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浩
圍棋大師吳清源的日本導(dǎo)師瀨越在回憶錄《圍棋一路》中,深情地寫下了他與吳清源相處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充溢著感慨。“爾來不覺三十年,歲月才如熟羊胛?!睘|越回首往事時的心境或許與歐陽修的這兩句調(diào)侃有幾分相似。是他將這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中國少年造就成了“圍棋之神”“昭和棋圣”,而他自己也隨著弟子的聲名鵲起而廣為人知。探究一下這對師徒的“發(fā)跡史”,真不知是老師造就了弟子,還是弟子成就了老師。
老師與弟子向來都是一條船上的乘客,師徒結(jié)伴而行,且有幾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味。中國士人自古以來便熱衷于擔(dān)當(dāng)伯樂,一方面是享受慧眼識才的快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等待日后的社會反饋。越是不得志的伯樂,便越是渴望自己相中的千里馬能夠出人頭地。對于歐陽修這類成功人士而言,學(xué)生的成就于他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對于那些默默無聞?wù)邅碚f,弟子或舉薦者的走紅卻可以徒貴師榮,就像教練渴望培養(yǎng)出世界冠軍,教師期待能教育出高考狀元,既成就了弟子,也提升了自己的名望。
所以說,在人生的行程中最好的情形便是:兩個在冬夜里踽踽獨(dú)行的人,在蒼涼與寂寞之中發(fā)現(xiàn)了彼此,義無反顧地相互靠近,然后二人將心中的點點火星聚攏燃旺,借以互相溫暖,照亮彼此的前程,進(jìn)而攜手走向生命的春天。就像20多年前,方文山遇上了周杰倫,兩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一個作詞,一個作曲并演唱。最終他們以最耀眼的姿態(tài)撞進(jìn)了世人的視野,成為樂壇一對絕佳搭檔。
其實,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可以彼此成就,人與物之間亦可以相得益彰。
還記得那寒山寺的鐘聲嗎?一座極小的古寺,靜悄悄地坐臥在運(yùn)河邊上。每天傍晚,由一名僧人牽動鐘杵,撞出蒼涼悠遠(yuǎn)的鐘聲。如果不是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或許沒有多少人能知曉這內(nèi)斂的夜半鐘聲,這座古寺也許就被湮沒在漫長的歲月之河中。多虧了張繼,這寒山古寺能借助美妙的詩句代代傳誦;也虧了寒山寺,讓蓄滿愁思的才子在霜花滿天漁火搖曳的深夜靈感迸發(fā),留下了不朽詩篇和千古詩名。寒山寺給予了張繼心靈的慰藉,張繼則用如畫的詩句讓寒山寺天下聞名。
莫奈晚年畫自己院中的睡蓮,畫了整整27年;塞尚在普羅旺斯時為了寫生,在一條通往維克多的山路上走了將近30年。如今這兩人的畫作價值連城,畫家捕獲靈感的地方也成了著名的景觀,誰能說這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彼此成就呢?
所以,當(dāng)你煢煢孑立于寒風(fēng)之中時,請不要絕望,總會有一位知遇者或是一座寒山寺在等待著你。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xué)王淦生老師點評
人們常常贊美那些成就別人的人,如老師、伯樂,如各種知人善任者。殊不知我們在成就別人的同時,往往也是在成就自己。這篇習(xí)作便是由此切入,借助種種古今中外的實例,揭示出成就他人者亦是在成就自己這一深刻的道理。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更是宕開一筆,生發(fā)開去,闡述人與物之間亦有這種相互成就的先例,這就使得“成就別人往往也是在成就自己”更有了一種“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