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
摘 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互聯網、新老媒體為主的媒體形式也在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既改變了傳統媒介的形式,同時也使得新媒體在發(fā)展中更具自身的特色。因此本文主要以研究傳統媒體電視為主,分析電視媒體在現代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且以此來研究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fā)展。
關鍵詞 電視藝術;網絡;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全媒體時代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0-0011-02
“媒介融合”最早是由美國的教授浦爾提出的,主要的含義就是表達不同的媒介進行融合的新趨勢。同時在在這種思想出現后,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的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中和性的平臺,它集中了影視、廣播、電視、報紙、媒介等多種形式于一身的特點,并且在發(fā)展中也還不斷的推動著不同媒介進行革新與創(chuàng)新,媒介融合成為構架媒介化社會的核心力量之一。
1 新媒體給電視媒體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
20世紀,電視的出現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電視媒介開始長期的占據了傳播領域中的領頭的位置。不同樣式主題的電視節(jié)目和大量的綜藝節(jié)目,甚至到后來新聞綜藝、商業(yè)廣告等都出現在電視媒介的中,這也使得電視媒介成為20世紀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大的發(fā)明之一,同時在用途上電視媒介與傳統的報紙和廣播相比占據了絕對的優(yōu)勢。
但是到了21世紀新媒體的出現,互聯網時代的產生,隨后電腦、手機、平板等傳播載體的出現,大大的提高物聯網時代的運行速度,也就使得傳播媒介的形式變得多種多樣,并且也更加的迅速和有趣,網絡的誕生與發(fā)展已經成為電視媒介的最大競爭對手了,甚至在年輕一代人身上網絡媒體的保有量已經遠遠大于電視媒介了。
新時期電腦、手機的普及與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原本處于領頭羊地位的電視媒介也因此受到了具體的沖擊。因此就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轉移用戶平臺,以互聯網和手機作為今后的主要關注對象,所以這樣就對電視媒體在發(fā)展中產生了具體的沖擊與挑戰(zhàn)。
2 新媒體和電視媒體二者的融合
電視媒介在新時期的發(fā)展中雖然與網絡時代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電視媒介其實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難以覆蓋性,例如電視媒介具有豐富的信息、真實的載體、使用的習慣、家庭的便利等等。因此來說對于現代的電視媒介同時是可以追趕上新時期的時代發(fā)展的,并且電視媒介完全可以通過新媒體形式來完成自身的涅槃重生,根據新時期的發(fā)展特點而形成具有時代特性的新的功能來,這也是現代電視媒介所要尋求的新的發(fā)展道路。而反之新媒體形式也可以通過電視媒介來進行更加廣泛的媒體傳播,并且二者之間完全可以進行融合發(fā)展,以此來產生出新的火花。
雖然說新時期的電視媒介在創(chuàng)新和形式感上已經叫人感受不到新意了,另外技術層面、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也遠遠的落后于新媒體形式,面對這種情況電視媒介最佳的方式就是整合自身的特點,以此來進行融合,把傳統的電視媒介與現代的網絡新媒體進行一種優(yōu)勢的互補,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并且以此來產生出新的特點和新的發(fā)展方向,這點對于電視媒介也好,對于新媒體也好都是一種雙贏。
石磊認為電視媒介可以彌補網絡新媒體的缺陷,這主要是因為,新媒體的主要動力在于傳播上的無上限、大數據的優(yōu)勢、并且從時間、空間、地域、互動、上都是無上限的,這點也正是由于處于現代的新時期而產生出的新特點。電視媒介雖然在當前的時期處于一種落后的形式上,但是電視媒介曾經占據信息時代的主流地位的時間是悠久的,這就導致人們對于電視媒介的依賴性依然很高,并且新媒體的形式在形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依賴電視媒介而產生的,所以來說對于今天的發(fā)展中新媒體于電視媒介在很多的地方具有很強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其實也是一種融合的基礎,今后新媒體仍然需要對電視進行繼承,從電視中獲取內容的源泉和發(fā)展的動力,來挖掘自身的行業(yè)潛力。
網絡新媒體形式具有速度快、技術先進、影響力大、互動性強等特點,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的缺陷,這種問題其實就是內容真實性無法確定、主題性雖然鮮明但是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撐,這樣一來在發(fā)展中其實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然而如果把電視媒介和新媒體進行融合,可以直接的解決電視媒介的老舊的問題,并且在發(fā)展中也會使得新媒體的問題得到補充和填補。
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經歷了20多年的演變發(fā)展,從最初單調樸素的文藝表演到如今各式各樣的選秀、真人秀、訪談、生活服務等,內容題材越來越豐富,儼然已經成為許多電視臺收視的中堅力量。比如《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是邀請明星出席的戶外真人秀,《舞林大會》《蒙面歌王》等也是明星參與的演藝競技真人秀,這些節(jié)目一經播出,在選題和基調設定上都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因為其較高的收視率和較高的評價也吸引著網絡媒體去爭奪這些火爆電視熒屏的節(jié)目來拉攏各自網站的人氣。
愛奇藝視頻也曾經在2013年推出2億的高價“大包”湖南衛(wèi)視的品牌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百變大咖秀》《我們約會吧》。雖然網絡可以獨立制作各種視頻,可以開拓電視媒體所未曾涉及的全新視頻品種,呈現出自身許多便捷之處和時代優(yōu)勢,電視媒介的豐富多樣的原創(chuàng)節(jié)目、潛力無窮的話題內容,為各個廣播電視臺官網和各個門戶網站、專業(yè)視頻網站等提供具有保障的內容支持。
3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傳統媒體來說,要想在當前這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上站位腳跟,就必須要進行轉型,在轉型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意,同時在創(chuàng)新中還需要保證自身的特點,不能在改變的過程中喪失自己的獨特性,既要保證創(chuàng)新還需要保證自身的特色,要確立好自身在傳媒行業(yè)中的地位,還有整合運作內容資源和新媒體的渠道優(yōu)勢。例如電視盒子的應用可以說是電視與新媒體在過度中最好的典型范例了,盒子的制作可以直接通過網絡付費帶來利潤,并且在形式上又是電視變成新媒體傳播的一種新的典范,通過電視、電影、綜藝節(jié)目等等與新媒體的結合而產生的付費新形式,把內容轉換為利潤,使得電視這個傳統媒體又出現了新的轉機,從而帶來新的生機。所以說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傳統媒體需要不斷的與新媒體進行研究、融合、發(fā)展,以此產生新的發(fā)展道路,傳統的電視媒體就能夠在積極采用新媒體形態(tài)的同時,以此重新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平臺,在以平臺為踏板融入當前時期的新媒體時代中,以此尋求新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孫婷婷.我國網絡電臺運營模式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2]宋曉雷.大數據在電視媒體中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
[3]張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央視新聞”三大新媒體平臺建構與發(fā)展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
[4]雷蓮.電視綜藝晚會與微信融合傳播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
[5]王秋童.手機電視傳播影響力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
[6]王東浩.新媒體環(huán)境下廣播傳播形態(tài)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5.
[7]李翔睿.S省網絡廣播電視臺盈利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