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偉
摘要:初中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項重點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言素養(yǎng)以及價值觀念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中的一項基礎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感交流技巧上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積極的閱讀意識和正確的閱讀觀念,從而提高其閱讀效率,進而提高語文綜合成績。本文就是針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策略。希望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新課程標準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學生的學習面對著更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全面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更新教學理念,制定合理目標
閱讀就是學生在文章中通過搜集、查找、處理以及分析相關語句,達到認識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視野得到了開拓、價值觀念得到了更新,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就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身作則,意識到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進而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他們朝著作者思想的方向發(fā)展;另外,教師要通過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程度,從而能夠進行更好的指導;最后,在讓學生進行閱讀之前,要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讓學生能夠做到針對性閱讀,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質量。語文教師應該切實將語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生活中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進而讓學生掌握一種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在確定自己閱讀方向的過程中,盡可能把自己帶入一個新的高度。
比如,教師在講授《皇帝的新裝》時,首先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小說的氛圍:問一問學生都讀過什么小說?從中讀出了什么?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文章——《皇帝的新裝》。接下來就要為學生制定閱讀目標:泛讀小說,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情節(jié)、故事起因、經(jīng)過、高潮和結果,從而分析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特點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學生有了這樣的學習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有針對性,從而提升了閱讀效率。
二、尊重學習規(guī)律,優(yōu)化教學策略
(一)閱讀教學的原則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在閱讀中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釋放。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以及語文閱讀的規(guī)律,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主旨都是十分明確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也會相應減小,但是初中生的人生閱歷有限,語文教師要通過一定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滲透。
相關的原則主要有閱讀要做到扣題,和上下文以及實際生活都要有所聯(lián)系。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只是對兩個地方進行了重點的描述。這時學生會不理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系統(tǒng)的閱讀,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就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所描述的兩個地方正是當時受到外國侵擾的地方,可見愛國情思在其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時,學生對于父親的四次背影不能進行正確的區(qū)分,因此,就要通過整篇文章傳達出來的情感進行體會,才能有所啟示。
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通過閱讀向學生滲透一些情感價值觀念,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要明確語文閱讀的目的絕不僅僅在于增加知識,而是要在文章作者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受益終身。比如《我的祖國母親》就可以傳達出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滲透。
(二)閱讀教學的步驟
首先,學生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生字詞的讀音和意思,學會他們的用法,增長自己的文學知識;其次,對課文要進行整體的感知,及時提問,對于不懂的地方要隨時得到解決;另外,明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學生的情感會得到發(fā)散;最后,反思過程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在閱讀完畢之后的反思中,學生會得到情感和技巧上的升華,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閱讀教學的策略
1.重點突出“讀”。學生只有不斷進行閱讀,讀的多了,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發(fā)展脈絡,從而才能受到熏陶,明白相應的做人道理。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把握。比如,積極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下,感知作者的思想。在“讀”過之后,教師要加強學生“寫”的訓練,真正將讀到的落實到紙面上,加深印象。
2.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教師在講解完一篇課文之后,應該給學生留有空白,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續(xù)寫練習。尤其是一些記敘文和小說,讓學生想象一下事情接下來會朝著哪些方向發(fā)展?會有什么樣的結局?讓學生在續(xù)寫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3.強調課堂互動。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隨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教師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中,了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把握程度,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傳授閱讀方法,激發(fā)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明確的,因此,教師只有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讓學生的閱讀取得實質性進展。不僅可以學會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而且對于作者的情感也能更加準確的把握[3]。繼續(xù)拿《藤野先生》為例,課文中描述的學生都留有很長的辮子,不管是盤起來,還是平梳,沒有辮子是不行的。學生對于這種狀況往往不能理解。教師就要通過向學生灌輸清朝的時代背景,讓他們明確這是當時的一個社會習俗。有了這一基礎,再理解起其他的深層次內容就會容易一些。
除了為學生介紹文章背景,讓學生掌握略讀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學會略讀,學生才會提高閱讀效率。
總之,教師在閱讀中只有通過適當?shù)姆椒?,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好奇心理,學生才能在閱讀字詞句段篇的過程中,體會出閱讀的韻味。期間,教師要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對于學生的疑問進行全面的解答,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進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蘇亞平.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
[2]岳惺菡.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理論指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12).
[3]劉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