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嫵
好多人覺得我不可理解,但我覺得,院長其他人也能做,但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不是換一個人就能做成。
在山西臨汾有這樣一所學校,只有33名學生。雖然他們來學校時間、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共同:他們是被艾滋病感染的兒童。
這所名為紅絲帶的學校,是我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是這所特殊學校的校長、創(chuàng)始人。在過去13年,這個男人用他的愛為33個孩子撐起了一片天空。
紅絲帶學校坐落在距臨汾市區(qū)十多公里的郊區(qū)。這所學校被一片樹林環(huán)繞,最早是臨汾傳染病醫(yī)院的隔離病區(qū)。
父母去世“定居”病房
學校校長郭小平曾是臨汾傳染病醫(yī)院的院長,也是一名醫(yī)生,他怎么會辦起學校?這要從2003年說起。
當時,臨汾傳染病醫(yī)院設立艾滋病人病區(qū),取名叫“綠色港灣”。“有四個孩子的父母因艾滋病在醫(yī)院去世。這四個孩子也是感染者,他們反復住院,后來就在病區(qū)定居,病了就打針治療,病好就在醫(yī)院亂轉,吃飯就在我的小灶房?!惫∑秸f。
眼瞅著這幾個孩子有七八歲了,突然有一天,郭小平想,是不是可以在醫(yī)院給他們上課。于是,郭小平騰出了一間病房,買了四張課桌,找了一塊黑板,把醫(yī)院職工孩子一年級的書整理到一塊,開起了一個愛心小課堂,這就是學校的雛形。
隨后,學生陸續(xù)增加到十來個,學校改名為“紅絲帶學校”。學校正式成立是在2011年。
“從成立這所學校開始就希望它關閉。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和大家一樣進入普通的學校,和普通的人一樣去生活、工作和學習?!?/p>
夏天沒人敢來修門窗
現(xiàn)在學校有三個年級:高三、小學六年級和二年級。33個孩子都有著不尋常的故事。
莎莎是最后一個到紅絲帶學校的孩子。來紅絲帶之前,她在老家當?shù)厣蠈W,2006年和2015年,莎莎的母親和父親先后因艾滋病去世,莎莎得病的消息也在當?shù)夭幻劧?,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她兩次被其他同學家長“趕”出校園。
坤坤的父母也已經去世,他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但爺爺奶奶和他沒有血緣關系。有一次他在外面玩掉到山溝里,被救后因為額頭劃了口子,被送到醫(yī)院做手術,才發(fā)現(xiàn)是艾滋病感染者。這個消息讓村里人知道后,村民聯(lián)名簽名要求把坤坤驅逐出村,包括坤坤的爺爺奶奶都簽了名。最后這個事情被媒體曝光后,坤坤來到了紅絲帶。
還有翠翠,當大家知道她是感染者的時候,老師把她安排在教室的一個角落,下了課以后也沒人和她說話,大家覺得和她說話都會被感染,孩子壓力太大得了抑郁癥,在醫(yī)院治好后就再也不愿意去學校了,于是就在紅絲帶學校住了下來。
孩子就是這么一個一個來的。2010年,郭小平就已經成了臨汾市傳染病院、第三人民醫(yī)院和中醫(yī)院這三家醫(yī)院的院長,可就算工作再忙,他也沒有放下學校。
“有人說,孩子在你這是不是有點圈養(yǎng),但我覺得各有情況。這33個孩子大多沒有母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父母雙亡,他們在家沒人管,還要每天吃兩次藥,如果吃藥不好,可能會出現(xiàn)病毒變異,變得無藥可救?!惫∑饺缡墙忉尅?/p>
“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歧視。有一次我們請師傅來修門窗,夏天蚊子比較多,那師傅連工錢都不要就跑了。我一直認為,艾滋病病毒是我們的敵人,但艾滋病病人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所以希望社會能給他們更多的包容?!?/p>
擔心上大學后的包容度
2015年,郭小平做出了一個決定,辭去全部三家醫(yī)院院長的職務,只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一職,“好多人覺得我不可理解,但我覺得,院長其他人也能做,但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不是換一個人就能做成?!?/p>
在孩子們眼里,郭校長就是他們的親人。在學校待了十多年的濤濤說:“郭伯伯就是一個父親,對我們特別有愛?!?/p>
今年,這33個孩子中有16個將參加高考。再過幾年,如果沒有新的小孩來,等其他17個孩子全部升入高中后,紅絲帶學校的使命也許就結束了。
郭小平說:“到那一天,一定是社會進步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很少有艾滋病感染的兒童了。即使有這種兒童,他們也能為普通學校所接納了?!?/p>
“對孩子們的未來,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因為我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是什么樣。今年16個孩子就要上大學了,我覺得大學接納沒問題,班里接納可能也沒問題,但宿舍的接納程度我還不確定,不知道下一步會是什么樣子?!?/p>
就業(yè)機會應給他們
郭小平已經開始和孩子們聊報考專業(yè)的事情,“我的建議是盡量報以后好找工作的專業(yè),盡量避免直接服務人的專業(yè),比如幼師和老師等??梢赃x擇計算機、汽車修理等。他們的專業(yè)還是會受到限制。一方面有傳染病防治要求;另一方面,社會歧視的消除是比較漫長的過程。”
郭小平說,這些孩子在紅絲帶學校待了多年后,已經能比較好地了解和防治艾滋病。所以他有個想法,希望國內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機構能把部分工作崗位讓給感染者。一方面解決他們就業(yè),讓他們獲得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另一方面,讓他們做和自己有關的事也更坦然。
郭小平說,紅絲帶學校的4名生活老師就是由感染者在擔任。事實證明,他們做得很好。“因為他們有這個病,心是相通的,如果他們樂意去做這個工作,為什么不把這個崗位讓給他們?我也呼吁更多的感染者,積極加入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來,希望艾滋病防治相關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他們,給他們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文中所有艾滋病孩子名字為化名)
李鐵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