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教學需求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從而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更加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思考,并且融入課堂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文章以甘肅地區(qū)的小學語文課堂為研究對象,分析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更好的完善教學模式、建立更加科學的人性化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7)08-0-01
一、前言
新的課程理念教學的思想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現(xiàn)在課堂已經由以老師為主體,轉為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原有的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更多的是以課本為支撐對于生活場景的還原和在線,這也就意味著在對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以學生自己為主導,進行探究式、啟發(fā)式的學習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硬件配備相形見絀
近幾年來,政府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甘肅地區(qū)的小學的信息技術設備的配置情況也得到了極大重大的改善。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由于各地的經濟原因,大部分農村小學的學生并沒有自己的電腦,只能在上電腦課的時候進行科學技術的學習,要是想在網絡上進行主動學習或者與教師在課下通過網路進行溝通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這也給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語文的教學更多的強調圖片、音頻、聲頻的使用,從而使得學生身臨其境,資源的缺失會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1]。
2.設備使用效率低下
在部分資金比較充裕的農村小學,雖然學校內的硬件配置基本到位,但是教師對于設備的使用情況以及對于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認識仍然不夠充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總是避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大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仍然停留在“訓練靠教鞭”“課文抄十遍”等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上,大部分時間信息技術設備仍然毫無作用[2]。
3.形式內容相互脫離
形式內容相互脫離主要是強調,教師在對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更多的仍然是從網絡中直接下載教學課件或者教學資源進行使用,沒有對課程有足夠的清醒認識。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重形式而輕內容,很難對目前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與學生存在的問題不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現(xiàn)代化,忽略了教學內容,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3]。
三、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方案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對于部分仍然存在經濟問題的農村小學,當?shù)卣畱摷哟笃渲械馁Y金投入,努力將各種教學設備配置完全,從而使得教學功能完善、完整。對于學生而言,一套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就是能夠滿足學生在課堂內的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實現(xiàn)其在課堂外進行自主學習的目標,使得語文教學能夠以課本為起點走向社會。這也就需要當?shù)卣罅芸?,從而使得甘肅地區(qū)的農村小學學生能夠按照學生的數(shù)量配置相同數(shù)量的高質量的電腦。
2.加強繼續(xù)教育培訓
加強繼續(xù)教育培訓,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fā)展,教學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技術已經需要進行更新?lián)Q代,需要重新建立一支全新觀念、技術過硬的教學隊伍。這主要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掌握并且能夠正確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學習,是目前小學語文老師的工作任務之一,也是有效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其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不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更多的是將自己放在一個“導演者”“引導者”的位置上。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將課本中的知識點以表演的方式表現(xiàn)出現(xiàn),講臺也就是舞臺,學生跳出教師的思維限制,更加天馬行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由傳統(tǒng)的“管理者”“領導者”的地位讓位給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自己為主體,引導語文課堂。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感興趣程度,同時也提高了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能力、接收與運用能力。
其二,充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課堂內容。課本教材中的內容只是教師對文章的精選、是有限的,而信息技術以及教師的知識能力是無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程度是無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時不能被課本教材限制住,對于學生而言,在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能被教師以及課本限制住,從而導致自身的發(fā)展受限制。語文課本精選各大名家的優(yōu)秀作品匯編而來,從而滿足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兩大特點的要求。因此,在信息運用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料直觀的展現(xiàn)課本中的語文背景以及語文知識,而且還可以通過語文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認識、了解世界的途徑。
其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性,改善學習環(huán)境。在甘肅地區(qū)留守兒童所占比例比較大,一般的家庭教育很難進行。同時在農村小學,由于教育資金的不足,教師不能定期進行培訓或者知識更新,導致農村小學的教學綜合素質不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一般等問題。因此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基礎上,通過信息共享以及遠程教育,可以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構建情感環(huán)境,實現(xiàn)情感共鳴。除此之外,通過遠程教學以及信息共享,可以有效的解決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資源共享也是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一個附加的優(yōu)點,在教學材料嚴重缺失的情況下,進行資源共享可以補充教師在教學時所需的教學資源。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的正確時期,通過語文課堂的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等設備的使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為甘肅地區(qū)農村小學的基礎教學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撒化蘭.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2017(5).
[2]韋建芳.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教育,2017(2).
[3]卓淑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能[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