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榮
一、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自學能力,是指在沒有教師和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我學習的能力。它要求學生通過自己已經掌握并理解以及記憶的知識,努力鉆研,自覺求索,進而獲得新知識。
1.課前預習的指導。三年級及以上的小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慢慢地來為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出指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先了解課文內容,事先學習生字,理解并掌握詞語的意思,進而培養(yǎng)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預習的指導,首先應當在課堂內進行,隨后可以慢慢地向半課內半課外過渡,直到學生形成了自我學習的習慣之后,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預習。
2.學生恰當使用工具書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項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使用工具書。教師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新華字典。查閱字典是自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式,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在低年級時要具備使用新華字典的基本能力,而且要求他們到了中高年級要進一步熟練地查閱新華字典。同時教師在講授每一節(jié)新課前,應該要求學生事先劃出文章中的疑難字詞,并要求他們通過查閱新華字典去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長期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的話,既能養(yǎng)成查閱新華字典的好習慣,又能掌握學習新華字典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3.學生自學時間的保證。凡是旨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要求他們經過認真閱讀課文,利用自己所組織的語言才能夠回答的問題,還有一些有關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讀寫相結合等非常重要的練習活動時,教師事先要提示給學生一些學習要求,同時給予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后,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我學習,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地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及指名回答。
4.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教師除了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學所具備的各種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比如對學習的興趣,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以及良好的自學習慣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非常重視這些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中所起的作用。之所以要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非智力因素,是因為只有當學生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才會自覺地去學習,才會對學習產生熱情,才會對學習堅持不懈,最終才會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
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眾所周知,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以及判斷能力是閱讀能力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三種能力的獲得既不是通過教師講、學生學就能達到的,也不是通過教師講、學生答所能實現(xiàn)的,其獲得的方式必須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將文章理解,進而獲得這些能力。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緊扣課文。
首先,加強學生的字詞句段篇訓練能力。大家都知道,字詞句段是每篇課文的組成部分,而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都可以通過文章中的某些字詞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在講解《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理解文章中的“坐在小艇里的感覺怪有意思的”這句話,從而來理解作者的感情,通過這個“怪”字,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感受是新奇的。同時也可以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個句子都使用了比喻詞,那他們都是比喻句嗎?”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分析這三個句子,從而讓學生對比喻句有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也能夠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小艇的特點,從而給學生對下文理解小艇的駕駛和功能打下了基礎。
段落的結構形式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是非常多的。教師在給學生上閱讀課時,必須要求學生將一些典型段落劃出來再引導學生去分析和理解,這樣的話就能夠讓學生將對段落的感性認識慢慢地上升到理性層面的認識。通過如此反復的訓練,學生也可以將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轉移到寫作中來,從而加強了自身的寫作能力。
其次,加強對學生讀的訓練。文章中的文字與作者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時,必須要讓學生掌握揣摩和品味語言的一些基本方法,這樣的話,學生在朗讀文章時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在文章表達的感情,從而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重點訓練和基本功訓練。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重點訓練項目,教師在教學課文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重點訓練。
三、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讓學生來回答問題,這樣的話既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適當?shù)姆绞?,用簡潔而有條理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還經常讓學生口頭解詞、釋句,以及根據段意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甚至有時也會采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閱讀的好方法,更要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既能字、詞、句、段、篇有深刻的理解,又能將自己的已有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和課文內容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獲得知識,理解課文,增強認識,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