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智慧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超聲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聯合雙頻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
趙智慧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超聲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目的 分析低頻超聲與高頻超聲聯合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對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確診為41例腸套疊小兒患者超聲顯像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均給予低頻(A)與雙頻聯合(B)對患兒腸套疊癥狀進行診斷,觀察并記錄檢測診斷效果。結果 本組患兒經雙頻聯合超聲診斷出小兒腸套疊40例,漏診1例,診斷符合率為97.56%,其中腸套疊包塊位置分布為:右側腹14例,左上腹16例,左下腹10例。其中11例出現腸套疊包塊內外不等的淋巴結回聲表現。低頻診斷出小兒腸套疊33例,診斷符合率80.49%,右側腹12例,左上腹11例,左下腹10例,其中7例出現腸套疊包塊內外不等的淋巴結回聲表現。結論 聯合雙頻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檢測準確率較高,可為腸套疊早期診療提供保障,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低頻超聲;高頻超聲;小兒;腸套疊;應用
腸套疊即一段腸管套入相連腸腔內,并導致腸內容物出現通過障礙。與腸梗阻相比,腸套疊發(fā)生率占其15%~20%左右,主要可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種,其中前者更多發(fā)生于嬰幼兒中,后者則以成人多發(fā)為主。此癥狀的診斷常規(guī)臨床多采用X線透視下空氣灌腸檢查,隨著近年來臨床超聲儀器診斷技術不斷改進、優(yōu)化,檢測分辨率不斷提高,低頻與高頻超聲診斷應用愈發(fā)廣泛[2],但兩種方式聯合應用于小兒腸套疊臨床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旨意對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確診為41例腸套疊小兒患者超聲顯像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側重探討低頻超聲與高頻超聲聯合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應用價值,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將本次研究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確診為41例腸套疊小兒患者超聲顯像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患兒22例,女患兒19例,年齡7個月~7歲,平均年齡(3.1±1.2)歲,所有患兒入院均表現程度不一的嘔吐、腹痛、血便,其中經觸及表現腹部包括者24例,無需觸及表現腹部包塊者17例,發(fā)病后至入院8 h~3天,平均(1.7±0.8)天。
1.2 方法
檢測前了解患兒臨床資料,超聲檢測儀為飛利浦IE33,檢測時患兒取仰臥位,探頭頻率參數為3~10 MHz,現給予4.0 MHz頻段給予患兒腹部掃描,對其腸管擴張程度、是否存在可以包塊與“同心圓樣”腸管回聲、腹腔內積液情況等資料進行觀察、分析、記錄,隨后使用>6 MHz頻段對可疑包塊性不同切面掃查,切換探頭頻段,以獲得滿意聲像圖為準。
1.3 統計學方法
我院使用SPSS 21.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與(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使用采用t與x2檢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使用P<0.05表示。
2.1 兩種方式檢測情況比較
本組患兒經雙頻超聲診斷出小兒腸套疊40例,漏診1例,診斷符合率為97.56%,其中腸套疊包塊位置分布為:右側腹14例,左上腹16例,左下腹10例。其中11例出現腸套疊包塊內外不等的淋巴結回聲表現;低頻診斷出小兒腸套疊33例,診斷符合率80.49%,誤診4例,漏診3例,右側腹12例,左上腹11例,左下腹10例,其中7例出現腸套疊包塊內外不等的淋巴結回聲表現。數據見表1。
表1 兩種方式檢測情況比較
圖1圖1:女,3歲,高頻,長軸與端州切面顯示套腸管內出現強弱不等的強回聲,肌層處顯示弱回聲,包塊邊界清晰,內部出現明顯“同心圓征”。
圖2圖2:男,1歲,高頻,包塊內外腸系膜淋巴結形態(tài),由腸管長軸切面間“套筒征”,顯示套疊腸管內鞘部與套入部。
圖3圖3:男,高頻,2歲,包塊短軸切面表現“同心圓征”,邊界尚清晰,但其內部結構顯示模糊表現。
腸套疊于目前臨床中病因仍不明確,普遍認同的病因為此癥狀可能由于病毒性腸炎導致高胃泌素血癥所致,加上嬰幼兒機體中回盲部腸系膜伴有較大活動度,此外小兒飲食的改變、高熱等表現引起的腸蠕動功能紊亂也是主要誘因之一[3]。
此癥狀發(fā)于小兒中,其癥狀多以陣發(fā)性嘔吐、血便、腹部包塊為主要表現,由于小兒診療特點,臨床采集病史難度較大,因此診斷更多偏向于輔助檢查。低頻與高頻超聲診斷技術隨著分辨技術的不斷優(yōu)化,于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本次研究對41例研究對象給予兩種方式聯合診斷,從其結果出可以看出,本組患兒經雙頻超聲診斷出小兒腸套疊40例,漏診1例,診斷符合率為97.56%,低頻診斷出小兒腸套疊33例,診斷符合率80.49%,由此提示雙頻聯合診斷更為精確,給予了患兒癥狀的臨床診療保障。
綜上所述,聯合雙頻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檢測準確率較高,可為腸套疊早期診療提供保障,具有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1] 王軍屏,崔建平.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旋轉不良患兒中的診斷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7,02(11):282-284.
[2] 連 心,晉 娟.小兒急性腸套疊72例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7,04(08):296-297.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445.1
B
ISSN.2095-8242.2017.30.5864.02