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鋒
語言是用于交流和表達思維的重要工具,也是人與人之問進行溝通的主要橋梁。語言的發(fā)展影響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學齡前兒童正處在語言學習和發(fā)展的敏感期,怎樣提高學齡前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值得每個幼兒教師思考的問題。幼兒教育研究與實踐表明,要建立一個有利于兒童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喜歡說的環(huán)境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
一、改變教學模式,以兒童興趣愛好為中心
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讓語言教學課堂充滿生命力。課堂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好壞。不過,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忽視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想象力和理解力。教師只是強調讓幼兒去背誦兒歌、詩詞,不管幼兒是否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對幼兒來說,聽的故事難懂、背的詩詞難背。常常是教師在說,幼兒在玩自己的。因此,改變調整教學內容,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圖片、音樂和情境環(huán)境等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引導幼兒自己聯(lián)想生活中的事物,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以幼兒為中心,努力給幼兒創(chuàng)造想說敢說的機會,鼓勵幼兒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改變說話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詞匯
用一些夸張而又有趣的肢體語言與臉部表情,來提升教師自身語言的表達技巧,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熱情及興趣。說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兒童學習說話的方式主要在于模仿。在幼兒園,說話的學習就是幼兒與教師相互交流的過程。幼兒學會如何選擇詞語、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在對話中不斷的體驗、學習和實踐。因此,教師是書本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向幼兒傳遞書本知識以及情感的關鍵人物。要想使得語言教學課堂具有感染力,教師使用的語言要通俗易懂,幼兒能理解。幼兒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要好好理解詞句的意思,也要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教師們要使用幽默而風趣的話語,營造輕松而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還要通過質疑、提問等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模仿日常生活
情景是指人們進行各種社會交際活動的場所。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應用和交流,學會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創(chuàng)設情景是一個能夠提升語言學習的重要手段。在語言學習中,創(chuàng)設情景是模擬多種生活場景,使語言教學更加形象、逼真、充滿歡樂,也能激發(fā)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和欲望。顏色、聲音、動作對于幼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更加有利于幼兒的語言學習。通過布置教室,模擬故事中的場景,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在游戲中學習,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白雪公主”是古老的童話故事,也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故事。在講解這個故事的時候,將教室布置成森林,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角色。幼兒對這一全新的授課方式特別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去。
四、走進大自然,進日常生活
知識來源生活,也應用于生活。語言來源于交流,生活是發(fā)現(xiàn)和獲得知識的最好途徑。因此,我們的語言教學不能僅限于教室,而應該走出教室,走到戶外,深入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感受語言的魅力,讓幼兒在游戲中,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言并應用到生活中去。我們可以把幼兒帶到公園,帶到圖書館,帶到超級市場,帶到戶外,帶到大自然,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然后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發(fā)現(xiàn),讓幼兒想說、敢說、大膽地說,通過走近大自然走近生活,提升幼兒的語言興趣,陶冶幼兒的語言情操,讓幼兒釋放自己的天性。
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幼兒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著手,關注并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需要,將文本、語言、情境及幼兒主體情趣交融在一起,靈活運用語言的獨特性、富有情趣的教學策略,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情趣化、游戲化的語言環(huán)境,使幼兒在游戲化、情趣化的教學活動中產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積極、自主、愉快地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