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80后”作家的領(lǐng)軍人物,韓寒真正進入公眾視線是從在學生時代的《杯中窺人》在新概念作文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開始的。之后,因為他本人受到社會關(guān)注,所以他的退學行為飽受社會爭議,成為“韓寒現(xiàn)象”。本文從韓寒作品的叛逆和批判現(xiàn)實主題出發(fā),探討韓寒眼中的另類世界。
關(guān)鍵詞:韓寒;韓寒現(xiàn)象;現(xiàn)實主題
作者簡介:王一帆(1991-),男,漢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01
一、叛逆主題
所謂“叛逆”,指的就是思想和行為上的反叛,違反正常的規(guī)律,與現(xiàn)實相左,刻意違背他人的意愿,并且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規(guī)、讓人意外的事。這樣看來,在“80 后”作家群體中,韓寒無疑成為“叛逆”的代名詞,似乎無論是韓寒本人還是他的作品都在時刻詮釋著“叛逆”的內(nèi)涵。在當時,韓寒被貼上“叛逆”的標簽,或許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出于一種文化包裝或者說作為一個賣點的需求。
盡管韓寒本人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叛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和他一樣的問題少年,當然同時他們也是某方面的天才。這樣一來,這些少年們就不光光是擁有一種反叛姿態(tài),更是因為他們有反叛的資本。韓寒筆下的主人公們多多少少都反映著作者自己的經(jīng)歷,這些少年們化身為“隱含的作者”與讀者交流著,傾訴著。高中時期的韓寒成績一塌糊涂,退學、寫小說、旅行、賽車。于是,韓寒讓筆下的人物帶著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這些經(jīng)歷出現(xiàn)在小說中,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至于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氣質(zhì),則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反叛傾向,又或者對青春對人生抱有一種嘲諷的態(tài)度。“其精神本質(zhì)是:保持與主流、傳統(tǒng)不同程度的對立,包含有挑戰(zhàn)、叛逆、求變、顛覆、革命和個性的因素。”小說中的人物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荒謬,他們時刻在認同和反諷的矛盾中掙扎著,翻滾著。這些人物身上帶著一種沉默、自嘲、虛無主義的特性。
不難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基本上都是《三重門》中的“Susan”式的女子。這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女性,她們溫柔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堅強無比強大內(nèi)心,都她們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韓寒把她們塑造成拯救主人公們脫離虛無世界的“繆斯”——“性格中堅強和明朗的氣質(zhì)為主人公帶來一絲慰藉,撫慰他們反叛空虛的心?!?/p>
從韓寒后期的創(chuàng)作來看,《三重門》中的叛逆氣息僅僅是個開始,緊隨其后的《一座城池》、《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等長篇小說塑造出更加出格更加叛逆更加不合規(guī)矩的形象和語言。而公眾視野下的韓寒本人也如同他筆下的文字那樣叛逆而張揚——因七門功課不及格而退學,隨后專門從事寫作,又拒絕了復旦大學的邀請,在寫作領(lǐng)域占有一席之地后又毅然放棄轉(zhuǎn)而選擇了賽車。近幾年又涉足了電影行業(yè),執(zhí)導的電影《后會無期》劇本脫胎于他的公路小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韓寒就這樣用他自己和他的作品為讀者展現(xiàn)了他眼中另類的世界。
二、現(xiàn)實與批判的主題
韓寒如同他筆下的少年一般,對現(xiàn)實世界感到極度厭煩和不滿,因而,對現(xiàn)實的批判也成為韓寒小說的又一個重要主題。
小說《三重門》雖然是以校園生活為背景,但其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校園小說,不論是它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發(fā)展還是情感表達、遣詞造句等各個方面,都已遠遠超越了校園生活的范圍。韓寒將其熟悉的校園作為現(xiàn)實社會的一面鏡子,以其特有的尖銳眼光審視著在這里上演的一切,并用蔑視甚至嘲諷的態(tài)度對抗身邊的一切。小說中的主人公林雨翔很小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學神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的才華不復存在,他變得平凡甚至是平庸,而他自己對這種“退化”卻渾然不知,依然恃才傲物,經(jīng)常賣弄自認為高于眾人的所謂“文學水平”,結(jié)果自然是經(jīng)常出糗。林雨翔有一個身為著名作家同時也是編輯的父親,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整日與文字為伍的人,實際卻徒有虛名,他不僅才疏學淺,就連家中的藏書也不過是他拿來炫耀的幌子而已。讓讀者更為震驚的是,本該是教學育人的教師形象也被韓寒當做批判現(xiàn)實的靶子,進行了無情的“掃射”。小說中特別描寫了林雨翔的語文老師馬德保,他沒有才高八斗,沒有學富五車,更沒有教書育人,這是一個喜歡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的人,這個老師不求甚解,只靠胡吹亂侃來誤人子弟。當然,學生不會尊重他喜愛他,這是一個被學生唾棄的形象。
至于文學社,這本該是崇高甚至是神圣的地方,同樣是韓寒所不齒的,老師沒有真才實學,只是徒有虛名,用臨陣磨槍的把式來糊弄學生;可笑的是,學生們加入文學社既不是因為愛好文學,更不是為了求知向上,僅僅是因為文學社是唯一一個可以組織社員去旅游的團體。更加荒唐可笑的是不止于此,林雨翔憑借一篇完全抄襲的作文竟然獲得了全國作文比賽的一等獎。
或許人們印象中的韓寒是叛逆不馴、狂傲不羈的,也有很多人認為他的書賣得好不過是媒體炒作的結(jié)果,根本不值得一看,但不可否認的是,韓寒始終執(zhí)著于用文字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懷。從他的第一部小說《三重門》開始他就把關(guān)注現(xiàn)實作為自己作品的立足點?!八昧颂籼薜哪抗猓瑧岩傻哪抗?,甚至是很不留情的目光。一些情景,一些關(guān)系,一些問題,即使是在成年人眼里也會一閃而過,但卻在他眼里顯出一些破綻來,一些漏洞來,甚至是一些丑陋來?!弊髌分胁粌H展現(xiàn)了林雨翔、Susan等人作為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韓寒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毫不留情的抨擊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接插向教育弊端的中心。韓寒諷刺說“這小鎮(zhèn)最窮的是教育最富的是教育局”,他以敏銳犀利的問題意識對應試教育進行了嚴厲的思想批判,給讀者帶來豐富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