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唐朝時,朝中有個名叫牛弘的大官,他雖然位高權(quán)重,但性格溫和,而且寬厚仁義。
有一次,牛弘的兒子和朋友一起去郊外打獵,但那個朋友在射箭時不小心把他兒子的馬給射死了,結(jié)果兩人打了一架,他兒子打不過那個朋友,只能沮喪地回到家里。牛弘回來后,兒子連忙跑到牛弘面前說:“父親,我的馬被我的朋友射死了,他還打我,父親你可要為我做主呀,你快帶人去把他們家的人全抓起來?!迸:肼牶罄淅湟恍φf:“把話說清楚,無緣無故人家會射死你的馬?射死你的馬后人家還無緣無故要打你?”他兒子臉一紅接著說:“他倒也不是故意要射死我的馬,而是他把我的馬當(dāng)成了獵物所以才射了箭,他也不是故意要打我,而是他向我道歉,我不接受,所以我就打他了,然后他才還手打我?!?/p>
“這樣看來,我確實需要帶人去他們家一趟,不過我不是帶人去抓他們,而是帶你去向人家贈禮道歉?!迸:雵烂C地說。
“父親,是我的馬被人射死了,是我被人打了一頓,你還要我去向人家道歉?你太不講理了!”他兒子不服氣地說。牛弘搖搖頭說:“我來列數(shù)一下你在這件事情里犯了多少錯誤:人家不小心射死你的馬,面對無心之過,你本應(yīng)該主動原諒,可你不僅不主動原諒人家,人家向你道歉你還不接受,這是你的第一個錯;你不接受人家的道歉也就罷了,你還要去打架,這是第二個錯;你打不過別人回家來也就罷了,還要在我面前說謊話,這是第三個錯;你說謊話把事情瞞過去也就罷了,你還要讓我?guī)巳グ阉麄內(nèi)胰硕甲テ饋恚@是第四個錯,所以應(yīng)該向人道歉的是你?!?/p>
就這樣,牛弘領(lǐng)著兒子來到了那個朋友家,他不僅讓兒子向人家道了歉,他本人也為自己的“教子無方”而向人家道了歉。這件事情傳開以后,牛弘那被兒子指責(zé)成“不講理”的做法,其中所包含著的寬闊胸襟卻把老百姓們給深深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