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寶,楊 靜
?
身體功能訓練對提升中學生運動素質績效研究
王慶寶1,楊 靜2
1.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79;2.東營職業(yè)學院,山東東營,257000。
探討8周身體功能訓練對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運動素質的影響。方法:招募山東省臨沂市85名12-18歲中學生,按主觀意愿分成實驗組45人及對照組40人,實驗組進行為期8周的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體育課課程。分別于課程干預前后進行運動素質測試,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以單因素協(xié)方差分析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結果:接受不同課程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運動素質中各檢測項目均有顯著差異。結論:身體功能訓練課程與傳統(tǒng)體育課程相比更能有效改善中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提高中學生身體機能、促進中學生運動素質發(fā)展。故適合推廣至中學學校體育中,以發(fā)展學生運動素質,促進學生運動素質。
身體功能訓練;中學生;運動素質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7號文件”)中強調:近期運動素質監(jiān)測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xù)下降,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亟待改善,這些問題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1]。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12〕53號)[2]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山東省制訂了《山東省學生體質提升計劃(2014—2018年)》[3]。通過實施學生體質提升計劃,深入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培養(yǎng)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的一代新人,實現(xiàn)學生運動素質水平逐年提高,以期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運動素質標準》合格率達到90%以上。身體功能訓練是一種以提升身體在日常生活和活動表現(xiàn)的一種身體練習。M.L.Palmer和JJ.E.Toms在1992年提出“將身體功能訓練和日常的生活相結合的理念,認為身體功能訓練可以豐富傷病患者的康復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復,同時也可以幫助健康的人鍛煉身體,豐富鍛煉的方式[4]?!蓖瑫r,功能訓練之父Gary Cook“認為功能訓練更加注重身體完整運動鏈的整合練習,避免訓練中只是訓練某一塊單一肌肉的單一練習,但是沒有具體給出確切的定義[5]?!币虼耍狙芯客ㄟ^8周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干預實驗,對該訓練課程對中學生的績效進行客觀評價與論證,為中學生提高運動素質與體制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取山東省臨沂市身體健康的12-18歲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并且排除有規(guī)律運動史、身體存在心腦、關節(jié)等疾病的人。符合條件且自愿參與實驗者85人,為保證參與的配合度,根據實驗者主觀意愿和不同年級人數(shù)等量分組,實驗組45人(男25人,女20人),對照組40人(男18人,女22人),實驗前對兩組被試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項指標參數(shù)均未達統(tǒng)計顯著差異水平(P>.05),可進行實驗,基本情況見表1、表2。
表1 實驗前試驗對象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比較表
注:所有測試數(shù)值皆以均數(shù)±標準偏差(±SD)表示,以下各表同。
表2 實驗前實驗對象運動素質對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對實驗組進行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體育課程,其中控制兩組的上課頻率、上課時間、運動強度,使其保持一致。其中,每周安排2次課程、每次課程45min、運動中心率控制在最大強度的60%~80%并保持30min。分別于訓練課程干預前后進行運動素質測試,比較兩組被試實驗前后的差異情況。
1.2.1 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干預 在參考我國《青少年健身方法指導》[6]的基礎上,結合中學體育課實施的可行性進行設計,主要以功能性訓練為主要內容,參考《中學生身體運動功能訓練100例》[7]常用動作(表3)作為主體教學手段,課程遵循漸進原則在8周中進行層級強度干預(整個課程干預分適應性階段、發(fā)展性階段、綜合性階段)以實現(xiàn)不同目標(表4)。
表3 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參照表
表4 身體功能訓練8周計劃表
1.2.2 運動素質測試 全國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將運動素質定義為:“運動素質是在比賽和訓練過程中,運動員表現(xiàn)出的耐力、速度能力、柔初素質、力量素質、和靈敏素質等基本運動能力[8]?!睘檠芯糠奖?,本研究認為,運動素質與身體素質基本相同,是人體在運動以及日?;顒又兴憩F(xiàn)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平衡、協(xié)調的身體機能能力。因此,本研究所測試的運動素質內容參考《國家學生運動素質標準》(2014年修訂)[9]及孫慶祝主編《體育測量與評價》[10]中有關于身體素質測量指標,選擇以下6項測試項目: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4×10m、閉眼單足立、男生1 000m、女生800m,各測試指標可參照表5。
表5 實驗各測試指標一覽表
1.2.3 數(shù)據處理與分析 SPSS 20.0 for Windows進行統(tǒng)計處理,采用單因素協(xié)方差分析(One-Way ANCOVA)檢驗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干預前后各指標數(shù)據的變化,顯著差異水平為α=.05。
2.1 身體功能訓練對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的影響
2.1.1 體重和BMI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體重測試達顯著差異、BMI測試達極顯著差異(表6)。對照組平均體重增加0.26kg(0.48%), BMI升高至24.45±3.43kg/m2(0.48%);實驗組的體重顯著減少1.19kg(-2.20%),BMI顯著減少至23.29±3.41 kg/m2(-4.26%),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控制組。
表6 體重和BMI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注:變化幅度(%)=[(后測-前測)÷前測]×100,*P<.05。p<0.01,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以下各表同。
中學生處于身體快速發(fā)展的高峰期,由于飲食不良、缺乏鍛煉等因素很容易導致肥胖,研究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亟待改善[1],種種身體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中學生的運動素質。實驗研究表明,8周的身體功能訓練有利于改善中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特別是能夠顯著減輕體重。功能性訓練強調動作是身體運動的基石,強調機體的系統(tǒng)化功能,發(fā)現(xiàn)機體弱鏈、糾正機體的不對稱、不平衡情況,圍繞支柱力量[11,12]。因此,可證實本研究的確能夠改善中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
2.1.2 肺活量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肺活量測試達顯著差異(表7)。實驗組肺活量測試經訓練后為3 137±879.71ml,增加3.53%,對照組則為3 053±830.61ml,增加1.29%。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5。
表7 肺活量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運動時機體代謝增強,呼吸系統(tǒng)將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以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而肺活量是評定肺通氣(肺功能)的常用指標,肺功能的強弱直接決定了運動的進行和完成。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圍內肺通氣量與運動強度呈直線關系,若超出這一范圍,肺通氣量的增加與運動輕度失去線性關系,且增加速度明顯大于運動強度的增加[13]。身體功能訓練更加注重訓練的效果和整體性,特別是對快速發(fā)展的中學生施以恰當?shù)捏w育鍛煉和運動訓練能夠改善和增進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與本實驗研究結果相一致。
2.2 身體功能訓練對中學生運動素質的影響
2.2.1 速度素質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50米測試達顯著差異(表8)。實驗組速度測試經訓練后為7.98±0.72s,減少2.68%,對照組則為8.18±0.71s,減少1.09%。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5。
表8 50m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利于中學生速度素質的發(fā)展,但考慮到中學生素質自我發(fā)展的快速期,認為實驗組對提高中學生的素質能明顯。50m跑主要檢測機體的快速移動能力,強調下肢動態(tài)運動的同時需要核心肌肉等長收縮控制上體姿勢,減少能量的泄漏。身體功能訓練強調核心穩(wěn)定、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的協(xié)調發(fā)展等要素來提高運動員整個身體動力鏈傳輸能量的效果[11,12]。由此可推斷,身體功能訓練是通過核心力量訓練強化機體核心穩(wěn)定性,在速中學生度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施加恰當?shù)耐獠看碳ひ约涌焖俣饶芰Φ陌l(fā)展。
2.2.2 力量素質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立定跳遠測試達極顯著差異(表9)。實驗組爆發(fā)力測試經訓練后為190.67±30.93cm,增加11.72%,對照組則為175.50±27.62cm,增加0.48%;統(tǒng)計結果顯示,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后測達顯著差異,<.01。
表9 立定跳遠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爆發(fā)力提高11.72%,對照組雖有0.48%的進步幅度,但仍達顯著差異水平。故本研究認為,身體功能訓練相對傳統(tǒng)的體育課能夠顯著提高中學生的爆發(fā)力的效益,而傳統(tǒng)的體育課對提高中學生爆發(fā)力作用效果不明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陳貞祥[14]通過對高校體操專業(yè)中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的爆發(fā)力有顯著提高,且優(yōu)于傳統(tǒng)力量訓練。關于身體功能訓練能夠更有效地提高爆發(fā)力的原因,有關專家和學者都有論述和實驗研究,運動生理學(1984年)[15]對此解釋為肌肉彈性體的張力變化,肌牽張反射。身體功能訓練對肌肉發(fā)力和功率輸出起到促進作用,研究表明[16]身體功能訓練是通過提高產生力的速度來增強爆發(fā)力,同時通過增強關節(jié)和身體連接處的力量,減小能量泄露和增加力的作用效果。
2.2.3 耐力素質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800/1 000m測試達顯著差異(表10)。實驗組耐力測試經訓練后為231.63±16.22s,減少7.11%,對照組則為242.03 ±15.38s,減少2.43%;統(tǒng)計結果顯示,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后測達顯著差異,<.05。
表10 800/1 000m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耐力素質,但實驗組效果更為明顯。身體功能訓練強調軀干的支柱作用和動作的穩(wěn)定性,強調身體的控制能力,通過優(yōu)化動作模式來使得動作更加有效、經濟和穩(wěn)定,切實提高了實驗組實驗對象的身體穩(wěn)定性及正確的動作姿勢,避免了能量的浪費,使動作更加經濟有效。由此可推斷,身體功能訓練是通過提高動作效果、減少能量消耗來提高中學生耐力能力。
2.2.4 柔韌素質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坐位體前屈測試達顯著差異(表11)。實驗組柔韌測試經訓練后為8.89±5.51cm,增加13.97%,對照組則為8.93±5.21cm,增加3.84%;統(tǒng)計結果顯示,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后測達顯著差異,P<.05。
表11 坐位體前屈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jié)活動幅度、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17]。柔韌素質對速度素質、力量素質以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柔韌素質在增加動作幅度,提高動作質量,預防損傷有著重要作用。身體功能訓練在每次訓練課的前、中、后均安排動態(tài)、靜態(tài)拉伸,通過肢體快速或慢速的運動增加關節(jié)活動幅度和靈活性,避免了牽張反射,利于對肌肉的控制,在拉伸過程中有效刺激了韌帶和肌肉,增加了肌肉、韌帶以及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性。同時,注重力量練習與肌肉的伸展性訓練相結合,提高了肌肉力量和韌帶彈性。實驗證明,身體功能訓練課能夠有效提高中學生的柔韌性。
2.2.5 靈能素質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10m×4折返跑測試達顯著差異(表12)。實驗組靈敏能力測試經訓練后為11.30±0.96 s,減少0.93%,對照組則為6.60±7.71 s,減少0.83%;統(tǒng)計結果顯示,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后測達顯著差異,P<.05。
表12 10m×4往返跑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靈敏能力提高0.93%,對照組提高0.83%,兩組進步幅度均不大,但兩組達顯著差異水平。故本研究認為,身體功能訓練相對傳統(tǒng)的體育課對提高中學生的靈敏能力具有顯著差異。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本實驗與Gregory John Renfro[18]和Djevalikian[18-19-20]等人進行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實驗組相對對照組對提高靈敏能力更為明顯。在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訓練中過多的注重對大肌肉群的訓練而忽視了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因此推斷,身體功能訓練通過提高儲存和釋放肌肉和肌腱的彈性勢能來增強反應力量,訓練中強調神經對肌肉的控制,增加身體靈活性,提高靈敏能力[21]從而提高中學生的靈敏能力。
2.2.6 平衡素質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閉眼單足立測試達顯著差異(表13)。實驗組平衡能力測試經訓練后為11.40±10.65 s,增加166.98%,對照組則為6.60±7.71 s,增加31.21%;統(tǒng)計結果顯示,訓練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后測達顯著差異,P=.001。
表13 閉眼單足立前后測量值比較表
實驗結果證實本研究能有效地增進中學生的平衡能力,結合相關研究結果:(1)用以維持個體姿勢平衡穩(wěn)定且支撐脊椎進行運動的核心肌群是腰髖臀的復合體[22],包括腹肌、脊肌、股四頭肌及股二頭肌等,與本研究訓練內容所強化的肌群相符;(2)平衡能力與下肢力量呈正相關性,尤其下肢力量中的膝屈肌群相較于其他肌群又有更顯著的相關性[22],與本研究強化平衡能力的實驗結果相符。故可以推論,身體功能訓練使得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在采取軀干練習策略以維持身體姿勢平衡上有非常顯著的進步,證實本研究可有效改善中學生重心不穩(wěn)而失去平衡的現(xiàn)象,提高中學生的平衡能力。
(1)身體功能訓練相對傳統(tǒng)體育課,對改善身體形態(tài)、提高身體機能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能夠顯著降低BMI,故推論身體功能訓練有助于減低中學生的肥胖率。
(2)身體功能訓練課程干預,能夠顯著提升中學生的運動素質,故推論身體功能訓練非常適合推廣至中學體育中,以發(fā)展學生運動素質能力,提高學生運動素質。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休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S].2007~05~07.
[2]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S]. 中國學校體育,2012,11:6~7.
[3] 山東省教育廳,印發(fā)關于山東省學生體質提升計劃(2014—2018年)的通知[S]. 2014~12~5.
[4] Palmer M L Toms J E, Edelstein J E.Manual for functional training [M]. F.A. Davis, 1986.
[5] Cook G, Fields K.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 Strength & Conditioning, 1997, 19(2): 14~19.
[6] 徐向軍.青少年健身方法指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
[7] 尹 軍,王喬治,李少新,等. 中學生身體運動功能訓練100例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12.
[8]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9]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國家學生運動素質標準(2014年修訂)的通知[S].2014~07~07.
[10] 孫慶祝,郝文亭,洪 峰. 體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 MARK VESTEGEN. Core Performance Essentials:The Revolutionary Nutrition and Exercise Plan Adapted for Everyday Use [M].Rodale Books, 2006.
[12] MARK VESTEGEN,PETE WILLIAMS.Core Performance:The Revolutionary Workout Program to Transform Your Body and Your Life [M]. Rodale Books, 2004.
[13] 王步標,華 明.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14] 陳貞祥.Plyometric 練習對普通高校體操專業(yè)學生下肢爆發(fā)力的影響[J].運動,2009(2):93~96.
[15] 編寫組.運動生理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4:67.
[16] 王 雄,沈兆喆,主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國家隊體驗能訓練中心編著.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動作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
[17] 難仲喜,王 林.身體素質訓練指導全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07.
[18] Cregory John Renfro, Summer Plyometric Training for Football and its Effect on Speed and Agility [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1999, 21(3): 42~44.
[19] Thomas Kevin, French Duncan, Hayes. Philip R, The Effect of Two Plyometric Training Techniques on Muscular Power and Agility in Youth Soccer Players [J].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9, 23(1): 332~335.
[20] Djevahkian 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ymmetrical leg power and change of running directi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NC(1993).
[21] 王 雄,沈兆喆,主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國家隊體驗能訓練中心編著.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動作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
[22] 劉光華,楊愛萍,劉邦忠,等.絕經婦女下肢肌力與平衡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07):619~622,654.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on Physical Health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WANG Qingbao1, YANG Jing2
1.Institute of P.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2.Dongying Vocational College, Dongying Shandong, 257000, China.
Purpos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on physical health,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thods: Eighty-five volunteers of 12-18-year-old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45)and control group(n=40)by their personal preferen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arried out of course in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carried out of course in routin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eight weeks. Test with exercise capac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A mixed design, one-way ANCOV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fter training for each parameter.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l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s: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can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 Therefore, it is suitable to be popularized to academician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Exercise capacities
1007―6891(2017)04―0042―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10
G804.23
A
2016-06-03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