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琦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與原蘇聯簽訂的《中導條約》和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奧巴馬與時任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簽署的《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II》也就是“布拉格條約”曾經被公眾認為是讓世界“從核戰(zhàn)陰影中解脫出來的希望……”云云。然而,就在美國新任總統(tǒng)特朗普當選之前,就一直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表示要退出“布拉格條約”。俄羅斯方面表示一旦美國退出該條約,俄方自然沒有繼續(xù)遵守之理。而早在2007年,俄羅斯就曾經揚言要退出《中導條約》,而十年之后的2017年5月9日,俄羅斯新型陸基中程巡航導彈“伊斯坎德爾”-M首次亮相紅場,從而使《中導條約》也已然不再有意義……
“口徑”上岸——復活的俄羅斯陸基中程巡航導彈
按照《中導條約》,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就應全部銷毀并不再部署射程為1000~6000千米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蘇聯解體后,美國為了表示冷戰(zhàn)勝利者的“高姿態(tài)”,退役并銷毀了“和平衛(wèi)士”和“侏儒”兩型洲際彈道導彈,這讓很多歐亞國家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氣”。不過另一方面,?;撏Ш退媾炌Оl(fā)射)和空基(空射)的這類武器并不在條約禁止的范圍之內。進入新世紀之后,美國雖然還在繼續(xù)發(fā)展“戰(zhàn)斧”巡航導彈,但銷毀了為“戰(zhàn)斧”研制的小型核彈頭。俄羅斯則有些“打擦邊球”,不僅保留了與Kh-555空射巡航導彈配套的小型核戰(zhàn)斗部,還研制了從水面艦艇和潛艇上發(fā)射的新型中程巡航導彈“口徑”-NK。若說這些都還“不算什么事”,那么將“口徑”-NK的外貿型“俱樂部”集成到集裝箱式發(fā)射單元上,就已經有了重啟陸基中程巡航導彈的色彩。
當然,基于《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補充條款,“俱樂部”外貿型在公開資料中的射程并沒有超過《中導條約》限制的1000千米。但是,既然外貿型“俱樂部”的尺寸和俄海軍自用的“口徑”-NK并無區(qū)別,那么人們就很容易想到這類模塊也可以用來發(fā)射“口徑”-NK的俄軍自用型號。顯然如果俄羅斯這樣做,那么就等于是復活了陸基中程巡航導彈。
不過,俄國人從來不認為那是他們“背信棄義,撕毀條約”。因為自從2007年美國正式宣布退出《反導條約》之后不久,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伊萬諾夫就宣稱要退出《中導條約》了。只是當時西方國家早已沉浸在“世界格局主導者”的優(yōu)越感中多年,并沒有把俄方的警告當一回事而已。然而,俄羅斯并不是只說不做的國家。俄羅斯軍工科研部門不久就提出了在“伊斯坎德爾”-E的車載機動平臺上集成由“口徑”-NK發(fā)展而來的陸基巡航導彈。該型號最初被外界稱為“伊斯坎德爾”-K,但此次亮相紅場閱兵式上時,俄官方公布了其“正式名稱”——“伊斯坎德爾”-M陸基巡航導彈。
前面已經說過,“伊斯坎德爾”-M巡航導彈是在“伊斯坎德爾”-E戰(zhàn)術彈道導彈的發(fā)射平臺上集成“口徑”-NK衍生型陸基巡航導彈的產物。在該彈于2014年首次試射時,外界似乎并沒有對這種武器加以關注。然而當“口徑”巡航導彈的?;汀翱趶健?NK在俄軍對敘利亞極端武裝的打擊中有出色表現時,北約各國到底還是不大“淡定”了。
“伊斯坎德爾”-M巡航導彈的射程目前還沒有定論,畢竟之前外銷型的射程連300千米都沒有,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俄軍自用型射程可達2500千米。不管這個數字是否可靠,但是在打擊盤踞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極端武裝的行動中,從里海區(qū)艦隊的11611K型護衛(wèi)艦和21631型小型導彈艦上發(fā)射的“口徑”-NK都飛行了1500千米以上的距離??紤]到陸基型的距離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比?;瓦€要遠一些,那么將“伊斯坎德爾”-M的射程判斷為2000千米以上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早在2017年年初,俄羅斯就宣稱如果北約將反導系統(tǒng)部署到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那么俄方就將“伊斯坎德爾”-M部署到西部軍區(qū)的列寧格勒州和加里寧格勒州以及“脫烏入俄”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從目前的情勢看,俄羅斯對此“說到做到”的可能性會相當高,作為一種“核常兼?zhèn)洹钡男滦完懟谐萄埠綄?,“伊斯坎德爾?M足以對東歐、西歐、南歐和北歐的所有軍事目標進行精度和威力都十分可觀的打擊。美國已于2014年前后銷毀了所謂配套“戰(zhàn)斧”巡航導彈的核彈頭,目前的戰(zhàn)術核武器僅有B61型核航空炸彈,而俄羅斯并未這樣做,因此至少現在,俄軍的戰(zhàn)術核打擊能力要比美軍更加強一些。除了歐洲部分之外,俄外交部和國防部發(fā)言人也不止一次地表示如果韓國執(zhí)意部署“薩德”反導系統(tǒng),俄羅斯也將會在遠東地區(qū)部署“伊斯坎德爾”-M巡航導彈,與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及可發(fā)射“口徑”-NK的“基洛”級(包括全新建造的636.6型和經過升級的877EKM型)常規(guī)潛艇一起,對“薩德”系統(tǒng)的部署陣地構成實質性威懾。雖然“薩德”系統(tǒng)在偵測和攔截彈道導彈方面有性能可觀之處,但是對于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則并沒有什么招架之力。在使用核戰(zhàn)斗部時,“口徑”-NK和“伊斯坎德爾”-M甚至可以對部署在阿拉斯加的美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tǒng)”(NMD)陣地構成不小的威脅……
條約之死——中程導彈的回歸和“普力奪”世界
除了這次亮相紅場的“伊斯坎德爾”-M陸基巡航導彈之外,被稱為“邊界”的RS-26小型洲際彈道導彈也已經于2015年首次試射成功。按照俄軍方的說法,“邊界”彈道導彈亦即將進入戰(zhàn)備值班狀態(tài)。雖然“邊界”標榜射程超過6000千米,但實際上這個射程很可能是通過減小彈頭載荷獲得的。也就是說,實戰(zhàn)中完全可以將RS-26“邊界”導彈“遠彈近打”地作為事實上的中程彈道導彈使用。
然而,并不能說那是俄羅斯帶頭“違約”。因為就在2011年,美國率先試射了“陸軍高級超高音速武器”,從夏威夷發(fā)射后準確擊中了3900千米以外的目標。美國陸軍部將那次試射稱為“全程試射”并且宣布其最大射程為4000千米。從少數對外公布的照片上看,所謂的“陸軍高級超高音速武器”就是一枚如假包換的中程彈道導彈。所以說,從美俄博弈的角度上說,是美國而不是俄羅斯重新開啟了中程導彈的研制和部署。雖然“陸軍高級超高音速武器”在2013年和2014年的兩次試射均以失敗收場,使得該項目的進展近乎停滯,但是這并不能成為“免責”的理由。
隨著“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等新型導彈武器的成功研制和進入部署狀態(tài),俄羅斯對于歐亞各地的潛在目標的陸基精確打擊能力正在快速恢復,逐漸重新接近蘇聯強盛時的水平。而美國不僅將自己的“盟國”如韓國、以色列等國在研制中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方面的限制盡數“松綁”,還準備在原有的“陸軍戰(zhàn)術導彈”(TACMS)的基礎上研制增程型,將射程提高到300千米以上,未來則計劃接近500千米。而對于其他地區(qū)性國家而言,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更是其對向大國討價還價,以及威懾周邊國家的“殺手锏”武器……
隨著《中導條約》和《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II》都變得不再有用,限制俄羅斯與美國設計、制造和部署各種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阻礙都已不復存在。而其他國家更是“有樣學樣”,只要自身尚有研制和裝備這類武器的潛力,就很容易會想方設法跟風。若說冷戰(zhàn)時超級大國尚且主導著國際環(huán)境的走向,那么如今的世界上已然不再有哪個國家可以把控具有一定軟硬實力的地區(qū)強國或國家聯盟的發(fā)展方向。在利益的驅使下,走向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有效約束的“普力奪”世界的可能性正在日益加大,從而帶來諸多不可預測的可能性……
(編輯/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