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海鋒
【群眾路線】
文/陳海鋒
“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請您批評指正”“您是我大姐”等親切話語,傳民意、暖民心、礪民志,被人民群眾廣為傳播,更體現(xiàn)出黨的領袖“以人民為師”的胸懷和情懷。“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古今中外智慧的執(zhí)政者所奉行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正如《孟子·離婁上》所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新中國開國大典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一遍又一遍地大聲呼喊“人民萬歲”,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是人民的事業(yè),離開人民群眾,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將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仡欀袊伯a(chǎn)黨90多年來的風雨歷程,總結我們黨執(zhí)政60多年的經(jīng)驗教訓,反思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脫離群眾,失去民心,沒有人民群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就會失去廣泛而堅實的基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會失去動力源泉,談何復興?談何中國夢?毛澤東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共產(chǎn)黨人:“要把脫離群眾、卑視人民看成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切膚剜肉,應該痛徹心扉。”殷鑒不遠,催人警醒。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chǎn)階級政黨,蘇共曾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進程中,注重將群眾路線作為黨一以貫之的根本工作方針。然而,隨著蘇共執(zhí)政的長期化與執(zhí)政地位的穩(wěn)固,黨內(nèi)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愈演愈烈。在蘇共解散前,當時的蘇聯(lián)科學院曾進行過一次民意調(diào)查,在被調(diào)查者中,認為蘇共仍然能夠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體人民的占7%,代表全體黨員的占11%,而認為代表黨的官僚、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比例竟高達85%?;仡櫶K共“20萬人時建國、200萬人時衛(wèi)國、2000萬人時卻亡國”的歷程可以看出,蘇共執(zhí)政后期黨風的持續(xù)敗壞與民心的不斷喪失,無疑是導致蘇共最終走向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最大優(yōu)勢”化解“最大危險”,展現(xiàn)“最大威力”。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是克敵制勝的基石,是執(zhí)政興國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黨的歷史就是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的歷史。無論是革命年代“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筑起“真正的銅墻鐵壁”,還是改革時期“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同心共筑中國夢”,都證明,人民群眾才是逐夢之路上始終最堅固的支撐,才是破浪前行中最堅實的動力源泉。
群眾路線,是條英明智慧的路線,是條正大光明的路線,是條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勝利路線。淡漠群眾路線,脫離群眾路線,或丟掉群眾路線,就會妨礙黨的生命,損害黨的建設,毀壞黨的事業(yè)?!叭罕姟倍智Ы镏?虛情假意扛不動。群眾路線不是喊出來的,也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走好群眾路線,關鍵在一個“走”字,就是有行動、真落實、始終處在進行時。不走,群眾路線就成了紙上談兵、河漢斯言。群眾路線不僅要默默堅持走,也要大張旗鼓走;不僅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走,也要在網(wǎng)絡社會里走,既要拆除“圍墻”,更要拆掉“心墻”,真正在一絲一縷中體悟群眾路線,在一步一動中踐行群眾路線,在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群眾路線,匯聚起強軍興軍的強大正能量,激勵廣大官兵更加堅定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賴和擁戴,更加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確保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奮進的姿態(tài),投身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