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要占人一生1/3的時間,由此可見其對人生命的重要性。近年對睡眠的科學研究更證實了這一點。本刊在2017年第3期上刊登了關于睡眠研究的文章,要詳細了解老年人的睡眠變化,先復習其中的一些內容。
人們常說“一覺睡到大天亮”,其實這個說法并不科學,這“一覺”包含有淺睡眠和深睡眠,而且呈周期性,“一覺”要反復此周期4~5次。而怎樣知道是淺睡眠還是深睡眠,要靠腦電圖的波形來判斷。淺睡眠時如果檢查睡者的眼球,可發(fā)現(xiàn)在快速地轉動,所以又稱為快眼動期(REM睡眠)。而在深睡眠時眼球不動,稱為非快眼動期(非REM睡眠),其中還可以根據(jù)腦電波分為4期,第3~4期為最深的睡眠。
睡眠時內分泌有改變
深、淺睡眠的改變,我們在主觀上并無感覺,何必要分這么多期呢?但其實和我們生理改變關系極大。即以內分泌研究為例,幾十年前就有人對健康志愿者進行研究,在志愿者頭上安置了測腦電圖的電極,從手臂靜脈上引出一條導管以供抽血。志愿者在房間內可熄燈安靜睡眠,而研究者在另一室觀察腦電波的改變,并定時每隔幾分鐘抽血一次。最后發(fā)現(xiàn),在第一次最深睡眠(4期)時,生長激素分泌最多。如果沒有如此深的睡眠,或者之后出現(xiàn)了深睡眠,則生長激素分泌很少。這就解釋了多運動的孩子一上床就呼呼大睡,他們就長得高;而一些流浪兒童夜宿街頭就長不高,他們在臨床上被診斷為“母愛剝奪綜合征”。因為前者生長激素分泌多,后者生長激素分泌很少。用同樣的方法,測得催乳素在睡眠后期將醒時分泌最多。與人的精力活動關系密切的皮質醇(即腎上腺皮質激素或皮質類固醇,在藥物中一般被老百姓稱為致胖的“激素”)在早晨分泌最多,下午分泌少,到睡眠時很少分泌;但長期值夜班者倒是白天不分泌(因睡眠),而開始值夜班時分泌多。許多激素都是在睡眠時分泌增多。單從內分泌角度就可看到睡眠對生命的重要性。
睡眠時間改變
一般認為老年人睡的時間短,晚上睡得早,早晨醒得也早。其實并沒那么簡單。2017年4月5日,著名《神經(jīng)元》雜志有一篇在網(wǎng)上提前出版的《睡眠和人類老齡化》的文獻綜述,復習了近年100余篇有關睡眠的研究。他們認為50歲以上老人的睡眠有下列一些改變:
1.睡眠時間提前(早睡早起);
2.遲遲不能入睡,入睡時間長;
3.總的睡眠時間較短;
4.睡眠中常醒,“一覺”分為幾段;
5.睡眠脆弱,常因環(huán)境聲、光刺激而醒;
6.較深的睡眠(3~4期慢波睡眠)減少;
7.非快眼動睡眠的1期及2期睡眠較多;
8.從非快眼動睡眠到快眼動睡眠的睡眠周期較短而且較少;
9.整個晚上醒的時間增加。
以上是大體上的改變,還有不少微觀上的改變,如腦電波波形分析、大腦分區(qū)的改變等,因專業(yè)性較強,這里從略。不過從這里可以看出,老人睡眠質的變化較量的變化更多,更重要。
睡眠的性別差異
從慢波睡眠占整個睡眠的百分比來說,男性隨著年齡增加,從20余歲的占14%,逐漸減少到80余歲的只占5%,而女性則從青年到老年,都占15%左右,變化不大。因此年齡并非是引起老齡改變的唯一因素。男女之所以有別,以及男女生長激素和睪酮分泌的不同,可能是女性的預期壽命較男性長的原因之一。
睡眠對生理的影響
老年人的這些睡眠改變,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精力和休息方面。由于大腦功能的變化,可影響到許多生理功能,包括免疫、代謝、熱量調節(jié)、內分泌及心血管功能,還影響許多認知和感情方面的表現(xiàn),如學習、記憶、情感調節(jié)、注意力、動力、決斷力及運動控制等。因此老人多發(fā)癡呆、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老人睡眠與抑郁及癡呆
如上所述,老人睡眠不良與認知功能有關,尤其是與抑郁及癡呆有關。以癡呆為例,阿爾茨海默?。ɡ夏臧V呆癥)是因為β淀粉樣蛋白在大腦沉積。動物實驗證明,深睡眠能“清除”β淀粉樣蛋白,因而睡眠紊亂(深睡眠少)可促成癡呆。近年從人體也證明了這點。但癡呆本身的臨床表現(xiàn)是雙相的,即一方面睡眠紊亂容易引發(fā)疾病,而疾病本身又使睡眠不好,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過,該文作者希望老人不要因此而引起恐慌。
老齡后睡眠有變化,睡得少了,這究竟是因為老齡后本身需要的睡眠時間就短,還是因為老人沒有辦法達到所需的較長睡眠時間,這問題沒有解決。就好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是個循環(huán)問題。
老人睡眠障礙如何解決
老人主要是睡得少,睡眠中較深睡眠的時間短,如果每天睡眠少于6小時,則應去醫(yī)院就診。一般的治療,就是要適當活動?;顒雍篌w力消耗,晚上就會睡得著,睡得香。我國現(xiàn)在提倡的全民健身運動,包括老大媽的廣場舞,都使全身適當活動,使得睡眠改善。可以說,運動之所以能健身,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晚上睡得深了,內分泌、神經(jīng)系統(tǒng)各方面都改善了,因而身體好了。
此外要改善睡眠的環(huán)境,臥室溫度要舒適,不要有噪聲,光線要暗,避免窗外的街燈光亮。到了白天,相反的,光線要明亮,使皮質醇能適當分泌,到了黑暗的晚上就睡得好。這絕對比花成千上萬元吃保健食品要好得多!
(張家慶教授博客:www.blog.sina.com.cn/drz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