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重開
頭頂諢名闖官場
◎ 日月重開
明代官場中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給人取諢名,這些諢名有少數(shù)是中性甚至褒義的。比如徐階被稱為“甘草閣老”,形容他像甘草這味中藥,藥性溫良。但總體來說,官場諢名以貶義居多,取諢名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攻擊的形式。
明初蘇州知府陳寧為了追索賦稅,常用烙鐵燒人,異常兇殘,人贈外號“陳烙鐵”。權(quán)相胡惟庸覺得這樣的酷吏能為他所用,將其提拔到御史臺,幫他整治政敵。
英宗朝郎中朱銓、龍文分別以3000兩、800兩的賄賂向大貪官石亨求得兵部侍郎和南京工部侍郎之職,石亨故意將這個價碼作為市場指導(dǎo)價發(fā)布,此二人也得贈外號“朱三千”“龍八百”。
憲宗時期是諢名的第一個高潮,立于潮頭的是內(nèi)閣首輔萬安。此人最愛在內(nèi)閣議事時一言不發(fā),想中斷時就突然喊一聲“萬歲”(大臣向皇帝告退的禮儀),其余閣臣也只好隨他一起告退,后來人們便笑稱他為“萬歲閣老”。萬安還曾向憲宗進(jìn)獻(xiàn)春藥以邀寵,此事不小心讓太子知道了,后來太子繼位,故意把此事公開,一時引為笑談,弄得當(dāng)了18年首輔的萬安灰溜溜地辭職退休。
有萬安這樣的首輔帶頭,這個時期的政治都處于一種晦暗陰澀的狀態(tài),所有官員都渾渾噩噩,全看太監(jiān)汪直的臉色行事。萬安、劉珝(xǔ)、劉吉三位內(nèi)閣大臣和六部尚書被合稱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武宗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極其丑陋的諢名—閹黨。閹黨并不是一群閹人結(jié)成的黨,而是指那些投效閹人的文官。最初,吏部尚書焦芳借力大太監(jiān)劉瑾入閣拜相,被人蔑稱為“閹黨宰相”,其身后還有六十余人紛紛效仿,最終均被定性為“閹黨”。
世宗嘉靖不寵幸太監(jiān),卻有一個獨特的癖好—青詞。這是一種道教的文書形式,與官場上傳統(tǒng)的八股文不同,有些官員就刻意鉆研青詞邀寵,有九名靠青詞得寵的人登閣拜相,這批人都被蔑稱為“青詞宰相”。
大太監(jiān)魏忠賢正火之時,黨爭嚴(yán)重,魏忠賢開啟了“閹黨”行情的第二春,其余官員則以籍貫聚在一起,稱“齊黨”“楚黨”“浙黨”。魏忠賢文化水平很低,記不住那么多官員名字,他的爪牙便取了大量的外號方便他記。他們自稱“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把政敵稱作“三元帥”“先鋒”“敢死軍人”“土木魔神”。當(dāng)時的左僉都御史王紹徽寫了一本《東林點將錄》,將東林黨人列成108人名單,與《水滸傳》梁山108將一一對應(yīng),又好記又有趣,一時風(fēng)靡,朝野盡傳。這時離明朝滅亡只剩下20年了。
編 輯 / 燈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