成兩個八分音符,如:1=11,這種小花舌用呼、吸氣都可奏出來。
(二)大花舌
把舌尖放在上牙床位置,舌尖往里圈一小點自然松馳,然后吸氣,讓空氣把舌尖沖動,發(fā)出都都都……的聲音,為大花舌音,只有在吸氣時才能奏出來。
(三)軟吐
把舌放在口的空間,然后往前往后收縮,奏出與二胡或小提琴顫弓的效果,這種軟吐,呼、吸氣都可。
(四)單吐
舌尖頂在上、下牙中間,依靠氣息的沖擊,舌尖自然伸開,結(jié)合氣息發(fā)出“吐”“吐”……的聲音,要求舌尖要快速,連續(xù)短速的運動。
(五)雙吐
舌尖頂在上、下牙中間,自然的往前一頂一收,結(jié)合氣息的沖動,發(fā)出“吐苦…‘吐苦”的聲音,這種雙吐用在快速上較多,Ⅱ乎、吸氣都可用。
(六)三吐
舌尖頂在上下牙中間,自然地往前一頂兩頂三收,結(jié)合氣息的沖動發(fā)出“吐吐苦”“吐吐苦”的聲音,要求有力,跳躍輕快,這種三吐,呼吸氣都可以。
(七)打嘟嚕
把舌尖往里圈,用氣力沖動小舌,經(jīng)小舌來推動大舌尖,發(fā)出都都……的聲音,叫打嘟嚕,一般都在呼氣時才能奏出。
花舌音與吐音是一種口內(nèi)舌頭的技巧,其用途很廣,我們在表演演奏每首蘆笙樂曲、舞曲時都離不開它,要很好地掌握它,我尚需努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使黔南州苗族蘆笙文化發(fā)揚光大。
作者簡介:
陳永金(1968.09-),男,苗族,二級蘆苼演奏員,貴州省都勻市文化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