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偉
2016年8月11日,女兒收到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親朋好友、同事們聞訊,或打來電話,或發(fā)來微信,或見面敘談,除了表達對孩子的祝福、對我和愛人的恭喜之外,更多的是問:“啥時候請我們喝喜酒???”“哪天辦‘升學宴???”
面對大家的關(guān)心,我們在感動之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辦好這場“升學宴”,而是怎么樣辦不成這場“升學宴”。
我和愛人生活、工作在有著“中國最冷小鎮(zhèn)”之稱的大興安嶺地區(qū)呼中區(qū)。小鎮(zhèn)雖小,名氣卻不小;小鎮(zhèn)很冷,人情卻不冷。前些年,除了婚喪嫁娶之外,每年高考之后辦“升學宴”成了小鎮(zhèn)上的一道風景。由于我在區(qū)委組織部工作,愛人在區(qū)委政法委上班,并且是土生土長的“坐地戶”,有著典型的“三多”——親友多、同事多、同學多。有時候,礙于情面,我們往往一天要參加三場“升學宴”,像趕場子一樣。由于鎮(zhèn)小、人少,參加升學宴的人幾乎天天“撞臉”,大伙兒往往一見面就開玩笑說:“又吃高價飯來了?”
近年來,區(qū)紀委狠剎“升學請客風”,在全區(qū)掀起了一場劍指借大操大辦宴席收受禮金的“廉政風暴”。我和愛人工作在區(qū)委重要部門,不但是黨員,還都是科級干部,遵守黨紀黨規(guī)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離女兒上大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大家見面之后依舊熱心地問咋還不辦“升學宴”呢?這時候,早已拿定主意的我和愛人異口同聲回答:“過幾天辦,等信兒吧!”
結(jié)果,在渤海大學九月初開學前夕,親朋們等來的卻是一個令他們“失望”的消息:我和愛人已經(jīng)領(lǐng)著女兒到大學報到去了!
我和愛人回家之后,有朋友見面就是一頓埋怨:“你們真傻,不辦‘升學宴,以前參加別人‘升學宴隨的禮金不都打水漂了嗎?”
聽了朋友的話,我和愛人相視一笑。也許,在外人看來,我們損失了幾萬元禮金,但我們清楚,作為黨員干部,自己這么做,得到的遠遠比失去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