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鴻
姚教授:
我今年55歲,男性。因右腎癌2016年8月26日在北京一家醫(yī)院做了右腎部分切除+輸尿管探查術,手術順利,術后沒有做什么治療。術后一周右側腰部引流管引流液量明顯增加,查肌酐提示為尿液,考慮漏尿,予以留置右側輸尿管支架管,并予以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后康復出院。
術后病理檢驗報告:(右腎部分及腫物)腎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F(xiàn)uhrman分級II~III級。腫瘤最大徑3.5厘米,累及腎被膜,未累及腎周脂肪。(腫瘤切緣)冰剩組織,未見癌。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角蛋白CK18(3+),波紋蛋白Vimentin(3+),證實腎腫瘤起源的標志物PAX2(2+),平滑肌細胞標志物SMA(-),色素性標記HMB-45(-),黑色素標志物Melan-A(-),CD117(-),腎細胞癌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標志物CK7(灶+),基因Ki67(+20%)。pTNM分期:pT1。
去年11月術后復查,發(fā)現(xiàn)左腎上腺長了腫塊,醫(yī)生建議觀察;2017年4月復查發(fā)現(xiàn),左腎上腺腫塊長大,醫(yī)生建議手術切除。4月2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左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手術順利。術后病理檢驗報告為纖維脂肪及腎上腺內見分化差的癌浸潤,呈巢團狀,部分細胞胞漿透明或嗜酸性。結合病史及免疫組化結果,符合腎透明細胞癌轉移。專家建議:定期復查,做預防性靶向治療。
去年右腎部分切除后漏尿,現(xiàn)在體內還留有支架管。
靶向治療費用昂貴,很讓我們糾結。我和家人想咨詢一下您,有何建議?
廣西一患者
您好!仔細閱讀上述材料,特提出一些看法:
病理證實為右腎透明細胞癌,F(xiàn)uhrman分級為II~III級,屬于中度惡性,有發(fā)生轉移可能,而從右邊轉移到左腎上腺區(qū)域的情況,文獻中也不少見。
為什么至今右腎及右輸尿管內支架仍不能拔除?是否一旦拔除又會漏尿?右腎手術至今已經8~9個月了,局部應該愈合,如果長期不愈合,要警惕局部有腫瘤殘留或復燃,這樣會影響愈合。需對此追究一番。若證實有腫瘤殘留,建議將右腎切除。
建議您做一次PET/CT(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檢查以全面觀察一下全身是否存在腫瘤殘留或復發(fā)情況。這也包括了右腎及腎上腺區(qū)域原先手術過的部位。這種檢查不但可發(fā)現(xiàn)腫瘤解剖學上的影像特征,也能顯示較小病灶的腫瘤生物學特性,就是價格稍貴一些,并且需自費。
如果PET/CT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建議密切觀察,定期做腎、腎上腺、肝等B超檢查及肺部X線檢查。由于靶向治療價格昂貴,而且不是隨意用幾天的問題,所以多數(shù)醫(yī)生不主張做常規(guī)預防性應用。萬一上述檢查發(fā)現(xiàn)有問題,又不能手術時,只能做靶向治療,采用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之類藥物,但是效果并非所傳說的那么好,要有思想準備。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姚教授:
按照您的建議,我在2017年6月5日做了PET/CT檢查,報告如下:
1.左側腎上腺術后改變,術區(qū)片狀軟組織密度影,伴輕度代謝增高,考慮術后改變?yōu)橹?,請隨診。
左側腎周筋膜略厚,未見明顯代謝增高;左側腹膜環(huán)形條索影,伴輕度代謝活性;上述首先考慮術后改變,請結合臨床并隨診。
左側腹壁皮下小片影,伴輕度代謝活性,考慮術后改變,請隨診。
2.右腎局切術后改變,術區(qū)未見明顯異常代謝增高,考慮以術后改變?yōu)橹鳎堧S診。
3.雙肺散在微結節(jié)及鈣化灶,未見明顯代謝增高,傾向陳舊病變,請隨診。
廣西一患者
您好!PET/CT檢查報告很清楚,幾個關鍵部位都沒有發(fā)現(xiàn)轉移病灶,有幾處有輕度代謝活性變化,也屬于手術后的正常反應。若有明顯或強烈代謝活性變化,就要考慮腫瘤。換句話說,眼下沒有腫瘤復發(fā),也就是說沒有靶向治療的“靶子”,所以無需做“預防性靶向治療”。實際上,在沒有腫瘤的情況下做“預防性靶向治療”的提法是不正確的,有些醫(yī)生也在犯這種錯誤。
我有4點建議如下:
1. 定期隨訪,可采取B超方式進行。要固定在一家醫(yī)院的某位醫(yī)生,而且要固定同一臺機器,這樣前后對比相對準確。
2. 可定期做些增強免疫力的治療,如白介素、干擾素、輔酶Q10之類藥物。不必長期用。
3. 可定期請中醫(yī)做些全身調理,其目的也是提高免疫力。
4. 必須保持樂觀情緒,既然已經做了有效治療,那您現(xiàn)在就是健康人了,切忌悲觀、擔心、恐懼,否則人體自然的免疫防御系統(tǒng)也會受到連累,容易導致癌癥復發(fā)!
供參考,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