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祥
(定陶區(qū)冉堌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菏澤 274112)
評價泮托拉唑對比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的效果和安全性
曾慶祥
(定陶區(qū)冉堌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菏澤 274112)
目的 探討奧美拉唑、洋托拉唑治療胃潰瘍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組胃潰瘍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洋托拉唑,對照組胃潰瘍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奧美拉唑。兩組胃潰瘍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為宜,記錄其臨床療效、不良反應(本次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 研究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優(yōu),數據對比P<0.05,其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3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1.74%;研究組胃潰瘍患者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52%)與對照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70%)對比P<0.05。結論 胃潰瘍患者經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洋托拉唑后臨床有效性、安全性均較優(yōu)。
胃潰瘍;洋托拉唑;奧美拉唑;有效性;安全性
胃潰瘍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原因多見于胃蛋白酶分泌過多、精神因素、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目前臨床主要選擇藥物保守治療此類患者。本文將選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收治的胃潰瘍患者(n=92)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分組使用不同藥物探討奧美拉唑、洋托拉唑治療胃潰瘍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為提高胃潰瘍療效、預后提供可靠依據,現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單雙數字法(入院就診順序)將本次入選的胃潰瘍患者(n=92)隨機均分為研究組(n=46)、對照組(n=46)。研究組46例患者中92例胃潰瘍患者中男2652例、女2040例、,年齡18~89歲、平均(52.36±2.11)歲,病程7個月~11年、平均(2.92±0.37)年;對照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9~88歲、平均(53.09±2.07)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2.94±0.35)年。。經單雙數字法(入院就診順序)將本次入選的胃潰瘍患者(n=92)隨機均分為研究組(n=46)、對照組(n=46),上述相關數據研究組、對照組對比P>0.05(具可比性)。
診斷標準(《內科疾病診斷標準》)[1]:①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噯氣泛酸等;②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潰瘍面、炎癥反應。
納入標準:①符合胃潰瘍相關診斷標準;②于本次研究前1個月內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③對本次研究所需各類治療藥物均具有良好耐受性,無相關禁忌癥;④意識清醒,可積極配合本次研究;⑤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可遵醫(yī)囑用藥治療;⑥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完全知情;⑦本次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研究會審核通過,于研究前指導患者獨立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多發(fā)性潰瘍、復合型潰瘍、痛性潰瘍;②存在器質性并發(fā)癥;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存在精神、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⑤存在消化道穿孔史;⑥近期使用過非甾體類藥物、皮質激素類藥物;⑦妊娠、產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時期女性胃潰瘍患者;⑧心功能、肝功能、腎功能異常者。
1.2 方法
兩組胃潰瘍患者均接受臨床常規(guī)治療,補液維持機體水、電解質等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必要時輸血補充血容量,給予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及禁食,阿莫西林[由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提供(國藥準字H44021518)]每日給藥1次、每次口服500 mg,甲硝唑[由陜西頤生堂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61021388)]每日給藥1次、每次口服200 mg。研究組胃潰瘍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洋托拉唑,洋托拉唑[由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093501)]每日給藥1次、每次口服40 mg;對照組胃潰瘍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奧美拉唑,奧美拉唑[由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10950086)]每日給藥1次、每次口服20 mg。兩組胃潰瘍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為宜,記錄其臨床療效、不良反應(本次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將所得數據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后給予統(tǒng)計學分析并得出結論。
1.3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胃潰瘍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驗、胃鏡檢查結果變化情況結合相關標準《實用內科學》[2]胃潰瘍相關診斷標準可知[由世衛(wèi)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①治愈:經臨床治療后胃鏡檢查可見原潰瘍面積、炎癥反應均消失且無新發(fā)情況,實驗室檢測幽門螺桿菌呈陰性,疼痛(上腹部)、燒灼感等癥狀消失;②顯效:經臨床治療后胃鏡檢查可知原有潰瘍面積較之前減少幅度不小于80%,炎癥表現消失或顯著改善,實驗室檢測幽門螺桿菌仍為陽性,各項臨床表現均好轉或消失;③有效:經治療后胃鏡檢查可知原有潰瘍面積較之前縮小50%-79%,炎癥表現好轉,臨床癥狀改善,實驗室檢測幽門螺桿菌仍為陽性;④無效:實驗室檢測幽門螺桿菌呈陽性、胃鏡檢查原有潰瘍面積縮小幅度在50%以下甚至增加(較之前),各項臨床表現均未緩解甚至加重(注:各組胃潰瘍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該組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上述研究所得兩組胃潰瘍患者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總有效率、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數據均經n(%)表示,數據輸入Excel表中并利用SPSS 19.0軟件實現統(tǒng)計學分析,給予相應檢驗(t、x2)后若P<0.05則提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兩組胃潰瘍患者均順利完成相應藥物方案治療,研究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優(yōu),數據對比P<0.05,其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3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 71.74%。見表1。
表1 兩組胃潰瘍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n(%)]
2.2 安全性
兩組胃潰瘍患者經不同藥物方案治療過程中,研究組胃潰瘍患者發(fā)生(n=46)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3人數例、發(fā)生率6.52%,其中惡心1例(2.17%)、頭痛1例(2.17%)、藥疹1例(2.17%);對照組胃潰瘍患者發(fā)生(n=46)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人數4例、發(fā)生率8.70%,其中惡心2例(4.35%)、頭暈1例(2.17%)、藥疹1例(2.17%)。兩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并無顯著差異,統(tǒng)計學結果x2=0.00,P><0.05。
胃潰瘍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若患者未獲得及時救治將發(fā)展為胃穿孔等嚴重后果。研究表明[1],胃潰瘍的發(fā)病原因為消化道中防御因子、攻擊因子間動態(tài)平衡被打破,即防御因子弱于攻擊因子。以往臨床大多認為抑酸即治療胃潰瘍的主要原則,但多數研究發(fā)現通過良好抑酸雖可獲得一定療效,但將具有高達60%左右復發(fā)率,不利于保障患者預后[2]。隨著幽門螺桿菌成功分離,人們逐漸認識到幽門螺桿菌根除將顯著降低胃潰瘍復發(fā)率,因此越來越多的臨床醫(yī)師開始利用多種藥物聯合使用達到抑酸、保護胃黏膜、根除幽門螺桿菌等胃潰瘍治療目的 。
三聯療法即兩種抗菌藥物聯合一種抑酸藥物的給藥方案,已成為目前臨床用于治療胃潰瘍的首選療法,其中奧硝唑、阿莫西林均屬于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應用于胃潰瘍治療過程中可獲得較為理想的幽門螺桿菌抑制效果,但選擇何種抑酸藥物仍具有較大爭議[4]。質子泵抑制劑是抑酸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洋托拉唑等。研究表明,奧美拉唑給藥后于胃黏膜細胞發(fā)揮作用,對H+-K+-ATP酶活性具有較強抑制效果,從而達到減少胃酸分泌量的用藥目的。洋托拉唑可對H+-K+-ATP酶的抑制過程具有非競爭性、選擇性,通過對胃酸分泌的終末環(huán)節(jié)有效阻斷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胃酸抑制效果。此外有研究顯示,由于洋托拉唑給藥后無需經肝臟代謝,因此同樣適用于肝功能較差的肝病合并胃潰瘍患者或老年胃潰瘍患者。本文研究可知,對照組經常規(guī)治療聯合奧美拉唑后總有效率較低(71.74%);研究組經常規(guī)治療聯合洋托拉唑后總有效率(91.30%)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治療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并無顯著差異(分別為6.52%、8.70%),此結論與郁心圃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應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洋托拉唑可使胃潰瘍患者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有效性,同時此法具有較優(yōu)使用安全性,值得今后推廣。
[1] 貝正平.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6.
[2]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 261-1269.
[3] 徐明星.不同用藥方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潰瘍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4,34(15): 1291-1294.
[4] Gouraud A,Vochelle V,Descotes J,et al.Proton pump inhibitor-induced neutro- penia : possible cross -reactivity betweenomeprazole and pantoprazole[J].Clin Drug Investig,2010, 30(8):559.
本文編輯:吳玲麗
R573.1
B
ISSN.2095-8242.2017.32.62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