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遠
相信對于很多人而言,大學時代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青春歲月,而大學自然也就成了那個最重要的“他鄉(xiāng)”,成為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在未來四年里安身立命的第二家園。
那么,面臨高中畢業(yè),即將走向大學的你,要選擇一所怎樣的大學,方能開心生活、用心學習,不辜負大好時光呢?不妨花幾分鐘聽聽作為過來人的我——一個云大小學姐數(shù)年的求學見聞,看看這所既是校園也是家園的巍巍學府是否適合你。
在云大,見天地,見自我
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便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我的過程?!蔽疑钜詾槿弧?/p>
只是,一個人如果終日置身于鋼筋水泥當中,便難見天地之寬廣、萬物之靈性;若是年少而寡于游歷出行,就無法體察大千世界眾生之百態(tài);若是終日待在幽閉的居室里苦學,則無法審視真正的自我,明心見性。誠然,親近自然,人的身心狀態(tài)才能調整到最好,也才能更好地求知治學。為了不做一臺年輕的吸塵器,我來到了云大。
是的,我沒有選擇北上廣深,而是選了春城昆明。最初的選擇沒有太多的理由,只因我對云南這一隅山水的喜愛,而云大確實未辜負我的期望:這里空氣潔凈清爽,微風吹過,如同輕輕啜飲一口加了細碎冰塊的薄荷水;在一年中,晴朗的日子居多,天高云淡、碧空如洗讓人心情豁然開朗;這里四時如春,沒有“火爐”的炙烤和“冰箱”的酷(嚴)寒,當真是得天獨厚,宜居宜業(yè)更宜人。
不要以為風景秀麗之地就貧瘠落后,作為省會城市,昆明是我國面向東南亞的門戶重地,云大學子的機遇與前景都不可限量。如此看來,綠色的生活環(huán)境和擁有良好機遇的平臺或可兩全,眼前的云大不就是如此嗎?
云大,在傳承中前進
不過,只是風景優(yōu)美這一點,并不足以支撐一所大學躋身眾多大學之前列。云大可不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之流,它經(jīng)過近百年的歷史積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人才輩出,校風優(yōu)良。
校園面積不大的東陸校區(qū),承載了輝煌厚重的校史。莊重典雅的會澤院中,依稀能窺見昔日“云南王”唐繼堯文韜武略的風采和建校辦學時的遠見卓識;古老的東陸書院(貢院)彰顯著云大的文脈悠悠、古韻綿長;科學館中老教授帶著年輕的學者們埋頭苦干,不斷地推陳出新,成果輩出;映秋苑是林徽因的作品,并不奢華的建筑透出的是名家的氣度;懷周樓靜立東南一隅,陳舊卻堅實的墻體和冬日如雪的梅花都在默默地懷念著總理……
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故事,這里的一磚一瓦皆有傳承。不忘歷史并不意味著云大泥古不化、故步自封,不說與時俱進和走在前列的圖書館和理工科實驗室,就拿我所在的新聞學院來說吧,這里的演播室和實驗室的硬件在西南地區(qū)名列前茅,在上電視學、新聞攝影一類的應用課時,嶄新的單反相機佳能70D一般是兩人一臺,同學們可以擁有其整整一個學期;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同學外出到酒店實習的課程很多,且校內的實訓大樓設有各類實訓室,讓同學們既能學得好管理學和線性代數(shù),也可以將茶藝、調酒、前廳實務信手拈來……
作為綜合性大學,云大的文、理、工等學科都各有所長,精品學科拔尖,其他的學科也不敷衍,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老師們都很敬業(yè),學科發(fā)展穩(wěn)定而平衡。云大對自己的每一個孩子都從不敷衍,關懷備至。
云大,你我的精神家園
由著名數(shù)學家熊慶來老校長作詞的校歌唱得好: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淼淼,萬山為襟。卓哉吾校,其與同高深。北極低懸赤道近,節(jié)候宜物復宜人。四時讀書好,探研境界更無垠。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一首校歌樸實無華,卻道盡了云大的好、云大的真。在云大求學三年,我不是沒有討厭過云大,畢竟它不是最完美的存在,可是每一次抱怨過后就看到了更好的它——校內交通、基礎設施、校園美化、福利措施、學科建設逐漸完善,云大以成倍于以往的速度在成長,時至今日,已是碩果累累、成績斐然。
于是乎,我終于能在回望三年前的那個選擇時,喟嘆一句:不悔!因為這里既讓我有家園般的歸屬感,也讓我能夠和良師益友一同成長。在東陸園的片片芳華里,我們一直都在努力。
彩云深處,吾心安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