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芳
摘 要:在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構(gòu)建中,音樂教育有著多方面的價值取向,但主要的是它的審美體驗價值。選擇音樂表現(xiàn)形式中的對比因素,運用對比欣賞法進行教學是個很好的途徑。
關鍵詞:欣賞教學 對比因素 對比欣賞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 2017 ) 08-0-01
當今的中學生在音樂欣賞中存在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要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恰當?shù)膮⑴c方式——音樂的對比欣賞進行教學,它能大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有效的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指出感受與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表現(xiàn)的各種形式又是音樂感受與欣賞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地分析、比較音樂中存在的對比因素,選擇這一因素進行對比欣賞,不僅會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體驗,還能有效提高欣賞音樂的興趣。所謂音樂的對比欣賞法就是指通過聆聽、思考、深入淺出地分析作品創(chuàng)作與演奏過程中的對比因素,使學生主動地感受音樂、欣賞音樂。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欣賞教學:
一、巧用 “速度“這一對比因素進行欣賞
速度的快慢與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情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般情況下,速度快的樂曲都表現(xiàn)熱烈、歡快、活潑等情緒;相反,則表現(xiàn)悲傷、平靜、肅穆、柔和等情緒就要求速度稍慢。如果將一首活潑的樂曲放慢速度,它就會變得悲傷起來;將一首深沉的樂曲加快速度來演奏,它就會變的歡快起來。所以選擇“速度”作為對比因素就能準確地體驗樂曲情緒,把握音樂形象。如:欣賞管弦樂曲《紅旗頌》(紅旗主題在不同段落的速度對比),呈示部中的“紅旗主題”,熱烈而深情,速度較慢,描繪了天安門廣場國歌嘹亮,禮炮齊鳴,人群如潮,紅旗似海的景象,展現(xiàn)了人們歌頌紅旗,歌頌革命偉大勝利的音樂形象,表達了人民從黑暗中獲得光明時無比激動,無比喜悅,無比自豪的心情。而到展開部,“紅旗主題”速度加快了,先由木管奏出,再加入弦樂,使得聲勢更加浩大,好似目睹人們在紅旗指引下,自強不息,奮斗不止,闊步前進的巨人步伐,高舉紅旗奮勇前進的音樂形象。欣賞時,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整合為欣賞以上兩個樂段,讓學生圍繞“速度”進行對比聆聽,探索與發(fā)現(xiàn)由速度變化引起的音樂情緒、形象的變化。運用“速度”這一音樂要素,有針對性地進行欣賞,學生聽完后,都爭先恐后地說:“第一段速度慢,第二段速度快?!薄暗谝欢紊钋?,第二段豪邁。”由此可見,通過“速度”變化而引起的樂曲情緒,音樂形象的變化,已經(jīng)在他們的探討中釋然。
二、巧用“力度“這一對比因素進行欣賞
力度的變化,可以影響欣賞者對樂曲的理解,因此力度在音樂要素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力度變化大的樂曲片段,進行對比欣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體會力度在音樂中的作用。力度的強或漸強變化,會產(chǎn)生激昂、高漲的情緒,給人熱鬧歡快的感覺;反之,力度的弱或漸弱的變化,會產(chǎn)生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給人平和、沉穩(wěn)的感覺。如:《北京喜訊到邊寨》該曲由五個具有鮮明的舞曲特征的主題組成。樂曲的引子由圓號運用強的力度摹仿牛角號在中音區(qū)奏出了粗獷遼闊的旋律,然后運用輕的力度樂聲變?nèi)?,象是號角之聲在山巒中的回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引子中運用強的力度后又要運用輕的力度,學生絕大部分回答說后面變?nèi)醯臉肪湎窕芈?。能這樣理解音樂,我認為學生已有自己的音樂體驗了。當樂曲進入第一主題,由號角聲引導,通過強的力度,呈現(xiàn)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節(jié)奏極強,旋律熱情奔放,高亢矯健。接著力度變輕,經(jīng)過一個輕盈的過渡句,進入了第二主題,宛如姑娘們縱情的跳著輕盈、歡樂的舞群,腳脖上的鈴鐺嘩嘩作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急促緊湊的樂句,引出了第三主題,弦樂運用較強的力度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甜美酣暢,與前兩主題形成對比。第四主題:運用輕的力度,樂曲突然輕了下來,輕柔飄逸而富有色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請學生描繪這一畫面時,學生們都說象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第五主題:小號奏出粗獷奔放的旋律,運用強的力度,間以牛角號的呼鳴,當音樂欣賞到這時,引導學生將第五主題與第四主題進行比較有何不同時,學生都異口同聲的說第四主題弱第五主題強,第四主題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第五主題象是小伙子非常健美、非常雄壯的舞蹈。由此可見,抓住力度的強弱變化進行欣賞,就能夠很好地理解音樂,從而準確的把握音樂形象。
三、巧用“節(jié)奏“這一對比因素進行欣賞
節(jié)奏是構(gòu)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它有疏散、緊湊之分。音樂作品中樂音時值的長短、排列的疏密,可直接反映樂曲的音樂情緒。如:欣賞《瑤族舞曲》,將第一段稀疏與第二段密集的節(jié)奏特點相比較。欣賞時,要求學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用手把每個音符拍打出來,圍繞音符的疏密進行比較,欣賞之后,學生深有體會,紛紛回答第一段情深悠然,第二段熱情奔放。第一段節(jié)奏疏散,悠靜委婉的主題,猶如一位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第二段節(jié)奏密集起來,主題變的粗獷熱烈,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闖入姑娘們的舞列歡跳起來。一般來說,排列稀疏的節(jié)奏音樂情緒深沉,排列密集的節(jié)奏音樂情緒歡快熱烈,由于音樂情緒的不同,音樂形象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
四、巧用“音色“這一對比因素進行欣賞
音色是音樂要素中能直接觸動感官的表現(xiàn)要素。不同的音色表達不同的音樂情緒和不同的音樂形象。一般來說,要表現(xiàn)歡快的情緒,它的音色一定是明亮的;悲傷的情緒音色一定是暗淡的;而憤怒的情緒,音色一定是堅實粗獷的。不同的音色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也不同,洪亮的音色表現(xiàn)宏偉的形象;柔弱的音色表現(xiàn)弱小的形象;柔和的音色表現(xiàn)寧靜、優(yōu)雅的形象。如:欣賞《荒山之夜》,樂曲開始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引領弦樂組以快速和極低的音量演奏的急速三連音,起初聲音微弱隨后迅速提高,音色柔弱與顫抖,描寫在基輔附近托利格拉夫荒山上,陰慘的聲音騰空而起,在欣賞過程中,引導學生聽辨弦樂組音色柔弱與顫抖隨后迅速提高,表現(xiàn)了囂叫的女巫形象。在弦樂飛速的行進后,木管、銅管樂器組先后加入,音色陰沉,勾畫出荒山之巔群魔亂舞的瘋狂場景,表現(xiàn)了黑暗地獄中妖魔形象。當長號與大號在低音聲部的齊奏演繹出威嚴而低沉的音色時,問學生是什么角色出現(xiàn)了,學生非??隙ǖ幕卮穑骸澳酢?。中間部分是這首交響音畫的主體,在大號長音低沉的音色背景下,奏出木管高音區(qū)粗獷堅實短促的音色,先描寫妖魔們向黑暗之王進行贊頌和祭奠禮,然后舉行盛宴。到小提琴以半音階推出極強的全奏時,音色粗獷明亮,在這里詢問這是描繪什么場面時,學生自信的說眾妖魔在縱飲狂舞,喧囂作樂。整首樂曲到達激烈的高潮,狂歡進入了癲狂的階段,表現(xiàn)了群魔狂歡的形象,結(jié)尾從鐘琴連打六下開始,運用柔和的音色,問學生這音色給你帶來什么感覺時,學生都說給人平靜祥和之感,與之前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印象深刻。通過音色的對比欣賞,學生已很好把握了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分別表現(xiàn)了囂叫的女巫形象、妖魔形象和魔王形象。
五、巧用有聲與無聲這一對比因素進行欣賞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除了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色等多種音樂要素的對比欣賞之外,還有其他的手段,選擇有聲與無聲這一表現(xiàn)方式進行對比欣賞也是很好的手段。如:在教學音樂在舞蹈中作用時,選擇有音樂的舞蹈視頻《秦俑魂》與無音樂的舞蹈視頻《秦俑魂》進行對比欣賞,先欣賞無音樂的舞蹈視頻《秦俑魂》片段,問學生看了這段視頻有什么感受,學生多數(shù)會說沒有音樂,不好看,像在看啞劇。而欣賞了有音樂的舞蹈視頻《秦俑魂》,學生都聚精會神欣賞,當問起這經(jīng)典的舞蹈除了舞者精湛的表演之外,還有什么起著重要的作用時,學生回答的都是音樂。因此通過對古典舞《秦俑魂》有音樂片段與無音樂片段的對比欣賞,學生已深刻地感受到音樂在舞蹈中的地位與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教材特點,選擇合適的對比因素,充分地運用對比欣賞進行教學,使學生感興趣,愿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通過自己的探究與實踐來獲取知識,又發(fā)展了能力,也感受到體驗的滋味與成功的喜悅。這樣一來,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讓音樂欣賞課沐浴著幸福的陽光。
參考文獻
[1]《音樂欣賞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
[2]《中小學音樂教育》 253期
[3]葉林.音樂審美欣賞[M].西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