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市百里路小學 李 碧
基于語用視角的“嫁接”意識培育
浙江溫州市百里路小學 李 碧
強化嫁接意識,以尋找最具親和力的言語資源、營造最具吸引力的語用場、創(chuàng)生最具生命力的語用視角,突顯課堂中的語用,使教學真正致力于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建構與運用”,讓其落地生根,蓬勃生長。
嫁接 言語資源 語用場 語用視角
嫁接,本是植物學概念,是指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完整的植株的過程。
觀照我們的語文課堂,學生從文本中汲取語言,生長自己豐富言語的過程和嫁接何其相似。文本猶如接穗,學生猶如砧木,通過課堂的“嫁接”,兩者緊密接觸,相融相生,長成一個具有生命活力的言語個體。
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是決定嫁接的主要因素。所謂親和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內(nèi)部結構上彼此相同或相近,從而能相互結合在一起。所以,嫁接前要找適合的接穗。
站在語用課堂角度來教語文,其目的是要實現(xiàn)從“教會知識”轉(zhuǎn)向“發(fā)展素養(yǎng)”,努力挖掘、整合文本中可能帶給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價值?;谶@樣的認識,我們要從學生出發(fā),尋找與之契合度高的、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言語資源”。
文本在手,可講可教的內(nèi)容一大筐。作為教師就要從語用角度出發(fā),學會從文本中篩選適合學生的語言材料,提煉語言訓練點,讓學生與它們對話、思辨乃至糾纏,從而指導學生學習、運用這些規(guī)范得體、生動鮮明的語言表達方式。
【片段舉隅】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
師:什么是網(wǎng)絡呢?老師在網(wǎng)上找到了這么一段話。(課件出示)同學們,看了這段文字,你們知道什么是網(wǎng)絡了嗎?
(生都搖頭)
師:那課文是怎么介紹網(wǎng)絡的?(學生找讀,課件出示書中句子)引導學生關注、理解打比方的句子。
生1:我覺得電腦網(wǎng)絡是四通八達的,因為課文把它比作蜘蛛網(wǎng),蜘蛛通過蜘蛛網(wǎng)可以到達各個角落。
生2:我有補充。把電腦網(wǎng)絡比作蜘蛛網(wǎng),可以看出電腦網(wǎng)絡把國家、城市、家庭都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
生3:我覺得網(wǎng)絡信息是快速傳遞的。因為課文說它是信息高速路,我們的高速路上汽車可以快速通行。
生4:把地球比作小村莊,說明網(wǎng)絡使大家彼此間的距離變短了,交流增強了。
師:是啊,作者通過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來打比方,把難以理解的“網(wǎng)絡”清楚明白地告訴了我們。如果碰到一時說不清道不明的,我們在表達中也可以學用這種方法。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這篇課文淺顯易懂,理解不難,粗粗一看,似乎也沒什么可教可論的。但是,這位老師很敏銳地抓住了“打比方”句子群這一言語資源,通過艱澀難懂的定義和運用熟悉事物打比方的概述作對比,從而感受到打比方的秘妙之處。對三年級學生而言,初步認識感知“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之法,顯然比讀讀說說來得有價值得多。
嫁接的接穗,本身就是要富有生命力。同樣,呈現(xiàn)給學生學習的言語資源也要富有生命活力。如像“綠蓑衣”“蓬松的午后”這樣的言語陌生化現(xiàn)象,如“漓江的水真靜?。焕旖乃媲灏?;漓江的水真綠啊”這樣富有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xiàn)象,如“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中“墜”這樣具有隱性玄秘的語言現(xiàn)象……這些言語資源于學生而言,具有特殊性,具有新鮮感,能給予學生言語生長強大的生命力,學習興趣自然也不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具有生命力的言語資源,從語言理解運用的角度,深挖細掘,讓它們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呈現(xiàn)給言語個體——學生。
嫁接接穗,還得找尋合適的時機。同樣,教師尋找精致優(yōu)質(zhì)的言語資源,也要找對孩子言語發(fā)展的時機。什么時候?qū)W用說明的方法來介紹?什么時候可以用總分的方法來交流?對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學習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必須細化學段目標和內(nèi)容,必須基于學情,不越級,也不滯后,抓住“言語生長”的最佳時機。如此,教師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言語生長的關鍵時刻,繼而順應、平衡、同化,領著學生走向文本深處,走向思維深處,進而蓬勃生長,根深葉茂。
嫁接中,接通的過程其實就是接穗和砧木親密接觸,相互適應、滲透的過程,當然更是接納、融合的過程。
有了優(yōu)質(zhì)言語資源,在課堂中就要努力營造各種“語用場”,讓每一次語言文字的學習都處在一個濃濃的看不見的氛圍和氣場中,讓學生和文本之間互動往來,引發(fā)學生主動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品味、去表現(xiàn),讓文本中的語言生成點深深地犁過,而不是簡單地滑過。
詞句片段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肚里有貨,下筆不愁。積累了大量的佳詞好句,更能充分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老師可以抓住那些靈動、傳神、細膩的字眼,通過品析誦讀的“場”加以撥引,引領學生悉心品味,細細咀嚼。
【片段舉隅】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文。
師:為什么把“堅定”讀得這么重?
生:因為普羅米修斯的心中已經(jīng)作了一個決定:寧可死也不歸還火種。
師:堅定就是下定決心。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
生:我是從“決不會……更不會……”這兩個詞語里感受到普羅米修斯的意志很堅定。
師:“決不會”“更不會”讓我們感受到了普羅米修斯的堅定。請你好好來讀這兩個詞,讀出那一份堅定。(學生深情朗讀)
生:我是從一個問句里感受到的“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言下之意,就是為人類造福,沒有錯。
師:那課文為什么不用你的話,而用了一個問句呢?
生:反問句能加強語氣,可以感覺到普羅米修斯內(nèi)心的堅定。
師:你真厲害,抓住了一個問號來感受。帶著你的理解來讀一讀這句話。(學生深情朗讀)
優(yōu)質(zhì)的言語,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都蘊含著深厚的意蘊。教學不能停留在字詞句的表面,而要推敲、品析、涵泳,體會個中的精微之義、精妙之思,明白“原來可以這樣寫”。再通過一次一次地朗讀,在語言的誦讀中層層累積,就像礦藏的形成,成為豐厚的語言基底。
靜止在心的語言缺乏活躍度。語用教學的奧秘,幾乎全在于 “運用”兩字。所以,讀寫遷移也是營造“語用場”的有效策略之一。仿寫、續(xù)寫、補白寫……各種寫,皆能盤活語言,讓語言動起來,用起來,吹皺一池春水。
但有一點,教師必須基于文本,找準“讀”“寫”契合點,引導學生進行獨特言語和表現(xiàn)方法的運用、創(chuàng)造。
【片段舉隅】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祖父的園子》一文。
課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師: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后半句。(師生合作讀)
師:如果你是倭瓜,你愿意爬到哪兒?為什么?
生:我愿意爬到祖父的身上,就爬到祖父的身上。
生:我愿意爬上房頂,在房頂上舒服地曬太陽。
……
師:蕭紅是自由的,所以眼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鞓返男∈捈t在祖父的園子里是無憂無慮的。你看:
不用枕頭,不用席子,
把草帽遮在臉上睡著了……
夢中的我就更自由了!
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我若愿意________,也沒人管。
師:你們能學著蕭紅的樣來寫一寫嗎?(學生仿寫)
蕭紅文章的語言是自然的、率真的、直白的,加上言語的重復循環(huán)出現(xiàn)形成了別有韻味的 “蕭紅體”?!皩W別人的文章,說自己的話”,教師通過讀后仿寫,使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蕭紅體的特點,讀中理解,讀中吸收,又借鑒了課文個性語言的表達,嘗試運用,充分調(diào)動起詞句的活躍性。
嫁接的價值在于改良。我們要有改良的意識,使言語品質(zhì)日趨提升,言語圖式日漸豐富。這對教師而言,是責任,亦是挑戰(zhàn)。教師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語用視角,讓文本發(fā)揮出更大的語用價值,讓學生在表達中獲得更多的增益。
【片段舉隅】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哪吒鬧海》一文。
師:課文最后有一句話:“從此,龍王父子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太平日子?!比绻闶驱埻?,你會善罷甘休嗎?
生:不會。
師:假如你是龍王,找到哪吒的父親李靖會如何告狀?幫龍王想一想,怎么告才能讓李靖相信是哪吒的錯?
生:李靖,你的兒子哪吒犯了滔天大罪!他一擺混天綾,就使我的龍宮搖晃起來;他一扔乾坤圈,便把我的夜叉打死了;他一抖混天綾,就把我三太子的原形逼了出來。最可恨的是他還把龍筋抽了,趕快把你的兒子交給我處置。
師: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親面前,又會怎么說這件事?
生:父親,你知道嗎?龍王父子常常為非作歹,老百姓都不敢下海捕魚了。我只不過是在海邊洗個澡,就出來個怪物。他舉起斧頭便砍,我沒辦法才打了他,但不知道怎么的就死了。后來又來了個人,舉槍便刺,我也沒辦法,不小心又把他給打死了。
師:好一個沒辦法。責任都推給了對方。
師:同一件“哪吒鬧?!钡氖拢埻鹾湍倪付荚诶罹该媲爸v了一遍,這樣的講述都是對原來這件事的轉(zhuǎn)述。但兩人講的一樣嗎?
生:一個講哪吒干壞事,一個講龍王干壞事。
生:龍王是告狀,哪吒是解釋。
師:對,他們的目的不一樣,所以說話也不一樣。那么編者是站在誰的角度寫的呢?
生:哪吒。因為課文寫龍王的是“胡作非為”“稱霸一方”“興風作浪”,都是說他們不好的。
師:你真會讀書。一個故事三種說法,因為目的不同所以說法也不同。
薛法根老師這堂《哪吒鬧?!房芍^是語用的極致。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上學習概述,把故事學簡單,又接著學講述,把故事講生動。到此,已經(jīng)充分發(fā)揮了文本作為言語資源的運用價值。然而,薛法根老師創(chuàng)造性地再開“轉(zhuǎn)述”,引導學生利用文本創(chuàng)設語境的全新言語圖式,促進了課文的再次內(nèi)化,更讓學生學會了從不同對象、不同目的來敘述的言語技能。
潘新和在《語文:表現(xiàn)和存在》一文中提到:“在教學中,如果不能從言語現(xiàn)象進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進入到另一個言語生命鮮活的肌體中,體察其脈搏的搏動,細胞的分裂,骨骼的發(fā)育,感悟言語作品是如何孕育生長的,而只停留在言語表層意義的僵化解讀,哪怕你也能透過言語表層意義,開掘你所謂的象征意蘊,這種解讀依然是沒有生命熱度的?!彼晕覀冊谡n堂中關注語用的改良,并創(chuàng)生各種語用視角,通過“場”的作用,我們關注的就不僅僅是“寫了什么”,更會關注“怎么寫”“為什么寫”的話題,去探秘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意圖,從而有效地改變語文課堂的深度和走向。
語言可生長,語言須生長,它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內(nèi)涵的重要方面之一?!盀榘l(fā)展學生的言語智能而教就是以語文為例來學語文?!被谶@樣的認識,我們在課堂中強化“嫁接”意識,循語用之本,走語用之道,讓課堂充滿言語運用的活力,讓課堂真正指向人的完整發(fā)展!
[1]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從華.語用:語文課程的學科特質(zhì)與實踐品質(zhì)[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1).
[3]何建紅.小學語文課堂基于“語用”教學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