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胡海珍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與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農村幼兒園更是要利用各種方式開展家長工作,引導家長參與到家園共育中。對此,文章提出了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取得家長支持;提升家長素養(yǎng),開展共育活動;共同參與管理,家園形成合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家長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109-02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幼兒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如果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分別是:家庭;學校;幼兒所在的集體;幼兒本人;書籍;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從排序上看,家庭被列在了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幼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家庭教育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成年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是面向幼兒、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單位,同時肩負著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的責任?!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家長配合,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農村幼兒園更是要利用各種方式開展家長工作,引導家長參與到家園共育中。
一、農村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面臨的困境
1. 家長文化程度整體水平低
目前農村多數(shù)家庭對3~6歲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家長的學歷層次低、文化程度差、教育觀念相對落后,缺乏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他們認為,孩子的教育都是學校的事情,與家庭教育無關,家長只要做到在生活上細心照料,保證孩子按時上學就可以了。
2. 隔代教育現(xiàn)象普遍
很多年輕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外出務工,將年幼的孩子丟給老邁的父母照看。而老人照看孩子多重生活照顧、輕習慣養(yǎng)成,形成了自由放任式的教養(yǎng)方式,家庭教育出現(xiàn)嚴重失衡,造成家庭與幼兒園很難有效配合。
3. 小學化傾向嚴重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出現(xiàn)過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過于強化知識教育,把學齡前兒童當作小學生教育。對幼兒園開展的游戲化教學非常不理解,從行為上排斥、阻止,要求教師多開展拼音、數(shù)學等知識類的學習,還強烈要求多布置家庭作業(yè),使幼兒背上不應有的學業(yè)負擔。
4. 家園活動形式單一
幼兒園教師掌握的專業(yè)知識不夠,在家長進行科學育兒時指導性不強,開展家長工作的形式單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家長會。而且在家長會上,家長交流的也大多是幼兒的學習情況,對幼兒品德、行為習慣以及學習品質等方面不夠關注。
二、農村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對策
1. 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取得家長支持
教師是幼兒園與家長聯(lián)系的紐帶,所以,必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這樣有利于家長工作的開展。教師不僅要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表現(xiàn),還要讓家長多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只有多交流、溝通,才能促進彼此的了解,形成和諧家園共育體系。
(1)與家長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教師要做到用心對待每一位家長,讓他們放心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來,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教師對待家長的疑問或是困惑要細心地解答;面對家長的質疑或是錯誤的觀念要耐心地講解,不要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都推諉給家長。
(2)積極搭建方便交流的平臺。面對現(xiàn)在農村幼兒園大批的留守兒童,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臺,及時將幼兒的在園表現(xiàn)以圖片和視頻這樣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外地的家長,讓他們能夠看到自己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放心把孩子交給老師,也方便了教師與家長間的交流。
(3)靈活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家長群體的年齡有差別、素養(yǎng)有高低,這就需要教師面對不同的家長要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如遇到老年人就與他們拉拉家常,將深奧的育兒知識變成粗淺易懂的話講給他們;面對學歷高的家長就聊聊先進的育兒經驗,用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打動他們等。
2. 提升家長素養(yǎng),開展共育活動
家長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素質是家庭教育中最強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了全面提高家長的素質,幼兒園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做好家長摸底工作。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提高家長的教育觀念,首先要全面了解幼兒家長的整體情況??梢圆捎谜{查問卷、個別抽查、電話訪問、家長座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家長的年齡、家庭結構、學歷、教育需求等,這樣幼兒園才能獲得準確的數(shù)據(jù),確定工作重點,制訂有針對性的家長工作計劃。
(2)辦好家長專題講座。普通的家長會、家長講座只能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基本情況,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等,不能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專題講座就能彌補這個缺憾,幼兒園可以聘請園內外的幼教專家就家長關心的教養(yǎng)問題進行專題講座,旨在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了解3~6歲幼兒的身心特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等,不僅提高了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更是為家園共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開展家園共育活動。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不僅能拉近與家長的距離,更是讓他們也參與到了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如:一日開放活動,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和生活要求,這樣回到家中就有了管理目標;教學展示活動,可以為幼兒搭建一個展示的舞臺,讓父母喜獲孩子的成長;不同的節(jié)慶活動,不僅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傳承,還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過節(jié)的氛圍。聰明的教師可以把教育方法與技巧貫穿到家園活動中,教給家長如何跟孩子做游戲、怎樣看待孩子的成長、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等。
3. 共同參與管理,家園形成合力
幼兒園家長委員會是在幼兒園指導下,由家長代表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構建幼兒園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使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園的各種情況,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
(1)成立各類家委會。幼兒園可以根據(jù)需要成立班級家委會、園級家委會、家長伙食委員會等各級家委會,參與到幼兒園的日常管理中。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可以直接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幫助本班教師組織各種家園共育活動,甚至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可以協(xié)助做好其他家長的解釋工作;園級家委會可以參與到幼兒園的重大決策中,給幼兒園提出中肯的發(fā)展建議;伙委會的成員可以定期到食堂走一走、看一看,品嘗一下幼兒園的飯菜,將家長最關心的伙食問題公開、透明化,讓家長放心。
(2)定期召開家委會。幼兒園與教師要定期召開各類家委會,讓家委會成員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與職責,真正參與到幼兒園的日常管理中,發(fā)揮其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走個過場而已。
4. 積極肯定成績,激發(fā)參與熱情
(1)認真查找工作亮點。教師在學期結束總結各項工作時,也要認真總結家長在配合幼兒園工作時的亮點:有的家長在每次家園共育活動中,都能積極地做好服務工作;有的家長準時參加每一次家長會、教學展示、專題講座……還有的家長用心記錄下全班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與大家分享等。
(2)廣泛宣傳家長標兵。幼兒園要廣泛宣傳家長工作標兵。一是可以利用宣傳欄,將優(yōu)秀家長的事跡以圖文的形式進行宣傳,讓全園家長觀摩學習;二是組織優(yōu)秀家長評選活動,在家委會工作總結會議上頒發(fā),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積極的鼓勵,激發(fā)家長參與家園共育工作的熱情。
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由幼兒園、家庭、社會3個方面共同組成,三者必須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這種雙向互動中,幼兒園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技巧,以此來喚起家長的教育主體意識,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育兒觀,激發(fā)他們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在彼此尊重與合作的基礎上同步教育,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fā)展。
(編輯:楊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